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

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1)

写作太难?教你30秒打造独特故事

【故事篇:这个故事属于你】

二八定律说:20%的人在写,80%的人在看。所以说,只要你肯写,你就已经战胜了80%的人。

在剩下的20%的写作者中,懂技巧的人越来越多,好故事却越来越少,很多人把创作当成码字搬砖,陷入了求量不求质的不归路,而有更多的人还不知道如何开始写下他们的第一个字,你以为我要大谈文学界的现状了吗?恰恰相反,我想说,这些统统不是问题!跟着后文中的方法练习,你将有可能打败剩余20%中的80%!

一招学会编故事

我有一叫布林的哥们儿特别爱看美剧,有次突然找到我,说不会编故事,我就用即兴戏剧里的例子告诉他说:我有个好故事,你来负责猜,你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行了。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精彩回放”。

我:“故事里有很多人。”

布林:“不是。”

我:“有高楼。”

布林:“是。”

我:“有飞机。”

布林:“不是。”

我:“有一堆虫子。”

布林:“是。”

我:“虫子是重要角色。”

布林:“是。”

我:“虫子在地底下。”

布林:“不是。”

我:“虫子住在高楼里。”

布林:“是。”

我:“虫子是无害的。”

布林:“不是。”

我:“它们要统治世界。”

布林:“是。”

我:“它们经过很长时间慢慢统治了世界。”

布林:“不是。”

我:“高楼是人建造的。”

布林:“是。”

问答之间,一个故事雏形已经出现了,这不是我的故事,而是我哥们儿布林的即兴发挥,通过这样简单一招,充分调动起了布林的想象空间,将心目中的故事一步步构建成形,下次再有人说编不了故事的时候,你知道要怎么做了。

当然,这只是让对方相信自己有编故事的能力,只是万里长征(其实没那么长)的第一步。

创作入门-找到你的故事

现在不比过去,网络上要什么有什么,各种资料书籍应有尽有,我们在享受信息流通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受到了“副作用”的侵扰-信息爆炸,有些耸人听闻,但信息真的会把人炸晕,而在我从事创作型工作多年以后,虽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但还算有些扔得出来经验,谁让我眼高手低呢?(笑哭)写作课程已经多到爆炸,我想肩负起“拆弹专家”的重任,为尚未受到“污染”内心纯洁且有兴趣听我叨逼的小白们做出一套不用选的“创作法”,不止局限在写作上面,创作可以海纳百川,理念及方法都是相通的。时至今日,全球文化相互交配,诞生出了一些新物种,写作思路层出不穷,创作方法千变万化,但我依然相信有一个地方,有一段旋律,有一个故事,是只属于你的,也许它是曾经,也许它未成形,也许它正上演,希望我能帮助带领你来到它的面前,如果你害怕中途迷路或者掉坑,那么请跟我来……

此刻,你一定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才算是属于你的故事?

我的答案是:你找到的故事。

这里的“找到”当然不是从某本书上抄到的意思,而是你在某个时刻“得到”的,你要做的只是多加留意,因为它来得快去得快,你要拿你的笔抓住它,用你的键盘按住它,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好了,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是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点,留住你的灵感,我要说的已经讲完了,祝大家早日成为……什么,草泥马?先别激动,俗话说结束也是开始,下面就来聊聊如何做的问题,嗯,高能预警:)

1.故事都去哪了?

故事的来源,我把它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靠感受,一般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这种故事的优点是真实性强,情感充沛,缺点是比较平淡,难有新意,但如果你的人生经历足够特殊,那么可以无视所有技巧,直接封神,只是多数人的生活并没有那般波澜壮阔和九死一生,怎么办呢?其实特别的不仅限于客观经历,还有你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转头看看你家窗台上的花草,那里可以连接一整个宇宙,好好想想你最近投入时间最多的一件事,或许你会吓一跳,我居然可以不间断睡上一整天!注意观察和体会,生活本身足够让你获取故事灵感,去追踪它们,然后像海绵一样统统吸进你的故事里。

第二种是靠道听途说,最近新闻里说了什么?网络上有什么样的热点?朋友圈里都在转发些什么?朋友间有什么火爆的话题?可以跟某个长久以来的观念产生怎样的联系?今年的雨季特别多?好看的电影特别少?隔壁老王的下班时间还特别早?注意看这些提问,几乎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社会热点事件、热门的话题等等,如果说第一点是体会内心世界,那么这一点就是关注外部世界了,大千世界只取一瓢,即使你只是打开网页随便逛下首页也足够让你借题发挥。

第三种是靠想象,什么意思呢?不是说要给你定个时间,拿出一个小时或者今天之内构思出一篇伟大的作品,有时候我们越用力就越容易失控,好故事就像爱情,是一把细沙,用巧劲,用心,而不是蛮力,学会休息,你可能会在梦里遇见它。总而言之,具体做法就是多看,去Do it,包括且不限于书籍、文章、电影、漫画、游戏、音乐、绘画、旅游、恋爱、睡觉等,多用心生活,多发展点爱好,然后你会发现用不着刻意寻找,你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首带着阴阳顿挫和奇妙节奏的诗。

2.万事开头难在哪?

难的不是方法,是意愿。你想要表达的欲望有多强烈?试想你今天中了500万,然后一路狂奔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父母,这时候,你会去考虑采用哪些修辞手法吗?我身边常常有朋友说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下笔,或是没有这么好的文笔之类,这些都不重要,其实每个人都能写,只是你没去做,读书时候日记总该写过吧,而且还是日更,翻出来好好看看曾经那个敢写敢做的你。

摆正了心态,剩下的就是行动,说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别急着做复杂的构思,先试着用一句话讲一个故事,然后变成两句、三句,接着扩充到到一段话,保持住节奏,一篇文章就此诞生。

看到这里,你不打算去试试吗?

3.如何确定主题?

主题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深奥和抽象,你表达的是什么,即是你的主题。条条道路通罗马,有人习惯先定中心思想,有人习惯先铺设定,再通过各种设定碰撞出故事的火花,其实没有所谓的前后之分,比方说你想表达“坚持”,那么你可以先定下“努力的意义”,再设计出“他”在一次马拉松大赛中的动人表现,或者反过来先写好跑步过程,那么自然而然就传达出了“坚持”这个主题;再比如你想表达“选择”,那么你可以先定下“追随内心”,再设计出一个创业故事,或是先设定出患有选择困难症的主角,那么围绕着他展开的故事自然离不了“选择”这一主题。

我曾亲眼目睹编剧之间为了创作的先后主次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其实是在浪费宝贵的创作时间,好的创作应该把关注焦点放在故事本身,而不是形式上面,重要的是能让人投入感情,思想和设定可以相互融合,不用过分纠结阅读理解,也不必刻意去强调某些东西,它自会发生,阅读好比旅行,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出发,欣赏沿途风景,最后跨过故事的终点,达到意义之境。只要创作者是人,就不可避免地带着思想和感情,除非你写的是加薪申请。

4.你想要什么颜色的故事?

这里的颜色指的是故事基调,比如你想要描绘一段美好的爱情,那么可以是可爱温馨的粉红,青涩的浅绿,纯净的天蓝或是充满阳光的橙色,即使都是爱情,但不同的颜色(基调)会让故事达到不同的效果,当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初恋是一场妖艳的紫,深沉的黑,苍茫的白,虽然感觉上味道有点怪,但不可否认的是,你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5.五娃公式-30秒打造独特故事

五娃是“5WHA”的谐音,全称是“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Accident”,翻译过来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方法、意外”,比如“深夜,做完交易的男人在酒吧里猛灌柠檬水,身后站着一名持刀女子”。在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我们来对照一下公式内容:时间-深夜,地点-酒吧,人物-男人,事件-喝柠檬水,原因-做完交易,方法-猛灌,意外-站在身后的女子。好了,套用五娃公式,构思30秒,连生5个娃……只需30秒钟,你就能写出一个带情节、有转折的故事,然后不断添砖加瓦,悉心喂养,当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来临,又或许是下一秒,你会发现跳动的文字就像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泉涌的灵感就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而这时候,你要一气呵成写完它,别拖延,相信我。

6.简化版-WWW公式

如果连五娃公式你都觉得复杂,那我只能对你……送个更简单的了:WWW公式,即“Who Where What”,翻译成“谁去哪里搞么子”,或“某人去某地干某事”,这下是不是容易多了?

布林:完美!我已经不怕写作了,现在就去整一个!

我:慢着,你还少了一个重要元素。

布林:什么?

我:人物。

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2)

人人都争做有趣的人,有趣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人设篇:有人就有故事】

看着眼前数千字的漫漫初稿,你心满意足地拉开一罐可乐,冰凉的气息在指尖上打转,你靠向椅背,准备畅饮一口,一抒创作过程中的疲惫。当可乐移至你干涩的唇边,你仍忍不住瞟了几眼屏幕上的文字,忽然皱眉,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是可乐,可乐味道很好,那,是什么呢?

一切看上去是那样完美,让人过目即忘。

没人任何一个角色,能让你的思绪停留片刻。没有。

这正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我们绞尽脑汁地想出来一个故事,有悬念,有冲突,有情节,但就是没有让人记得住的角色,这种作品往往是残缺和令人遗憾的。

有人物,自然有故事。

任何故事其实都在讲人,包括将人类看作整体的科幻题材。人和人之间的互动牵扯出一段情节,情节间的互相呼应组成故事,所以人物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的外貌可以千变万化,性格也可以各不相同,那么到底需要创造出怎样的人物呢?很简单,你只要假设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你还能不能记得这个人物就行了。回想一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唐僧、三国里的诸葛亮和曹操,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跟薛宝钗、火影忍者里的漩涡鸣人和宇智波佐助等等,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否再过他个好几年也不会减少烙印在我们心底里的印象?

雕刻你的人物形象

1.差异化人物

写人物时很容易走入脸谱化的平淡区间,配角可以如此,但主要角色必须花点心思,提炼出最重要的特性,是先天异于常人,还是特殊经历让其与众不同?你自己的人物是你的孩子,你得知道比任何都了解TA,因为是你看着TA长大的。

2.提炼特点

人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缺点,但很多时候缺点和优点是会相互转化的,比如急性子也能说是果断,温柔也会被看做懦弱,关键要看特定的环境,好坏是简单的,而人是复杂的,在创作人物的时候,我们不看好坏,只看特质,所有的优缺点其实都是这个人的特点,而他的特点必然涵盖了好与不好,甚至是灰色地带的多个维度。这种特点也可以通过外在表现出来,比如急性子可以是红皮肤,温柔体贴带有严重洁癖,或是拥有异于常人的奇异体质,比如力可移山,拳可爆星,最强大脑或超级幸运等等。

3.完美也是一种缺点

完美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完美只能体现在数学中,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人物各项能力指标全部爆表,那么他只会越来越像个缺乏人情味的机器人,那么你说有没有既强大又接地气的类型呢?当然有,但这样的设置必然会成为被对手利用的点,一个会被对手利用的角色,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4.从内到外立起来

你可以先设定人物外貌,包括长相、身材、音色、衣品等,也可以先设定好内在品质,包括性格、爱好、技能、三观、内心需求、心魔和恐惧等,要看一个人物是否深入人心,这里有个有趣的检验方法,那就是把你的人物特质提取出来,放入另一个角色的躯壳中,看看他周围的人是不是会察觉到不同(记住,你创造不是单个场景,而是整个世界),如果谁都能往里套,那就说明这个人物还不够有特色,不够有看头,如果当你在套入某个特质之后,其反差效果巨大到令身边的人都吓了一大跳,那么你就可以停止人格转换了,因为简单来讲就是——此人会火!

5.让道具说话

很多时候,人物的言行举止配合着环境中的物品道具可以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其性格、意图、想法、偏好都可以借着道具表现出来,我们笔下的人物千万不要什么都靠嘴巴说,仔细观察人物的举动,比如表示拒绝的时候,别光靠嘴,要靠“演”,让TA掰断手里握住的铅笔,或是用力关门等细节动作的方式展示内心活动,丰富人物的同时增加表现力。

6.性格推动故事发展

很多情节看似突然,其实都是人物性格导致,不同的性格会做出不同选择,所以往往从故事一开始,我们就能够从角色的选择上面判断出各自的性格,而这种选择是会逐渐放大的,起初通过小事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在后续的重大事件面前更会凸显出来,人物的性格路径始终清晰,所以性格塑造决定着人物的行为模式以及情节推进,进而让故事发展。好好想想你的角色性格吧。

7.人是会变的

我们常说人是会变的,故事里的人物也一样需要转变,这种转变可以是变得更好,也可以变得更坏或更差,比如开头一直处在“吊车尾”位置的漩涡鸣人最终成长为一代火影,《死神》里经典的蓝染惣右介叛变一幕也是这个人物就此黑化,这种转变可能是意外导致,但最好是人物自身经历所造就的改变,毕竟我们的故事是现代进行时,是一种动态过程,人物的所思所想也会处在这种动态之中。

8.矛盾最有戏

这里的矛盾有两方面,先说外界的,比如不搭配的组合,将两个性格、背景、风格都反差极大的人凑到一块儿,可以是伙伴、情侣、亲子,或是人与环境间的格格不入,将你的人物直接置于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让其状况百出;再说内在的,指的是人物身份跟内心之间的冲突,比如一个向来讨厌谎言的人跑去做了卧底,一个心地柔软善良的小子成为了杀手,一个无神论者干起了驱魔人的行当,可以想见诸如此类的人物内心,那种时时刻刻的纠结情绪所带来的戏剧张力,和我们寄托在人物身上对其未知命运的担忧,通过设置变成了一把钩子,让人欲罢不能。

9.我的爷爷是个鬼

既然故事是人物间的互动,那么有没有一种设置能让这种互动更加精彩?有,这个方法就是构建特殊关系,比较常规的关系像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夫妻恋人等等,在身份上也是我们身边的正常人,那么故事发展必然不会朝着非正常去发展,如果我们稍微调整一下,比如父亲是个外星人,和女儿在一起是契约关系;老婆爱的是自己的第二人格,待在丈夫身边别有用心;妹妹其实是个男生,只因害怕失去而不得不隐藏性别等等,只要在我们日常的关系当中稍作改变,故事就会呈现出另一副模样。

10.用高压打破面具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多面体生物,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家庭里的好丈夫和地下赌场里的恶霸可以是同一个人,凶狠的连环凶手也可以是平日里听话的乖学生,但是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人卸下所有的伪装,暴露出最真实最原始的一面,比如将这些人物放进一个封闭的场景,在空间上作出限制,置身极端环境,在巨大的危机面前,人们在紧迫感和心理上的高压之下则会本性毕露。需要注意的是,这招不能用得太过,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出最真实的一面,如果不给人物反应时间和思考间隙,剩下的只能是单调的本能。

11.跟角色对话

这一点是重中之重,要知道,你手下的角色绝不仅仅是你的附属品,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什么意思呢?我有时在写东西的时候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仿佛这些文字不是我脑子里想出来的,而是我成了一个接收器,正在接收着遥远之外传送过来的事件信息,然后以文字的形式被截取下来,我不是个创造者,我只是个接收者,故事正在什么地方发生,我只负责转述。这样一来,当我们的视角转变,故事里的角色便活了过来,是能哭能笑,有个性化思想,得以沟通的存在,你可以试着和TA说话,问TA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这样选择,跟TA交朋友、做恋人、当对手,成为潜伏在TA身边的卧底,打探TA的思想,要让TA自己把故事讲出来,而不是你来替TA说。如果你的人物能够被你感知,进行对话,那么同样的,别人也能,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和人物对话,那么没有任何人可以。

12.人物失控是好事

在做好人设之后,写着写着笔下的人物就好像变了,事情发展突然超出了你的预计,根据当初定好的人物性格,这个人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你失去了对TA的控制权……先别方,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先继续写下去,看看TA会给出怎样的解释?看看故事会不会圆回来,可能TA只是一时糊涂,也可能TA的内心已经发生了改变,你却还没来得及察觉,这不是什么灵异事件,上面已经说了,人物是“活”的,如果TA真的变了,这种失控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说明TA已经可以自己说故事了,这时候你唯一可做的就是跟TA对话,搞清楚到底是哪些地方变了,造成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你只需要静静“看”着,让故事里的人物自我演化。

我:写文就像谈恋爱,要投入感情。

布林:我是缺感情的人吗?我缺的是女朋友啊!从小到大就没人看上过我……

我:兄弟!你刚才说到了故事的核心重点!

布林:重点是……妹子?

我:错,重点是“如何让妹子看上你”。

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3)

成功是不是就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

【对抗篇:力与反作用力】

神说:要有对抗,便有了故事

不管是戏剧冲突,还是故事发展都离不开对抗,有人生就有苦难,有苦难就有对抗,佛曰,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如何面对种种苦难,不论外界的天灾人祸,还是源于自身的不满足,都是所有故事永恒探讨的主题,没有苦难的故事像是没有实感的镜花水月和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没有对抗的故事则犹如一盘散沙,软绵绵的没有力度。

当我们把苦难通过对抗的形式展现的时候,这个对抗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是人物与事件间的对抗,二是人物与人物间的对抗。

人物VS事件

1.强烈的人物动机

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TA想要干什么?有什么非干不可的事情没有?首先要确立的是人物的目的,或者说目标、需求、愿望等等,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被卷入了一场意外之后催生出来的某种东西,这是人物的“发力点”。

2.巨大的阻碍

清楚了人物想干什么,这时候就需要设置障碍了,比如一个人想要有钱,成为富豪,那么可能有的障碍如阶级的鸿沟、见识与认知上的不足、性格上的懒惰、庞大的债务压身、运气背到极点、周围人的打压等等,如果变得富有过于抽象,那就举点具体的例子,比如想要成为画家,但却是个色盲;梦想参加奥运,但却没有右腿这类先天就有的阻碍,又如想去写小说,却要继承上亿家业;渴望自由,却身陷牢狱这类后天形成的阻碍。你所设的阻碍越大,对抗也就越强烈,这是给人物的“反作用力”。

3.远超常人的努力

对抗从何而来?当然是想办法跨越重重障碍扑向目标了,在有了目标和阻碍后,现在是该人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刻了,面对这层阻碍,你的人物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可以从小事开始,因为刚开始人物的能力必然是很弱的,离目标物非常之遥远,那么就需要通过各种努力、尝试去快速试错,取得成绩来缩短距离。注意,这里的行动设置要带上节奏感,不要一条过于平坦的上坡或下坡,峰峦叠嶂一波三折式的剧情才抓人,你以为的大获成功,不过是一场幻觉,你以为的走投无路,不过是黎明之前。这些努力,正是人物持续施加出去的“力”。

另外,这里的设置是广义上的,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一种情况是主角做什么事情随随便便就成了,或是拥有什么奇怪体质超级幸运等等,但此时我们所谓的成功已经不是主角心目中的成功,常人的目标在他们那里不再试用,看似强大的能力也可以是另一种阻碍,引发人物另一层面上的痛苦和失去。比如超人般的力量会丢失战斗的激情,绝顶聪明会丧失解密和思考的乐趣,读心术也会承受真实人性的赤裸。

4.出人意料的结果

情节突变,或者说意外,指的是突然出现的变数,进而对目标物产生出诸如又爱又恨、进退两难或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是把直线变曲线,把看见变盲点,把已知变未知的一击,正如现实生活中明天和意外谁先来的问题一样,故事情节在这里急转直下,朝着相反的方向回落,飞得多高摔得就有多惨,绷得多紧断裂就有多彻底,如果是一次阻碍,那么必将是人生中最大的危机,如果是一次助推,那么一定是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是撞墙,就要打回原形,是推进,就要一飞冲天。

5.结局只有一种

结局只有一种,那就是让人回味,正所谓隐义比说明重要。然而在形式上,我们能够设置出多种不同的结局出来,这里列举三种典型的类型。

(1)完结型:在此种类型里,通常是大团圆或悲剧居多,你需要将人物去向都交代清楚,包括他们的成长进度,最新状况和可能的后续发展,在很多年前,《数码宝贝》第二部的结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给出了从第一部就陪伴我们成长的数位主角的后续生活,连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剧情最终都被装进了阿武笔下的小说里。

(2)悬念型:此种类型通常是在故事结尾事件结束之后,留下一抹引人遐想的伏笔,让人在刚刚放松下来的时候又忽然被揪起,然后戛然而止,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异形》。人对于未完成的事情往往难以放下,我们会在故事结束后不断去回想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样的设置犹如主菜过后的点心,在故事一般的情况下会有故弄玄虚之嫌,而在一个好故事里则好上加好。

(3)开放式:此种类型是比较高级也比较难用的,用好了效果就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在影片上映后的数年里人们都在热烈讨论着它的结局。那么开放式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不给出明显的答案,让人觉得模凌两可,暧昧不清,好比恋爱的早期阶段,你不但不知道TA喜不喜欢你,甚至连任何一种答案似乎都不正确,TA的种种表现让你觉得好像处在了既有好感又像误会的叠加状态,仿佛抱着薛定谔的那只半死不活的猫站在悬崖边上,在风中凌乱下去。

人物VS人物

1.冰与火之歌

既然能称得上对抗,那么两位角色都应该是主角,就像冰与火的碰撞,双方势不两立,或相互阻挠,你要想清楚他们对抗的原因,以及各自的目标,通过这场对抗,他们能得到什么?会引发何种改变?

2.合格的反派

要塑造一个出色的反派,光是势均力敌是不够的,假设你的主角是个英雄人物,这个反派最好是个善于攻击英雄最大弱点的对手,并以此不断压迫主角,使之陷入两难境地,最终做出选择。比如小丑之于蝙蝠侠,就是一个成功的超强对手。

3.混合对抗模式

结合人物VS事件的对抗,这里可以是正反主角为了同一目标而形成竞争关系,此类设置增添了剧情的多样性,对抗模式也能随情节发展而转换,双方主角可以徘徊在竞争与合作间,建立起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令人物层次更为丰富多变。

布林:为了被妹子看上,我要去做“远超常人的努力”了。

我:呵呵,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想想看,如果你能像游戏一样“无限回档”,还有拿不下来的妹子吗?

布林:纳尼!还有这种操作?!

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4)

还有这种操作?剧情神展开!结局神反转!

【结构篇:时空魔法师】

时间不可逆,只能以线性的方式持续向前,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铁律,但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轻易打破重构这一铁律,我们是操纵时间的人,利用时间建造出一座座宏伟的故事迷宫。

1.结尾先行

先设定好结局的做法,你可以先把结局放在故事开头来写,故事的终点是什么样的,把具体细节描写下来,让故事循环,首尾照应。好的结局应该具备至少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点,比如生动的场景、微妙的语音、充满象征性和暗示性的细节、令人信服的结论等,比如《进击的巨人》开场:“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了曾一度被它们所支配的恐怖和被囚禁于鸟笼中的那份屈辱。”句中的“他们”是指巨人,“鸟笼”是人类建立的最后的堡垒,故事开始就和最后的巨人入侵相连。

2.结束是开始

这是一种对时间更进一步的运用,假设现在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曾经朝夕相处的主角们被命运的暴雨冲刷得支离破碎,颠沛流离的最后,时间受到了创作者的操纵,场景再一次回到了故事开始之前,那个所有人曾聚集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画面扫过众人笑容洋溢的脸庞,在某处定格,让故事停留在美好的氛围中,结束在阳光明媚的昨天。如此叙事,会给人一种极致强烈的反差,看完之后只觉一阵心塞,久久不能释怀。

3.一生一天

对时间的极致运用,可以压缩到惊人的地步,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早上还是个孩子,中午就成了大人,晚上已经年老体衰,生命在零点终结,你以为它讲的是关于早衰症的故事?NO,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就跟你我一样正常,那他的生命为什么只有一天呢?可能你已经想到了,被加速的并不是主角的时间,而是故事的时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他童年的某个早晨、青年的某个午后、晚年的某个夜晚和离世的那个午夜。

4.叙事者身份

叙事者是谁决定了观众能获取到的信息量,比如游戏里的“上帝视角”,可以看到地图上的一切事物,放在故事里也是如此,不但能一览无余,还能清楚每个角色的所有行为及所思所想,有种“全知全能”的感觉;而若是使用第一人称,那么视角就会锁定到“我”身上,只能感受到这个“我”能感受到的,无法窥视其他人物的思想;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视角叫做“第三人称”,这时所有角色都以“他/她”的角度出现,虽然一次也只能将视角固定在一个角色身上,但可以随时切换至任意角色身上,展现出人物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

5.神反转

颠覆预期、意想不到的事实真相和故事结局,这类型通常放在悬疑故事里,有种“阅读之前没有真相”之感,我们在使用此类技法时可以利用多角度的障眼法误导读者和观众,跟随主角步入巨大的故事迷宫中,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有一种较为玄妙的方法叫“自己骗自己”,先把自己骗过去,什么意思呢?听起来有点悬,就是你在创作的时候会出现自己把自己吓一跳的情况,换句话说,你就想象身在大雾里,故事的全貌隐藏在浓雾中,只有当你走到终点的时候,才发现结局原来是这个样子。

6.神展开

如果说神反转是在故事结尾,那神展开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后者比前者来得更为凶猛、更加颠覆、更要脑洞大开。普通的飞来横祸和情况有变还算不上神展开,那依然是合乎情理的,真正的神展开一定得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极小概率事件,有时甚至跟主线剧情毫无关系,直接从原来的风格变调成另一种全新的画风,好处是让人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结尾,坏处是容易消化不良并且吼出“卧槽这是什么鬼”之类的言词。在所有的创作方式当中,此种类型的设置并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这也可能是少数带有“进化”和“自我迭代”属性的创作方法,运用得当直接封神,运用不好遭人炮轰,可谓毁誉参半的双刃剑,以下我就试着列举一些我能想到的神展开“套路”:

(1)主要角色在故事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一处死亡、消失、生死不明或判若两人。

(2)一个看似微小的举动引发雪崩式蝴蝶效应,角色命运跟着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3)平凡的日常突然被打破,世界上开始出现超自然事物,如异能者、鬼怪或人工智能。

(4)两个阵营或两个物种的战斗旷日已久,忽然杀入第三方或外星人。

(5)在故事进行到一半时画风突变,剧情急转直下,从搞笑日常到惊悚血腥,从温暖人心到残酷真相。

(6)主角穿越到异时空,环境彻底改变。

(6)完全相同的重复剧情……

(7)每一集或每一个故事节点都出现一次神展开,构成整个故事的无限展开,让人目不暇接,呼吸困难。如短片《从妻子意图出轨开始》。

大家如果还有更多神展开可以告诉我,让我们互相(开)伤(脑)害(洞)。

布林:这些编故事的“魔法师”们确实是让我叹为观止,脑洞逆天,相比之下我还真是没有一点优势可言……

我:别急,我带你去个地方,保证让你闷着进去嗨着出来,来个基因重组大变身。

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5)

有魅力的都是变态?如何打造非正常人类

【设定篇:非正常研究所】

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故事创作的洪流中时,作品的同质化现象也越发严重,好像每个故事都似曾相识,光看开头就能知道剧情的大致走向甚至结局,各类角色瞟上一眼就能推测出其行为模式,毫无惊喜可言。

一个好的设定是决定故事吸引力的关键,不管是背景交代还是人物塑造,都离不开各种设定,创作者是设计师,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上帝,而仅仅拥有创世的勇气还不够,唯有独特的设定才能让你的故事世界脱颖而出,这才是当下以及未来创作中最为宝贵和稀缺之物。

1.特殊世界观

故事中的世界背景跟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点,会跟生活中所见之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里,人们的行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远离日常生活的世界也充满了未知事物所带来的新鲜感和探索乐趣,就像是被黑幕罩住的即时战略游戏地图,我们不清楚地图里的其他区域是什么样的,会有什么东西存在,我们会对接下来的剧情产生好奇,也会对故事将要如何发展充满期待。

这里列举一些特殊世界观的例子:

(1)改变物理定律,天空被另一块颠倒的大陆所取代的《逆世界》

(2)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进入大脑潜意识里的《盗梦空间》《红辣椒》

(3)现实投影技术达到跨越维度的水平,出现沙漠里的超级市场《千星之城》

(4)复制人出世的末日世界《银翼杀手》

(5)诡异的生命异化世界《湮灭》

(6)人类被机器文明围剿养殖在虚拟系统“母体”中的《黑客帝国》

(7)四处潜伏着巨大怪兽的《金刚·骷髅岛》

(8)所有人停留在25岁,时间变成流通货币的《时间规划局》

(9)全世界变成一片汪洋的《未来水世界》

(10)国家军队被忍者抢走饭碗的《火影忍者》、人都死了还要维护世界和平的《死神》、全民下(寻)海(找)炒(宝)股(藏)的《海贼王》

(11)签名领便当的《死亡笔记》

(12)吃太多螃蟹也能变怪物的《一击男》

(13)突破次元壁的《Re:CREATORS》《W-连个世界》

(14)一言不合就爆星的《七龙珠》

(15)骨骼清奇毁三观的《来自新世界》

(16)走哪哪死人的《名侦探柯南》

(17)地球被一个带脱水功能且不怀好意的物种盯上最后所有人类变成画的《三体》

(18)全民打洞东(摸)京(金)热的冒险系列《鬼吹灯》《盗墓笔记》

(19)上个网莫名其妙被扔进恐怖片里升级找虐的《无限恐怖》

(20)沉浸式网络游戏《惊悚乐园》《头号玩家》《刀剑神域》

(21)收容着千奇百怪恐怖生物大杂烩的《SCP基金会》

(22)地表最火的漫威和DC超级英雄宇宙

可以列举的实在太多,大家可以照着这个思路对照你看过的作品,故事里是否具有特殊的世界观,如果有,它是否足够有趣?

2.特定的环境

特定的环境是指将场景限制在固定区域内,角色活动范围大幅减少,一般是固定人数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暴风雪山庄出自于推理小说,大意是讲一群人因为暴风雪而被困于某座山庄内,然后接连发生命案,类似于“密室杀人”,比如电影《异形》和漫画《深海6000米》,一个在太空,一个在海底,与世隔绝的环境却充满了近乎无限的想象空间,有着可以发生任何事情的可能性。

在前面的“人物篇”中曾提到过利用极端环境卸下人性伪装的方法,不用的是这里的“环境”包含的面更广,也不仅仅局限于揭露人性这一作用,比如动画电影《言叶之庭》就将重要情节放在了一座安静的小亭子里,空间虽小,但足以让爱情发生。这是一种精巧的设置,能够将场景印在观众的脑子里,你可能已经忘了男女生之间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但却会记得他们一起坐在亭子里的画面。

怎么做呢?首先你要设想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不能太大,至少可以单靠步行到达大部分区域,这时将你定好参与故事的角色放进来,然后可以来一场意外阻断所有人的退路,接下来通过不断上演的事件促使角色充分互动,塑造人物,之后就请自由发挥吧。

3.非正常人类

有的时候故事本身并没有那么打动人,但故事里的某个人物却靠实力圈粉,迷倒一大片,这就是人物的魅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极富魅力的人物往往没有一个正常的,要么有点变态、极端,像个神经病,要么高冷到爆,惜字如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不走寻常路才能从现实当中脱离出来,不常见的才显示得出独特,让人过目难忘的不会是大多数,不是天才就是疯子,不是傻子就是骗子,比如《全职猎人》里嗜战如命,浑身散发着妖异气息的西索;《红楼梦》中超然情致,极富诗意与灵气的黛玉妹妹;《EVA》里充满神性淡漠如雪,谜一样的绫波丽;《笑傲江湖》里雌雄莫辨,奇诡醉人的奸雄东方不败等等。

创作此类人物是有一定难度的,绝非简单的往“变态”上靠,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抓住人物的特质进行夸张化,从“点”开始,扩展到“线”“面”“体”,“点”就是人物特质,“线”是指程度,当“线”被不断拉长,就要形成包含所有细节的“面”,再把“面”立起来形成“体”,最后加上“时间”,也就是从行为细化到内心,最后贯穿时间轴探究人物拥有“反常状态”的原因跟目的。

4.特殊的事物

相信看过很多各式各样作品的老司机朋友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每一种设置都能在记忆里找到,每一个套路都已被创作者们玩得面目全非,好像普天之下再无新事,生活不过循环往复。听上去整个人都抑郁了,但是这里还有一招,对破除同质化诅咒绝对有效,那便是描写特殊的事物。仔细想想,有什么东西是只有你知道的,哪怕事情再小,但就是任何人或者大部分人都没有你有经验,你是最了解的那个人,其他人就是想要模仿你也无从下手。比如研究语言如何影响思维到极致的电影《降临》和原小说《你一生的故事》;讨论骑士精神,游走在真实与虚构边界的《堂吉柯德》;制作各种中华美食料理的《中华小当家》;舞台搬到监狱里的《基督山伯爵》《肖申克的救赎》《越狱》系列;专注“神反转”几十年如一日的《世界奇妙物语》;黑科幻大行其道的《黑镜》系列;使用时间静止秘术的《刻刻》;神经兮兮的科学实验小狂魔《德克斯特的实验室》;装有令人眼花缭乱稀奇功能的道具《哆啦A梦》等等。

保持好奇心,去学习,去体验,去发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意那些小众、怪异和反常之物并尽可能地倒过来看,反过来想。

5.非主流动机

战争百分之九十的起因,是一些愚蠢得令后世人会为之一愣的理由,其馀的百分之十,则是一些愚蠢的连现代人都会为之一愣的理由。

——田中芳树 《银河英雄传说》

如果说爱恨情仇是我们熟知的杀人动机,那什么样的动机算是不常见的呢?上面那句话已经给出了答案:当你把这个动机告诉别人,故事里或现实中的人都行,得到的反应是“为之一愣”,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为了这个杀人你至于吗”,那就对了!因为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动机对当事人而言,一定是很不得了、很重大的理由,简单而复杂,这才是人性。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怪诞的动机是没有动机,或者称为“空白动机”,也就是当你问TA为什么这么做时,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是的,没什么特殊含义,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一切都很“自然”,或许是一时兴起,或许是日复一日。

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6)

如何一开始就让人上瘾?

【技巧篇:升级到最佳版本】

布林:鬼兄,我把我的短篇发给朋友,结果她看了两句就不想看了,可惜我的那些设定啥的,都白弄了!

我:你那朋友不看书吧?

布林:看啊!她超爱看书,就是不看我的哼!

我: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布林:别人熬着夜看世界杯,我却熬着夜写作,你看我这两黑眼圈!你可要帮我!

我:现在的人都喜欢看脸,我看你这短篇骨骼清奇,颜值不够,还有得救。

布林:鬼兄好人呐!

我:别急着夸,转发你的小龙虾帮我下个单先……

好吧,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就大发慈悲告诉你如何通过三个要点,简称“三点”从头到脚优化你的故事,将其升级到人见人爱的最佳版本!

第一点:打造抓人的开头炮

简单点,开头的方式简单点,除非自带强噱头光环或有营销大神助阵,不然我不建议你使用一个缓慢而渐进式的开头,开头应该做什么?先设悬念,再立人物,最后引爆。

设悬念-开始就要让人上瘾,有探索下去的欲望,看看人家《盗墓笔记》,一上来就是整装待发准备下地,多紧张多刺激,像极了旅程前的那种对未知的期待感,而探索的地方不是隔壁村,也不是老王家,而是墓穴,一个少有人去过神秘又危险的领地,仅仅三两下就把我们的期待值撩拨到了高点。

立人物-还是说“盗墓”,虽然头章主角们都还没有登场,但这帮盗墓贼的行事作风和说话风格一下子就印在了脑海里,为整个故事的基调做好了铺垫,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这群人跟周围人的不同;再来看动漫《一拳超人》,开始就将秃头披风侠“埼玉老师”强大到麻木,孤独到虚无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连做梦都幻想着能有与之相当的对手痛痛快快地大战一场,这是何等孤寂,高处不胜寒?

引爆点-即故事开始不久后的小高潮,综合“盗墓”与“一拳”,二者都在开头设置了引爆点,前者以一伙人遭遇恐怖血尸达到事件高潮,最终戛然而止;后者以梦中碰上前所未有的强敌来袭打响了遭遇战,在激烈而畅快的酣战中无奈梦醒,怅然若失。做好以上设置,这节奏你还能停得下来?

第二点:让人上瘾的对话节奏

故事对白不是随意写上去的,在为人物写对话的时候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写,而要站在人物背后,让人物自说自话,每个人物的语气语调和说话方式都不一样,要根据各自的人物设定去设计语言、台词及心理活动。当我们设计好某一场对话后,试着大声读出来,看看有没有别扭和不合适的地方,有没有表达出人物的情绪?你的对话应该带有很强的节奏,少用解释性的话语,尽量言简意赅,即使是话痨,也要唠在点子上,而不是废话连篇,好的对白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这句话始终适用。最后,去找到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同样的意思TA会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值得好好揣摩。

第三点:文笔也能一见钟情

我知道文笔一直是将很多人阻挡在写作门外的罪魁祸首,但当你真正了解它后会发现不过是只纸老虎,文笔服务于故事,故事才是王。好文笔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也不是天花烂坠的比喻,好文笔遵循三个原则:准确、简洁、生动。既然文笔是为故事服务,那么首先我们应该找到适合故事的语言,故事不同文风也会有所不同,就像找对象,不能光找好看的,要找合适的,不要因为语言美丽而忘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简洁我们很好理解,只需记住一点,不要把读者或观众当白痴,什么都去解释一番,这往往是三流作品跟一流作品的差别所在;说到生动,这是一个抽象的形容,如果说靠视听艺术的电影利用的是声光画影来打动我们,那文字看的就是生命力和想象力,看这些文字是否会在你心里生根发芽,是否让你时不时停下来品味咀嚼,且停下来不是因为难懂,而是(借用一句英文):Amazing!

说完这“三点”,我再额外送你两招“随机写作”和“创意时间”大法。

随机写作

这个方法是从“即兴戏剧”里得来的灵感,听起来很像一个游戏。具体做法是在我们做好各方面的设定之后,把它们按照“事件”、“人物”、“场景”、“意外”等分类整理出来,制作成小卡片,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利用电脑程序,然后再制定一个规则,用于抓取这些设定,这个规则必须是随机分配,这也就意味着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下一秒的情节会怎样发展,完全交给随机,交给上天,身为创作者的你竟然丧失了决定故事发展的特权,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作者都不清楚故事会触发到什么,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出现,谁跟谁会产生交集,将是多么的疯狂,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正是当初创世神的模式?未来无法预测,一切都是随机,就像《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母亲所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创意时间

人的身体状态是有周期和规律的,白天就该学子工作,晚上就该好好休息,反着干只会效率低下,什么也没做好。大家都听过一句老话叫“一天之际在于晨”,放在创作法中说的就是上午精力旺盛、思路清晰,适合处理逻辑性强的问题,比如你要写一个推理故事,里面错综复杂的解谜环节可以放到此刻来弄;而当夜幕降临,我们的大脑被想象力占据上风,这时候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ider冒出来,所以这时适合开脑洞做设定,或者处理情感丰富的部分。最后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创作区间不是绝对的,造成早晚分工差异的原因是当我们在早晨起床过后,大脑的“逻辑脑”部分得到了充分休息,达到了最佳状态,而经过一整天的意志力消耗,我们的“形象脑”才开始华丽登场,所以其中的关键不是时间段,而是你的“注意力”消耗程度决定了你使用的大脑,如果想要尽快让“形象脑”出马,学习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背单词:)

布林:我裤子都脱了你就只给我看这些?完全不过瘾嘛!

我:心急吃不了兜着走,热什么豆腐?你能纯洁点吗……接下来的内容是给有一定经验的“大白”们看的,你确定要继续?

布林:哪有脱到一半就撒手的?放妹(马)过来!

一分钟吸引人的小故事:有魅力的就是变态(7)

9个关于写作的秘密,直捣创作精髓

【招式篇:创作中的独孤九剑】

如果将创作法比作武功秘籍,蕴含其中的十八般武艺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剑术有剑意,创作也有”创意“。当你为一个故事拍手叫好时,除了“好看”“精彩”“感动”之类笼统的形容外,有没有细细想过究竟好在哪里?而这些细微的差异,正是可供我们研究使用的强大“招式”!

1.妙招:视觉观感

你知道故事能被拿来拍成电影,画成漫画,但你知道文字本身就可以带有强大的视觉观感吗?有的故事只是文字,而有的故事自带画面感,看字如看画,看文如看片,一两句话,就营造出强大的视觉体验,眼睛盯着文稿或屏幕,脑海中却“放映”出一幕接着一幕清晰而生动的影像,故事里的场景栩栩如生,人物活灵活现。

具有视觉感的文字就是有这般神奇的魅力,那么该如何创造视觉观感呢?这是一项要靠积累才能获得的能力,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一台摄像机,想象镜头如何推移,随着运动轨迹会有哪些东西入画,去观察那些极具电影感的画面是如何构图的,你的身份不止是写作者,还是摄影兼导演,一个全能的创作者。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用词和描写上面下功夫,先说用词,比如“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是没有什么视觉感的,而把“坐”字换成“陷”,改成“一个人陷入沙发里”,我们立即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那种画面,仿佛真的“看到”一样;再来看描写,我们可以找到一幅你最心动、最有感觉的照片或原画,试着将场景描写出来,包括细节部分、光影和温度等等,一旦练习久了,你会对画面构图和场景设置非常敏感,这时候再去构思故事,你便不再是单纯的“想”,而是可以边“看”边“想”,自己先“一睹为快”,并不断将视觉部分调整到最佳状态。

2.稳招:模仿之王

看过《火影忍者》的都知道,里面的宇智波一族拥有能拷贝对手招式的强大血迹界限-写轮眼,而在创作法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天生带有一双“写轮眼”,我们称其为模仿。注意是模仿,不是抄袭,你可以说只不过是换个好听的说法,但你得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和其中区别:模仿是复制手法,抄袭是无脑照搬。比方说我看完《西游记》,然后写了一部“鸡兄、鸭八哥、鱼师弟和唐三彩师徒四人北上取经的故事”,除了“人种”不同什么都一样一样的,这就算抄袭,但要是我写的是“师徒四人背井离乡北上打工”的故事,这就是模仿,而且极有可能脱离模仿范畴,写出自己的故事。其实只要修改个别变量,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而在此之前,你最好先拿模仿来练笔,因为对于新手来说,剧情失控是常有的事,从模仿开始能够保证你在原有的故事框架内作有限的发挥。还是说回《西游记》,我们在模仿的时候可以做些类似于改变人物性别、把舞台搬上太空、把时间改成现代、将取经换成打工等玩法,你要研究它的故事是如何开始、推动、发展、冲突、转折和结束的,模仿就是在学习,是通过实战的方式去学,你拿走的不是形式,也不是具体情节,更不是人物台词,而是故事结构、核心思想和发展脉络。

从模仿喜欢的作品开始,不要局限在大师或者经典上面,除非你真的喜欢,千万不要有害怕“暴露自身品味”之类的想法,既然这个作品打动了你,也一定能打动其他人。值得强调的是要从最有感觉的部分入手,如果只是为了模仿而模仿,极有可能丧失兴趣。接着,当我们掌握一定技巧之后,可以逐渐脱离模仿,将多个作品杂糅到一起,看看能混合出什么新东西来,要记得模仿只是开始,获得经验之后再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就没意思了,只有杂家才能打破常规反套路。

3.奇招:借题发挥

“今晚的月色真美”,夏目簌石的这句经典话语已经道出了此招的神髓。表白就只能说“我爱你”吗?那样也太直接了吧……在几年之前我们还会这样说,但是放到现在,“我爱你”已经不是直不直接的问题,而是缺乏美感的问题,恋爱不是解数学题,真诚不代表不讲究,恋爱如此美好,在该花心思的地方就要多花心思,生活才有情调,人生才更有乐趣,如果连谈恋爱都不讲究,那还要故事干啥呢?实际上,如果有人还这样讲,那可以说是赤裸裸的表白了,因为这种话只会在你的面前说,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成了“今晚整两瓶白的”,两种感情压根儿不一样。借题发挥像是故事里的设计师,将我们要表达的信息通过构图排版和色彩搭配展示给受众,所以当你下次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先别着急,停下来好好设计一番,比如走去阳台看眼月亮。

4.花招:弄巧成拙

生活中存在诸多的巧合,放在故事里也同样,只是这故事的巧合是我们人为设计的,而这种设计也可以玩出花样来,这里就介绍一种“巧合 巧合=弄巧成拙”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花招。从前有一位君王父亲受到了诅咒,为了避免诅咒,他下令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扔弃,活下来的儿子在邻国长大后知道了这个诅咒,为避免悲剧而选择离开,却意外来到出生国,还跟这里的人发生冲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亲生父亲,更离奇的是最后还娶了自己的母亲,得知真相后既是妻子(也是母亲)自杀,儿子自毁双目。听到这里,你们可能已经知道了,故事里的儿子就是俄狄浦斯。仔细分析,剧中第一个巧合出现在父亲不知道儿子并未死在荒野,第二个巧合出现在儿子误将养父母当成亲生父母,进而选择离开邻国,两个巧合相互感应,如同量子纠缠,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种命运的巧合如同无法逃离的诅咒,除了剧中人物,被牢牢握住的还有我们。

5.怪招:最美合声

这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大意是两件或多件事情同时上演,一件事情拿来可以映射其余事件。比如一个人白天备考夜晚打球,两件事情同时进行,课堂与赛场,两条故事线同步推进,直到其中一方达到结局,另一方面便不言自明,球进了,可以映射出考试通过;再如一座看不见彩虹的城市,一个孤独的外乡女孩,当故事发展到城市上空出现五色之虹时,奇迹发生,存在于幻想中的男孩会不会也来到了现实?如此一来,原本平庸的单线程故事立刻变得丰富有层次,且充满不确定性,故事不是新闻报道,不应该过于平铺直叙,要给人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给故事留白。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总是在克服艰难险阻后的相聚中结束,以此避免陷入后续的柴米油盐。同步发展的设置为故事赋予节奏与层次,使“高低声部”达到完美配合,并在合适的地方结束。

6.暗招:焦点转移

故事焦点是牵引我们注意力的地方,部分有过写作经验的创作者想必会有这样一种矛盾,即想要营造出特别之处把故事过分夸张化后圆不回来的经历,这也是一种失控,如果这时候强行扭转会给人造成别扭的感觉,甚至有种“被玩了”的厌恶感。这在一些恐怖悬疑类型作品中比较常见,前期各种神秘气氛怪力乱神,最后却用万能的“幻觉”或“精神病”来做收场,虽说时常有人戏称建国以后不许成精,但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更为高明的做法来转移故事焦点,使之从“物理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怎么做呢?假设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故事,里面出现了某种神秘事件,此时的焦点处于“神秘事件”本身,是物理层面,而随着故事发展,我们可以将焦点逐渐带到“因”上面,神秘事件为什么会出现?有何种目的?到达这一步就可以发招了,将焦点顺利转移到“真相大白”的精神层面中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真相需要足够骇人、足够震撼,要一出现就立刻盖过“神秘事件”本身,让人的关注点瞬间转移,不再有欲望探究其现象,因为那已不再重要。

7.狠招:隐藏动机

在前面的人物篇和对抗篇中,我们详述了人物动机,有动机跟目标,我们才能随同人物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穿越万千阻碍;而在设定篇中,我们也谈到了区别于常规的非主流动机,而在此处要介绍的并不是第三种动机类别,而是一种创作方式,把动机隐藏起来,这是一记狠招。为什么这么说呢?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越是被隐瞒,被藏匿之物就越是能激发出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当动机变成了秘密,我们就会在意,就想去揭开,得到真相和确定性,这是天性使然,如果这股探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心存惦记,特别是当人物持续做出超出理解的行为时,我们就会备受煎熬,就会持续关注,就会念念不忘。揭示动机的作用是让人获得代入感和期待,而隐藏动机的作用是让人产生好奇和不满足,而满足人长期的不满足就能达到爽点,让人问为什么,然后让TA爽。

8.杀招:持续折磨

这招有些耸人听闻,但却是真正的杀招,几乎无人能挡。拿前一招来作说明,如果“隐藏”是给人一个秘密,那“折磨”就是让人知道秘密但主角蒙在鼓里。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跟主角同为一体的,可以说主角就是我们的一个“同命相连”化身,而当这个“连体婴”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会触发我们的联觉,如果现在有一个重大的秘密,你知我知他知,唯有主角还毫不知情,我们这些“知情人”就会替主角捏一把汗,时刻担惊受怕,紧张焦虑,会幻想脑补出“如果”,如果暴露怎么办?如果被发现怎么办?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如果……我们就这样在无数的“如果”中被折磨到秘密揭露的那一刻,不断地想看下去,个中滋味想必大家深有体会。在此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其他技法组合创造出各种威力巨大的“连招”,像是在秘密中产生“冲突”与“两难”,例如和不知情的主角间的各种误会以及我们看到毫无悬念地选择放到主角身上成了真正的“两难”等有趣设置。

这个秘密有两种设置方向,一是“要赶紧让主角知道”,比如利用各种事件巧妙避开主角,增设时间限制增加紧迫感,有种将要无可挽回的危机感;二是“一定不能让主角知道”,最好要跟主角的理念产生巨大冲突,要有一旦揭露后果不堪设想的感觉,这样才能唤起足够的恐惧情绪。

9.绝招:无招胜有招

技法和招式是一种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故事内容本身才是创作法里最为关键的一招,此招一出天下黯,意思就是任何招式在此招面前都不攻自破,招式再怎么华丽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艺术层面上的招式都是无形无式,不可描述的,技术是基石,是武功,而艺术是造诣,是境界,是天花板以上的世界。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创作的方式远不止一种,日本文化里说的关于创作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守,守规矩地临摹;破,用技术做些不一样的事;离,完全有自己的一套。这个“离”就是“无招”了。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么就是搞错了顺序。对待创作,我们依旧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不要停止学习,那样会固步自封,不要怕写不好,那样真的会写不好,不要灰溜溜地放弃,那样是自我设限,要看、要写、要做、要折腾、要自信,找出自我,保持开放和吸收,保持好奇和童真,写更有“人味”的故事,脚踩人工智能。

布林:我觉得好像,有点消化不良……

我:一下子给你灌输这么多,觉得撑是正常的,我这儿还有一件“宝物”交给你,能让你学到的所有招式威力倍增!

布林:难道是……

我:那就是……

(彩蛋)

心法篇:别讨好,去颠覆

到这里,已经没有更多的东西要教给大家了,祝大家早日成为……什么,草泥马?老规矩,先别激动,最后有几句长期收集整理的话要送给大家(其实每句话都可以展开,但我的“创作法”也需要留白,留出想象,不能太满,有机会我会再以文章的形式阐述)。这次真的要说再见了,希望大家创作顺利,不顺利就常回来看看,常看常新,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好了,话的出处忘了,反正不是我写的(笑哭)。

“小说和诗歌一样,最重要的是多样性。如果有一个时刻大家只是照着一个方向写诗,那就是有问题的,一定要有一个新鲜的力量来打破它。”

“作家既可以结合人性、生命、民族的困境、时代的困境去写,也可以不写人性,却依然使小说极具创造性。”

“小说起到了很好的交际作用,因为它,我们能进入别人的体内,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

“写自己时,要让读者以为你在写别人;写别人时,要让读者以为你在写自己。”

“不要为不喜欢你的小说的人写作,不要去讨好。”

“不要以为自己没底,观众喜欢就可以开心,因为你会越来越没底,而且并不知道观众喜欢你什么。”

“如果你试图迎合观众,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迁就他们的趣味,充其量只意味着你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尊重,你只是想搜刮他们的金钱,而且你只不过是训练工匠如何保障他的收入,却不是教他们以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作品来培养观众的趣味。”

“真的要做原创的好的作品,你不能去想他想干什么,你要带他去看一个他没看过的东西。”

“不当现实的搬运工,不受限于客观规律,大胆颠覆读者三观!”

“文学真正的危机,在于对类型的自我设限。”

“好作家既要精通现实,也要精通魔法。”

“我每部电影都抄。”

“敢于冒险。”

最后这句是我说的。

“如果你看完这些还没感觉到什么的话,那你就再看几遍。”

这句也是我说的。

写起来!

公众号【原生汤】,欢迎来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