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

张家口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区万全镇「张家口传统村落」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区万全镇

张家口档案方志

编者按

张家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了丰厚的乡村文脉,是张家口人寄托情感的家园,据统计,张家口市境内有800多个古村落,时至今日,很多古村落依然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市政协文史委、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张家口传统村落》,遴选出了38个有代表性的名镇名村,以期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张家口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唤起人们更多的家园情思和文化情怀。今天张垣方志为大家推送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区万全镇。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1)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万全古镇(包括西南街、东南街、东北街、西北街、东桥街),又称万全卫城、万全右卫,位于万全区境东北部德胜口南1.5千米处,截至2016年年末,有2739户,7443人。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2)

明初,元朝残部虽然退回草原,但仍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不停地骚扰进犯明朝边界,巩固边防就成了明廷的头等大事。明代以宣化为治所的宣府镇(或称“万全都指挥使司”),与元朝的宣德府和清朝的宣化府行政意义上的“府”不同,它是一个相当于省军区级别的军事组织。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张家口市的坝下地区,以及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涞源县、山西省广灵县等地。从中可见,宣府镇为明代边陲的重要军事重镇。明廷在设置军事重镇的同时,需在67处关隘处筑城堡戍守,德胜口就是宣府镇西路的一处关隘。

德胜口位于翠屏山脚下,北依野狐岭,南濒洋河,扼坝上、坝下之咽喉,是通往蒙古草原的交通要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明廷官员议定卫城城址时,曾选定坝上兴和(今张北县城)一带。后有大臣提出异议,认为坝上筑城,辽阔的草原无险可守,乃兵家大忌。于是文武大臣反复协商决定在德胜口堡置卫城,面临洋水(洋河),背枕塞垣(长城),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大同)之固,可起到拱卫京畿的门户作用。据此明廷认为是军事防御的“万全之策”,这就是“万全”之名的由来,一直沿用至今。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3)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万全卫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筑土城,属明代长城“九边”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626年历史。永乐二年(1404年),万全右卫治所由辛南庄移至右卫城。正统三年(1438年),土城墙包砖。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置万全县于此,此后历代陆续为县治驻地。1983年,万全县治迁往孔家庄,古城成为万全镇驻地。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4)

卫城坐北朝南,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城东紧邻沙河),偏东约5度,城墙东北角和西南角内缩,而西北角和东南角呈锐角,略呈菱形。经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实测:城墙东西宽(以下肩石(根基)上皮为基准)880.4米,南北长880.7米,高12米,周长3522.2米,城池占地面积0.78平方公里(1163亩)。城墙底宽4丈5尺,顶宽1丈7尺。城墙墙体结构分两层,外层用砖包砌,内为夯土层。作为防御性军事城堡,万全卫城不开东门、西门,仅设有南、北二门,南门曰“迎恩门”,寓意为迎受君恩之门,是迎官、娶亲、敬神的吉祥之门;北门为“德胜门”,寓意为凯旋之门,是城隍出府、送殡、扫墓、处决犯人的凶险之门。在南、北门外分别设有瓮城及关城,形成城套城、门套门的防御体系。万全卫城从南门至北门,是一条纵向的主轴线,从东翼城到西翼城是一条横向的主轴线,纵横相交形成十字大街,并将全城划分为大小基本相等的四大方块区域,各区域又以街巷划分为居民区、庙宇区、行政区等单元区,万全镇五街名称由此而来。万全卫城建筑很有特色,且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卫城东、西两侧有两个无门的翼城,就像轿子的两个耳窗,城外有两条东、西护城河,像两条轿杆,城池中央有高于城墙的玉皇阁,宛如轿子的轿顶一样,故又称“轿子城”。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5)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万全卫城经过600多年的风吹雨淋及枪林弹雨的洗礼,目前四周城墙体系外围砖层基本完整,南北城门保存较好,南北瓮城尚残存,关城仅存遗址;城墙上角楼、垛口、马道等附属设施已不存在。城内现有明清古民宅100余处,已被镇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万全古城古朴的建筑、独特的人文景观,见证了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近现代战争的枪林弹雨。迄今,仍依然矗立在冀西北咽喉要塞,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卫城,被誉为明代卫所制的“活化石”。2006年,万全卫城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万全镇又被评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未完)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6)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万全镇古城先后建有寺庙50多处,“寺庙”也称为“庙宇”或“寺院”,原本是中国人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地方,后泛指奉神礼佛的场所(张帆、田雪:《北京寺庙观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这些寺庙集佛、道、儒三教之大成,气势宏伟,各有千秋,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宗教的核心学说是惩恶扬善。设置卫城初期,正值战乱,人们需要有忠君、保家、卫国的精神来支撑,建造庙宇,寄托人们的精神追求,应为当时的社会思潮。据有关专家考证,当时主要庙宇有关帝庙(供奉武圣关公)、真武庙(供奉北方真武大帝)、武当庙(供奉武当祖师张三丰)等8处庙宇,用于弘扬“忠义、勇武”精神。

道教是本土教,明朝皇帝信奉道教。特别是15岁登基的嘉靖皇帝,从第二年起就在宫内摆起了道场。后来,他把朝廷的大权交给年仅4岁的太子,自己专心去修炼。上行下效,一时道教在北方得到了快速发展。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经“崇佛”与“灭佛”的反复较量,到明清乃至民国,佛教仍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佛教寺庙也就在万全卫城占有一定的地位。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7)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玉皇阁,城内最古老的庙宇,位于城内中央。殿堂内雕梁画栋,彩绘金碧辉煌。东大寺,建在城东北角,供奉的是天庭诸神。西大寺,建在城西北角,供奉的是三清天尊,即原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香火很旺。城隍庙,属万全城庙宇中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建在城西南角。奶奶庙,万全镇“五街”有四座奶奶庙,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奶奶庙节,善男信女们都要到此烧香磕头,祈求神灵保佑。海沧阁,建在东大街南头,供奉的是南海观音菩萨。武当庙,建在东大街北头,供奉的是武当师祖张三丰。龙王庙,建在城东北角,庙院门外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是“五街”唱庙戏最多的一处戏台。此外,还有老爷庙、三殿庙、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先农坛、文昌祠等。其中糊涂庙在中国浩瀚庙宇中独树一帜,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狐突所建。

同万全卫城、庙宇一样,万全镇的秧歌戏、腐肉制作技艺、饹馇制作技艺也享誉一方。万全秧歌戏是万全古老的地方剧种,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清代中期至民末,万全秧歌戏一直是万全地方戏曲主要表演形式之一,人们迎官敬神、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都要演唱秧歌戏营造氛围,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百种之多。这些剧目来源于生活,乡土气息浓厚,具有内容平民化、表演幽默化、语言方言化、唱腔地方化等特点,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8)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万全加工腐肉的历史由来已久。明初,万全右卫城驻扎了大量骑兵,军马数量也较多,由于马的寿命一般只有30岁左右,退役下来的军马就用作军需,以满足军队供养之缺。所以,人们宰杀马匹、加工马肉,从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特殊加工方法,生产的马肉成为万全特色风味食品。万全腐肉针对煮烂、入味两大难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加工经验,其做法有以下几个环节:1.太老、太柴的原料不用:2.一般要经过短时间催肥;3.宰杀前两天,喂一些中草药及草料,使其“自然”带味;4.宰杀后,先将肉块冰冻,后浸泡。夏天,需用凉水浸泡,并勤换水;5.一锅陈年老汤;6.独特的调料配方和下锅方法;7.大火烧开,小火焖,使之烂透入味;8.出锅前,猛火沸汤中将肉捞出沥干。万全腐肉具有肉质酥烂,瘦而不柴,里外一味,浓香扑鼻的特点,且营养丰富。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9)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饹馇是万全城一种以绿豆为原料的面食小吃。万全镇盛产绿豆。人们将做绿豆豆腐剩下的饹馇烙成了绿豆面烙饼,即为所说的饹馇。饹馇的加工程序主要有落皮、清洗、浸泡、磨糊、烙制几个步骤。以饹馇为原料,可以烧制出多种清香味美的菜肴。绿豆饹馇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利水消肿等功效,是难得的健康食品。

万全镇流传着慈禧赐名饹馇的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路过万全城,下榻霍家。午饭时,霍枚(霍老五父亲)呈上万全特产韭菜炒饹馇。慈禧问霍枚:“这是什么菜?”霍枚赶忙回答:“这是万全右卫城的特产,还没起名字,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觉得饹馇顺滑香甜,分外好吃。慈禧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得撤下,这时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搁着’。”“搁着”与“饹馇”谐音。从此,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饹馇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10)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作为军事要塞,万全卫城曾经发生过无数次保家卫国的战争。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的万全右卫阻击战;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万全右卫之战;抗日战争时期,苏蒙联军野狐岭大捷;1948年11月,杨成武将军智取万全城都是有文字记载的经典战例。

万全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贤达俊彦名人辈出。都指挥佥事胡观(1421—1502年),字明运,万全右卫人。出生于军人世家,因参与擒获朝廷叛逆喜宁立功,晋升为万全右卫都指挥佥事(武官名,正三品)。任期内治军有方,作战神勇,功勋卓著。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谥昭毅将军。镇西大将军贾高山(?—1586年),张家口市郊高家屯人,传说曾任万全右卫总兵,并建造了万全卫城。

副总兵侯大节,根据有关史料推测,大约生于明代万历年间,卒于崇祯年间,万全右卫人。因他从小投军,作战神勇,屡立奇功,官至陕西固原副总兵(从二品武官)。刑部郎中杨国声(?—1738年),字广宇,根据史料推断,生于清康熙年间,万全右卫人。他幼年读书,成年后做官,因政绩显著,又廉洁从政,官至刑部郎中。社会贤达霍枚(1841—1926年),万全城人,附贡生,五品衔。他从小就善于理财经商,长大执掌家政后,霍家的生意兴隆,达到顶峰(据传他家的财富名列周边37县首户)。霍枚性格仁慈,慷慨好施,热心公益事业,被誉为社会贤达。此外,还有晋剧名伶侯俊山、同盟会会员李恩泽、民主人士乔宴廷等。

张家口万全古镇发展优势(张家口边陲卫城)(11)

边陲卫城 文化名镇——万全镇

近年来,万全区加大了卫城保护性开发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了卫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设,力求打造“全景历史型、完整生活型”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前期投资4亿元,并计划撬动社会各类资金30亿元,力争10年内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房屋征收、南北瓮城修复、部分墙体保护、嘉禾书院建设、长城卫所博物馆建设等相关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古老的城池,淳朴的民风,多彩的民俗,使得万全古镇在今日依旧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来此品读卫城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