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41首(诗路往事浙东唐诗)

□陈侃章

王维的诗画成就,被才高八斗的苏东坡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因他精深佛理,还有“诗佛”之称。

有趣的是王维与李白有诸多相似,二人同岁,都出生于公元701年,即或寿期也相差无几,踵继离世,二人并峙于唐代诗坛高峰。然二人仕途功名迥异,王维少年英俊,诗画俱佳,从人游宴,一时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是名副其实的“小鲜肉”。后来又扬名科举,高中状元。仕途虽非一帆风顺,也曾遭贬,但随之东山再起,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而李白抱鸿图大志,有一腔热血,只是在请托之下,才辗转入朝,封了一个“翰林”还是“待诏”,最后因不入“潮流”,被唐玄宗贬斥为“非廊庙器”,郁郁然离开京都。

同样是仕途受挫,王维则入佛思想愈加浓厚,慨叹“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而李白则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徘徊,反复不定。明代学者胡应麟评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不过他们两人在一段时间的共同点是悠游林泉,借酒消愁,寻找精神自由,且几乎都在越中山水美景中得到些许解脱。

王维杂诗41首(诗路往事浙东唐诗)(1)

王维《竹里馆》诗意图,明项圣谟绘。由视觉中国提供

据竺岳兵先生考证,王维游越约在开元十年(722年)以后几年,在越中停留甚至寓居时间并不算短,王维还与弟妹同住会稽若耶溪畔,写有多首诗篇。其中《别弟妹》写道:“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余忆。”较为有名的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内中云溪即为“五云溪”省称,是若耶溪别一称呼。皇甫岳是王维的好友,其从祖父皇甫忠曾是开元十年(722年)越州刺史。诗中“采莲”“弄篙”“鸬鹚”“轻舟”“绿萍”等字眼,描写了江南山水景色。

王维在《送缙云苗太守》中写道:“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诗中的“会稽”不用多释,而“三吴”按《水经注》记述是指吴郡、吴兴、会稽三地。

王维曾专程到诸暨寻觅名山芳踪,他去东白山会晤佛中好友道一和尚。东白山又名太白山,为会稽山主峰,既是道家求仙之所,也是佛家修行圣境。道一和尚是浙江余杭人士,在东白山结庐修佛,与名流多有过从,而王维是道一挚友之一。

在东白山,王维与道一和尚话题深入,谈兴颇浓,并住宿山岗寺院,写下《投道一师兰若宿》:“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夜枕席前。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兰若是梵语“阿兰若”的略称,后泛指佛寺。也有说,此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之作。

王维还写有《浣纱女》诗:“清浅白沙滩,绿蒲尚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诗中“浣纱”和“家住水东西”,显然是描写西施、郑旦在浣江两岸浣纱的故事。

对于西施美女,王维早已钟情,其16岁所作《洛阳女儿行》就写道:“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当然,王维在诸暨写下最脍炙人口是名满天下的《西施咏》,诗云:“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

这首诗让同时期著名的3位女性,都出现在同一镜框里。诗中的西施不言自明,“浣纱”这个“伴”指郑旦。据史书载,西施、郑旦两人均出生在诸暨苎萝山下,自幼结伴在浣纱溪畔浣纱,两人天生丽质,又同时被征艳,献送于吴王。传说西施一直得到吴王夫差宠幸,郑旦则后来失宠,郁郁而亡。故而王维妙用了当年“浣纱伴”“莫得同车归”的典故。至于“效颦”句,自然指东施的千古笑谈了。

艳丽女子向来为天下所重,美女西施怎可能长久低微?早晨还是浣江之畔浣纱少女,到了傍晚就变成了吴宫贵妃。平贱之时看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方才领悟到她稀有丽质。入献吴宫为爱妃以后,多少人为她涂脂抹粉,连穿着锦罗玉衣,她也不用自己动手。受吴王宠幸的西施更加千娇百媚,怜爱到从不计较她的是是非非。一起浣纱的当年同伴郑旦,再也不能与她同车去与归。更要奉劝邻家东施女子,效仿皱眉怎能得到别人赏识?

这是王维实地寻觅西施古迹后的有感而发,借西施、郑旦、东施的故事,讽刺今日世态纷繁的社会乱象,劝告世人不要故作姿态,仿效东施,博取别人赏识,这样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的。

对于王维这首《西施咏》,历代诗家见微知著,如宋代刘辰翁评述说:“语有讽味,似浅似深。”明代《唐诗归》:“艳情诗到极深细,极委曲处,非幽情人原不能理会,此右丞所以妙于情诗也。”清代乾隆时期的沈德潜认为:“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唐诗别裁集》)

今人郁贤皓、竺岳兵也有评述,并考证出王维此诗约在开元十年以后写于越州诸暨,也有诗家认为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二载之前。不过诗家们共同指向是:王维借题发挥,借情言志,语有意外之痛,发泄对世态的不满,从而纾解胸中之块垒。

作者简介: 文化学者。曾出版《飞将军蒋鼎文》《远去归来的昨天》《古往今来说西施》《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等著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