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考数学(古代学好数学也能参加科举)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考数学(古代学好数学也能参加科举)(1)

很多人印象里的科举考试就是写八股文,洋洋洒洒写一大堆之乎者也,考官或者皇帝喜欢哪个,谁就可以中状元。状元戴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锦衣夜行”光宗耀祖……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考数学(古代学好数学也能参加科举)(2)

但是,科举诞生之时并不只是考“文科”,自然科学考试也是通过科举上升的通道之一。如果是你穿越到古代想通过数学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话,你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接下来你打了一个盹,嗖的一声穿越到了大唐高宗李治的时代。

此时你正在准备科举考试,但你并没有在背诵经史子集,面前摆着一堆数学书籍,你是要参加科举的明算考试。

大唐的科举考试分为制科和常科,制科是皇帝特旨召集的考试,你没机会参加,你只能参加常科。常科有五十多种,你要考的明算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正常人报名会集中在进士科和明经科,你报的明算科算是妥妥的非主流。

即使是有些非主流,但在大唐算学也是跻身“六学二馆”的学科。

六学二馆是大唐官学,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这是大唐的最高学府。

在学习之前,你还要从明算科的两个分支里选择一个。

第一分科考试《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和《五经算》。

考试分两项。

第一项是大义:《九章》三条,其余七部各一条,共计十条,需答对六条以上。

第二项是帖经:《九章》三帖,其余七部各一帖,共十帖。需答对九帖方为通过。

第二分科考试《缀术》和《缉古》。

考试也分两项。

第一项是大义:《缀术》七条,《缉古》三条,共十条,须答对六条以上。

第二项是帖经:《缀术》六帖,《缉古》四帖,共十帖。需答对九帖方为通过。

这两个分支中还都须帖试《记遗》和《三等数》。

要说一下这个大义和帖经,大义大概相当于解答题,帖经就有点难了。帖经是把书的全文随机找几段隐藏,让你回忆原文把隐藏的段落补上。

很难说哪个分科更容易,主要是看你更熟悉哪个。接下来就开始学习了。

  • 《九章》可不是楚辞的那个九章,而是《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考数学(古代学好数学也能参加科举)(3)

《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它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

  • 《海岛》即《海岛算经》

是魏晋时期刘徽所著的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也是中国学者编撰的最早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亦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考数学(古代学好数学也能参加科举)(4)

  • 《孙子》也不是《孙子兵法》,而是《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这里有乘除法分数算法开平方法等。现在的“鸡兔同笼”就来自这本书,后来“鸡兔同笼”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

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 《五曹》即《五曹算经》

一般认为由北周甄鸾所作,李淳风等为之作注。“五曹”是指五类官员。其中"田曹"解决各种田亩面积的计算问题;“兵曹”解决给养运输等的军事数学问题;“集曹”解决贸易交换问题;“仓曹”解决粮食税收和仓窖体积问题;“金曹”解决丝织物交易等问题。

  • 《张丘建》即《张丘建算经》

成书约在公元五世纪,现传本有92问,比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各种等差数列问题的解决、某些不定方程问题求解等。

真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 《夏侯阳》即《夏侯阳算经》

现在只知道是唐代的一部算书,讲解乘除捷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原书已失传。

  • 《周髀》即《周髀算经》

本书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并证明了勾股定理,并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涵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考数学(古代学好数学也能参加科举)(5)

  • 《五经算》即《五经算术》

北周甄鸾所著,共二卷。书中对《易经》 《诗经》《尚书》 《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左传》等儒家经典及其古注中与数字有关的地方详加注释,对研究经学的人或可有一定的帮助,但就数学的内容而论,其价值有限。

  • 《缀术》

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缀术》最后慢慢失传了的主要原因是这本书太难了,学官们一起研究也有很多地方搞不懂。是不是有点尼古拉·特斯拉的传奇味道了?

当时国子监曾拿《缀术》当过课本,光讲这一本书就要四年,后来讲算经的老先生们也讲不明白了,《缀术》的命运就尴尬了。这本书曾经传至朝鲜、日本,但到北宋时就彻底没人再去挑战了,这部书最后就亡佚了。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考数学(古代学好数学也能参加科举)(6)

《缉古》即《缉古算经》 。由唐代初期数学家王孝通撰,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书中有推求月球赤纬度数,属于天文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还有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清代中期曾掀起过一阵《缉古算经》热,很多当时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都专门研究过它。

好了,书都摆在这里了,你可以开始学习准备明算科考试了。而且还要抓紧时间,因为明算科因为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少,到唐末就被取消了。

如果你觉得考经史子集写诗作画自己没希望中个状元,那么走个冷门考算经,你觉得自己有多大把握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