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

在今天的中国,全国有各类美食类节目400到500档,这个数量大概是《舌尖上的中国》没有问世之前的十倍。

从前我们常常给那些对吃有好感的人冠以“吃货”的称号,大意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没多大出息,就知道吃。毫无疑问,这是个贬义词。

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一城一味》、《寻味顺德》等美食类节目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解决温饱的一种行为,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

对于这个观念的改变,《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功不可没,他不仅让自己吃成了正果,也让中国人把饮食的认识上升到了一种文化的层面之上。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1)

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能够靠“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在上高中时,他和很多60年代出生,并成长在80年代的青年们一样,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文艺青年气质。

他曾有过成为作家或诗人的文人理想,在整个高中期间,他读了很多书,并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甚至抄下了整本《歌德诗选》,那时候的他固执的认为自己将来注定要成为一个以写字为生的文人。

在1982年,他顺利考入大学。因为个子高大,视力也好,他被调入了摄影专业,这令他失望至极,仿佛自己的文学梦想就此终结,摄影和文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他从此埋葬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开始在摄影的领域之内默默的进行着探索。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2)

年轻时的陈晓卿

毕业后陈晓卿就一直在拍纪录片,那段经历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所有的苦全让他吃了个遍,在拍摄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的时候,他们找了20几个首次到北京做保姆的女孩子,她们过完春节就从家里出来,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而陈晓卿他们要全程跟随,对她们的生活进行拍摄。

由于当时的经费很少,他们又都是一群对工作极为认真的人,陈晓卿还记得,有时候胶片不够用,他们就把设备科的人灌醉,然后偷出摄像机去拍。

大年三十的晚上,万家灯火,所有忙碌一年的人们都回家乡和家人团聚了,而陈晓卿为了跟拍保姆们的生活,他们看着小保姆一家人其乐融融,吃着热乎美味的年夜饭,自己却只能在一旁流口水,小保姆的家人看不过,请他们过来一起吃,但由于拍摄任务紧,加之自己也不想占人家便宜,只好拒绝了。拍摄结束之后,他们自己从包里抽出一包方便面,一边啃一边望着天上的月亮,想念着自己的家乡。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3)

年轻时的陈晓卿

而另一部纪录片《森林之歌》是一部反应大自然的片子,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的纪录片,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经验的,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拍摄动物远不像拍摄人那么简单,人和人之间可以沟通,可以相互配合。

但动物对人类天生有着一种抵触,想拍摄它们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能让自己的身体接近所拍摄的动物们的体味,他们常常十多天不洗澡不刷牙,把自己扔在动物的生活场所当中,动物们通过嗅觉感知到人类和自己气味相同,于是才放松了警惕性。

对此陈晓卿至今仍心有余悸:“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说三个字,我不干!如果在这上面加一个期限的话,那就是:永远!”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4)

年轻时的陈晓卿

尽管凭借着陈晓卿自己的努力,他开始放下摄像机,开始上升到导演的角色,指挥着大家干活。但了解影视行业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做纪录片不比做电影、电视剧,这个载体注定发不了大财,没有利益的产出,自然也就意味着纪录片的导演并不像电影导演拥有那么高的地位。

看着做电影的导演们坐在场边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说说这个,骂骂那个,好不威风。但陈晓卿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除了带着一群人跟自己一起吃苦受罪,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甜头。

那纯粹就是自己身先士卒,冲最前边,领着大家一起干脏活累活的角色,拍纪录片对画面和技术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并且拍摄也是最辛苦的。别说是刮风下雨,地冻天寒了,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你也不能有任何怨言。并且,这还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做好了未必能出人头地,做的差了被领导骂却是跑不了的。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但从今天来看,这段经历并不是对他没有价值,正是那时候开始,他锻炼出了拍摄纪录片的高超技术和无比宝贵的经验,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那恶劣的环境迫使他对“吃”产生了某种崇拜。

对于陈晓卿来说,“吃”在当时是奢侈的,除了顿顿啃方便面之外,他很难有机会能像今天这样约几好友,推杯换盏。陈晓卿曾如此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吃的。”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爆全国,接到任务的陈晓卿带着一众导演一起制作了《舌尖》第二季,自此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出现了,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美食纪录片能够超越同期的热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并成为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之一。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6)

陈晓卿

陈晓卿也因此“红的发紫”,他的名字被传遍了大江南北,一身疲倦的陈晓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此时你想的是什么?”。

陈晓卿回答:“睡觉”。

主持人问:“难道不是去吃美食吗?”

“睡觉,睡觉,我现在只想的是睡觉,吃是排在第二位的。”

这似乎不像是节目组以及全国观众们想要得到的答案,陈晓卿曾有过这种担心,他害怕自己唯一的爱好成为自己的最大负担,如此看来,陈晓卿的担心不无道理。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7)

在《舌尖》第二季结束以后,人们催促着陈晓卿把第三季赶制出来,那段时间他压力很大,几乎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他曾如此形容当时的情况:“我现在微博上都不敢说话,发一条,今天我儿子生日……下面就留言:别废话,《舌尖》3呢?发一条,今天我见了偶像谁谁谁……下面就留言:别废话,《舌尖》3呢?其实我是个挺丰富的人,我不是一辈子只有《舌尖》这一个事儿……”

一时间,陈晓卿好像欠了全国人民一个《舌尖》3,由于种种原因,观众们最终盼来了《舌尖》3,却也没盼来陈晓卿,而这部由刘鸿彦执导的《舌尖》3最终的表现也没能得到观众们的认可。它在豆瓣上以让人难以置信的3.8分成绩扑街了。

对于观众们说,我们所了解的陈晓卿仅仅只有《舌尖上的中国》,而对于陈晓卿来说,《舌尖上的中国》只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他有自己更多的生活。

陈晓卿好吃的东西在民间(陈晓卿嘴中的人间至味不在盘子里)(8)

京城著名的“老男人饭局”

除了给观众们讲故事,介绍美食之外,他也有着自己正经历着的故事,也有一群和自己去享受美食的朋友。

对于吃,陈晓卿有着自己认为的最高境界,他认为“最好吃的是人”去哪儿吃和吃什么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

在北京有着一个很著名的“饭醉团伙”,他们自称“老男人帮”,这群人凑到一起,吃饭喝酒便是大事,里面的成员有张立宪(老六)、王小山、王军、罗永浩、杨葵、土摩托,除了这帮老男人之外,还有两个美女,央视的柴静,以及凤凰卫视的陈晓楠,饭局最鼎盛的时期,他们无需多言,在短信上一个问号、一个叹号,大家便心领神会,出现在约定好的地点。

席间的他们从不谈正事,只聊废话。只有在这个时刻,摆在陈晓卿面前的酒菜才是最美味的,也只有和这些人一起谈天说地,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