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1)

沅陵新貌

置身湘西沅水中游古辰州之境,于凤凰山巅眺望今朝沅陵,感觉凤鸣塔下的沅水两岸,新颖楼群与老城旧街被一桥牵连,彼此相依相伴,宛若一幅岁月沧桑之风情画卷。

简读辰州,得穿越古城长街古宅,从马路巷下马碑址驻足,再叩访唐太宗敕建的龙兴讲寺,方能探寻其郡、州、路、府、道治所之历史沿革,真正了解2000多岁的沅陵。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2)

辰州府衙原貌

古籍记载:汉高祖五年,这爿山水之境便置沅陵县,隶属武陵郡管辖。伴随着朝代更迭,地域称谓之变着实颇多。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3)

百年前沅陵县城

三国时,析沅陵、零阳县地置即阳县;梁代析沅陵县置夜郎县及卢州,至陈复并入沅陵县,陈太建七年,置沅陵郡,治沅陵;隋朝,改辰州为沅陵郡,治沅陵;唐武德三年,析沅陵县置卢溪县。又析沅陵、辰溪县地,置麻阳县;宋乾德元年,置辰州卢溪郡军事于沅陵;元朝,改辰州为辰州路,治沅陵。后改为辰州府;明嘉靖十二年,设湖北分守道,治沅陵;清顺治九年,改辰州为辰沅郡;民国3年,废辰州府复沅陵县。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4)

昔日下南门老街全景

友人领我们逛老城古街,告知脚下这条路即是马路巷,曾是古辰州历代府衙官员骑马出行的必经之路。这条宽近3米,长不过里许之古街巷,竟存有天主教的天主堂,基督教的永生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佛教的白圆寺和道教道场。遥想当年五教并立,同处一巷,和睦相处,各自传播教义,此宗教文化现象堪称罕见,着实耐人寻味。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5)

今朝马路巷

历史进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小城沅陵的担当与作为,更令人浮想联翩一一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长沙告急。11月3日,湖南临时省会迁往沅陵:先迁址沅陵太常,后转迁于沅陵县城马路巷。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6)

当年省政府驻地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7)

省会缘何迁址沅陵?可作三方面考量:一是战略位置。沅陵处沅水中游,五水在境,万山雄峙,上扼滇黔,下障常岳,楚之咽喉,实乃湘西门户之称;二是区域交通优越。沅陵总五溪之汇,水路交通便利,1938年湘黔公路开通,沅陵交通优势愈加凸显;三是沅陵自隋朝置辰州府后,历代为郡、州、路、道、府治所,乃湘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故从战略层面考虑,湖南临时省会驻沅陵,是战略退守之睿智选择。

当年省政府机关,就分驻于马路巷一隅的各宗教场所。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8)

永生堂

不足3万人口的沅陵,于战争年代骤增20万人马,其生活必需品之稀缺与军民承受的磨难,不言而喻:省直机关及省内外学校、医院、银行、工商企业相继举迁;大批的救亡团体、青年汇集沅陵,一时间工厂林立,学校遍布,商铺满街,医院众多,抗日救亡活动如火如荼。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9)

清真寺

此期间,著名的《抗战日报》由廖沫沙、田汉、周立波等人于沅陵复刊;湖南广播电台、长沙一致剧社、新路、新知、生活书店等团体相继迁往沅陵,翦伯赞、张天翼、谭丕模、草明、邵宇、潘天寿、王朝闻、欧阳山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都在此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10)

天主教堂

物是人非,如今这些教堂存作抗战文物,老旧的门楼或墙上嵌着醒目标牌。我辈外乡人来此看到这些楼堂与旧宅,莫不缅怀不屈沅陵,铭记战火纷飞之非常岁月里的光荣与梦想。

沅陵县是否是少数民族过半的县(郡州路府古辰州)(11)

今朝沅陵

#旅游# #沅陵# #游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