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1)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来源 | 职场木沐说(ID:mumushuo2017),本文已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2)公号“职场木沐说”

作者 | 木沐

校对 | 知更君

全文共 3508 字 | 仔细阅读需 6 分钟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3)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与智联招聘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职场人越年轻越焦虑,最焦虑的是90后,占比54%。

无独有偶,知乎上热门提问:“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有1000W 人浏览量,10W 用户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4)关注了这个问题,4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5)799名用户做出回答,可谓激起共鸣,戳中痛点。

“焦虑”似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配情绪,让你挥之不去,如影相随。

而在上述调查中,90后受访者的焦虑来源有:

  • 85%有“加班焦虑”

  • 61%有“晋升焦虑”

  • 57%有“消费焦虑”

  • 47%有“学习焦虑”

  • 45%有“晚睡焦虑”

仔细琢磨,不难看出职场焦虑的本质,是因为我们担心结果不如预期,对未来充满不安,感觉没方向,失去了对人生的掌控感。

1

失去掌控感

是因为你根本没认清自己

下面的情形,你是否又熟悉又扎心?

  • 你还刚学会怎么在领英上注册账号,邻座的小王邀请你吃散伙饭,庆祝他成功跳槽到500强,Offer轻松实现double;

  • 你的月薪刚突破1W,你高中看不起的同学已经创业得到1亿风投;

  • 你好不容易提拔成主管,跟你同一年加入公司,比你小5岁的Linda却转身成了VP,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你找到了创业方向准备裸辞大干一场,大咖们却开始鼓吹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

  • ......

快节奏和多元化的世界,一方面给素人们实现逆袭提供了大量机会和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却催生了焦虑的大幅蔓延。

当你本着“别人有,我也必须有;别人快,我也必须快;别人多,我也必须多”这种理念回看自己,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一无是处,简直就是“shit”。

尤其互联网的出现,将这种“快”放大到极致。人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认为“快”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快,一切就来不及了,自己的世界就毁灭了。

知乎曾有一个特别火话题:

30岁,如果你还没当上管理层,或者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那你一辈子基本也就这样了。

这句话一出,戳中了多少围观群众的心窝,因为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还在基层岗位徘徊。

这话要我看,就纯粹是贩卖焦虑,危言耸听。

什么是“管理层”?title带个经理,总监,VP就算管理层了?

NO。

要知道,在中小型民营企业或互联网公司,90后是总监,VP的大有人在,更何况“经理“这个满大街都是的title。

他们还真不算“管理层”,管理层是高级管理人员,向公司总裁汇报工作,参与公司重大战略事项的制定。

没有足够的经验,丰富的阅历,单靠一腔热血和不接地气的想法,根本到不了这个level。

而在大型跨国企业,尤其500强,晋升的路径会更长,通常他们招聘的人员都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这些人一毕业加入公司,都24,5岁了,在一个部门熟悉工作,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6)二三年算快的,而想要30岁升为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不大可能。

你在还没搞清楚自己所在行业的特点和规律,自己的能力、资源、背景是几斤几两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这种“噱头”,在这种无脑的对比与竞争中,只能徒增烦恼,越来越焦虑,却对现实没一点帮助。

于是,你曾经买过的课程,那些大咖们分享的干货经验,你已经没有心思重新打开,因为焦虑,你根本看不下去,更别说亲自去尝试和实践。

说到底,因为无法认清自己而盲目焦虑,你是不是为自己的无能找到了最有力和无可辩驳的借口?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7)

2

失去掌控感

是因为缺乏长远目标,效率低下

职场上有一波人,是典型的“假勤奋者”:

  • 他们抱怨熬夜加班,白天却有如无头苍蝇,瞎忙没效率;

  • 他们嘴上说熬夜学习,可是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8)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中,数他最多;

  • 他们买了一堆网课,却总是以没时间听拖拖拉拉,从未完课;

  • 他们号称天天运动健身,其实大部分时间不过是在摆拍秀照片。

这样的人,会满脸焦虑地跟你说,自己很努力,很用心,却始终没什么实质性进步,得不到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说这个世界很不公平。

在诺基亚陷入困境时,CEO约玛·奥利拉就曾发表过类似感慨: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有这种想法,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当你认为只要努力去做,就必然成功的时候,你恰恰忽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你的努力,是不是无效且低效率的?

你的努力,是不是缺乏全局观和长远目标的?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

“如果你每周都花90个小时投入到工作当中,那可是大错特错,列出20件让你工作90个小时的事情,我敢保证,其中10件肯定是毫无意义的。”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必然有回报,也不是所有的勤奋都值得赞美。

而你若因此而产生挫败和焦虑,就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向外看。

《奇葩说》选手艾力说:

“更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式。努力应该是精准制导、指向明确,注重整体规划的。”

他主持的《酷艾英语》节目网络点击量超过5000万,创造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影响了上亿人。

艾力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有的放矢,条理清晰,所以才能成为新东方集团最年轻的讲师。

还记得《老友记》里的Rachel吗?

她做服务生时,不是弄洒了咖啡,就是打碎了盘子,什么都干不好,最后却在时尚领域一路开挂,实现翻盘,而原因就是她的努力找对了方向。

想要减少焦虑,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你不如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

你的努力目标是否明确?

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

你的努力方式是否高效?

你的发展,是不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你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一条路?

而不是告诉自己,我其实可以更努力,或者我压根就是命运的弃儿。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9)

3

摆脱焦虑

重拾掌控感的建议

在不确定的时代,想要100%掌控自己的未来,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但你却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尽可能提升对未来的掌控感。比如:

  1. 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人生目标

  2. 选择未来有比较大成长空间的工作

  3. 提升认知水平,先行动起来

曾看过一个出租车的故事,非常经典。

乘客看到旁边一辆空出租车违规撞车,不解地问:“空车没有载客,还跑那么快,跟抢命似的。”

他的司机却回答:“空车司机因为急于找客人,总是东瞅西看,不能安心驾车,最容易出事。而我们有了客人,速度虽然没他们快,但心里踏实,奔着目的地走就是了”。

具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轻易不受外界负面事物的影响。

而什么是未来有成长空间的工作?

就是它呈现的不是一个线性增长,而是指数增长的过程。它能够让你的能力跟收入,在一段时期内实现快速爆发。

比如你现在月薪8K,如果5年后,你看到的这个岗位还是月薪8K,1W,那么就果断放弃或尽早离开,而去选择那些5年后,让你不但能力提升,薪资也会变成3W,5W的有上升和想象空间的工作。

而你一旦明确方向,就要不折不扣的开始去做。

脱不花说过,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

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

而去做,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她这段话所要表达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完成,再完美”。

不要什么事都思考的完美无瑕,无懈可击,才去做,因为要么晚了,要么会因为突然的变化功亏一篑。

所以先做起来,提高行动力,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复盘和矫正,让自己尽可能沿着对的方向前行。

在微博上看到朱德庸先生写的一段话,引人深思:

“我们焦虑,因为我们成不了我们希望的人,我们焦虑,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归根结底焦虑的本身是对未来莫名的不安,是对自己能力不自信的表现,是”失去了掌控感”这件事。“

对于焦虑的90后,80后一代,能够改变自己人生的,不在外部,不在他人,而恰恰在于你是否具备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你能多大程度掌控自己的未来。

到那时,不管有人贩卖多么廉价的焦虑,你都不会再稀罕。

关于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LinkedIn专栏作家,10 年大型跨国公司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10)关注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11)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 mumushuo2017),轻松获得超实用和接地气的个人成长干货。

- END -

近期新书一览

(左滑查看更多)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12)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13)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14)

为什么在知乎上我不可以问问题 你所认识的焦虑(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