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为什么死(为什么要劳用民力兴建洛阳东都呢)

604年7月13日,隋文帝在大宝殿逝世,杨广继位。

605年,3月17日,杨广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3月21日,征调黄河以南各郡县民工一百余万人,开挖通济渠。

隋炀帝当皇帝才八个月!短时间内,他启动二项浩大工程,要不是他吃错了药,就是他已经酝酿了很久,认为启动这二项工程,有当时的现实必要性。

杨广继位后建年号“大业”,表明他不甘寂寞。他父亲效法始皇,统一全国,他便一展宏图,欲比汉武。

《隋书》道:隋炀帝“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虽然后面便有恶评,但这句评语,结合杨广的作为,说明他并非泛泛之辈。

杨广谥其父亲为“文帝”,应该是希望后人谥他为“武帝”。因为,他闪亮登场时的头衔,便是平陈大军总指挥;他治理江南十年,是江南第一人;他也想建立“文治武功”。

隋炀帝是否吃错了药,我们无法知道,但他修建东都洛阳,在当时,确有现实意义,也有修建的条件:他父亲积攒了雄厚的家底。之前已经说过家底,不再赘述。

那么他为什么要营建东都呢?

一、历史因素。

洛阳地形险要,《隋书》:“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高祖刘邦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汉王谅据并州反叛,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群司百辟,佥谐厥议。”各部门、众朝臣,大都同意兴建东都。

与长安比较,洛阳位置适中,便于山东、江南、淮海一带转运兵力,便于监督施政,听采民意。因此,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如夏朝、商朝、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北魏都曾在洛阳定都,洛阳是中国最早建立、历时最久的都城。

杨广治理江淮,是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在统一战争中,他是前线总指挥。统一后,江南、岭南,多处多次发生叛乱,攻陷州县,杀死隋官,他又负责江南平叛的政治经济政策、后勤保障、江南郡县管理、南北文化融合,对江南的状况感同身受。604年八月,杨谅据并州反叛,使杨广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

于是杨广产生了营建东都,便于管控全国的想法。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死(为什么要劳用民力兴建洛阳东都呢)(1)

东都洛阳的皇城(源自网络)

但他下诏道:“岂谓瑶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

二、人口、地理,及粮食物质转运因素。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平叛后,“并州移户复在河南”,急需加强控制。关中人口众多,地域不广,漕运不便,朝廷与民争食。每遇关中受灾,多有饥民至洛阳就食。

至隋代,特别是统一全国后 ,关中“ 地狭人繁 ”,粮食产出已远不能满足关中需要,供应极度困难。东南粮食可以转输于洛阳,但因渭水、广通渠运力不足,加之黄河三门峡河道狭窄,水流湍急,物资转运至长安得改用陆路,既运输量有限,又耗费耗时。

开皇十二年(592年),“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 ,民众吃饭穿衣问题已无法解决。一遇灾荒,朝廷官员的粮食供应都难以保证,何况百姓!如开皇十四年,“ 关中大旱人饥 ” ,隋文帝只得亲“率户口就食于洛阳 ”,到富庶的洛阳解决吃饭问题,并 “令百姓就食,从官并准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只按人头,不论官职。

皇帝“逐粮”,且名副其实,表明洛阳的经济地位已远超长安。隋文帝时期,关中百姓至洛阳就食,已有数次,隋炀帝杨广,不希望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三、配合大运河。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后的第四天,便修建通济渠。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有了大运河,漕运至洛阳就方便了很多,这才有了隋炀帝乘龙舟三下江都。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死(为什么要劳用民力兴建洛阳东都呢)(2)

大运河(源自网络)

但是,洛阳至长安还要经过三门峡,还要逆黄河、渭水、广通渠而上,当水运不足时,只有依靠陆路运输。所以,只修大运河,不建东都,是不完整的。

人们也许要问:洛阳建了,大运河也修了,为什么唐朝还要定都长安呢?

1.唐朝在长安建国,不可能刚建国就迁都。

2.隋末唐初,天下大乱,与全国一样,关中人口大减,粮食物质需求也随之减少。

四、兴建洛阳东都对后世的影响。

回顾历史,发现洛阳与唐朝也渊源颇深!

李渊先取关中,统一全国,定都长安。之后,唐王朝便与洛阳结下不解之缘。《隋史》:“隋炀帝始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而东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毙者,十之四五焉。”

唐太宗批评东都,当然不好意思迁都洛阳,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亲自改洛州为洛阳宫,并多次迁到洛阳办公。

657 年,隋朝灭亡38年后,唐朝第三任皇帝高宗,就将洛阳正式定为东都。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前期,都在洛阳。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死(为什么要劳用民力兴建洛阳东都呢)(3)

唐朝东都洛阳街景(源自网络)

武则天常驻洛阳,后建立“武周”,成为女皇,定都洛阳。唐玄宗李隆基就出生在洛阳,但他取得政权后,却在长安登基称帝;这里面,有他对 “武周”王朝的反感。

即便如此,唐玄宗也将洛阳作为都城。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712至756),《旧唐书》载:从开元五年(717年)至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来回迁移东西两京,多达十次。他几乎是每两年折腾一次。

736年11月他从洛阳回长安后,就长住长安了。接着,安史之乱来了。

唐朝时,随着人口的增长,长安也发生多次大饥荒。由于河流运力不足,904年正月,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大统一王朝就再未在长安建都。

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但736年,他返回长安后,唐朝廷对关东各镇节度使的控制权,便逐渐丧失,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的根据地都在关东。安史之乱后,唐朝廷对关东的影响力式微,这才有了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定都洛阳,洛阳也是北宋的西京,直至1127年。洛阳曾长期作为中国的国都,历时2900年,是中国朝代最多的古都。即使从605年开始,也有522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