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姓氏大全(清朝八旗编制)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牛录既是1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1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5牛录为1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1人,副职1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八旗满洲清太宗时,又建立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旗制与八旗满洲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京旗各佐领在行政上归本旗都统管辖,但在军事系统上,又按照兵种,将前锋、护军、马甲、步甲独立编营其中,骁骑营(马甲)、护军营、步军营(步甲)均按旗分设,前锋营按左右翼分设护军营与前锋营平时警卫宫禁,皇帝外出时扈从行营,是八旗兵的精锐以后陆续增设虎枪营、火器营、健锐营、善扑营、神机营(火枪)为特殊兵种康熙年间开始,八旗逐渐移居城外,因为当时在西郊营造圆明园,便从北京城内抽调八旗官兵前往保护安全圆明园落成后,几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圆明园住上几个月,并设朝理政,圆明园事实上已成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皇宫为了护卫圆明园的安全,于雍正二年(1724年)设立八旗护军营规划为:镶黄旗驻圆明园后树村西,正白旗驻树村东,镶白旗驻长春园东北,正黄旗驻萧家河村北,正红旗驻北安河桥西北,镶红旗驻玉泉山东北,正蓝旗驻海淀东,镶蓝旗驻颐和园南蓝靛厂八旗兵驻扎城外,在地名中可以反映出来,比如“厢红旗”、“蓝旗营”等清代禁旅八旗顺治年间约有兵丁8万,乾隆年间为10万余人,清末增至12万余人禁旅八旗以满洲八旗为主,遇有战事,派出作战,战毕撤归京师,为清朝基本的军事力量顺治十七年(1660年),谕令固山额真清文仍称固山额真,汉文称为都统;梅勒章京汉文称为副都统;甲喇章京称为参领;牛录章京称为佐领这样,牛录(佐领)—甲喇(参领)—固山(都统)逐渐成为八旗都统的分层管理机构京师八旗中,八旗都统每旗1人,从一品;副都统每旗2人,正二品,下设参领、副参领、佐领,晓骑校及印务参领、印务章京、笔帖式等参领各旗人数不一,正三品其中满洲八旗每旗5人,共40人;蒙古八旗每旗2人,共16人;汉军八旗每旗5人,共40人,合计为96人副参领,正四品,与参领额同佐领,正四品,满洲八旗有681人,蒙古八旗有204人,汉军八旗有266人,共计1151人,由参领统领晓骑校,正六品,与佐领额同,即每佐领下设一晓骑校印务参领,满洲八旗16人,蒙古八旗8人,汉军八旗16人,共40人印务章京,满洲八旗共64人,蒙古八旗32人,汉军八旗48人,共144人笔帖式与印务章京额同另外,各旗还设随旗行走散秩官,无定员在八旗中,都统为一旗满洲、蒙古、汉军的最高长官,既负责军务,又负责一旗民政事务清入关前,满语称固山额真,设1人;设左右梅勒额真(後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京师八旗满蒙汉各有都统1人,从一品,共设都统衙门24处在各省置驻防八旗,辖兵2000名以上者,以将军领之全国设将军衙门13处均从一品,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设,凡设将军处,下置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副都统协助都统工作,参领则是承上启下之官员,介于都统与佐领之间佐领负责一牛录的事务都统和副都统都不世袭,由皇帝临时任命参领也不世袭,于本旗内补授佐领多为世袭职,如勋旧佐领,世管佐领,也有非世袭的,如公中佐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朝姓氏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朝姓氏大全(清朝八旗编制)

清朝姓氏大全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牛录既是1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1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5牛录为1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1人,副职1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八旗满洲。清太宗时,又建立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旗制与八旗满洲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京旗各佐领在行政上归本旗都统管辖,但在军事系统上,又按照兵种,将前锋、护军、马甲、步甲独立编营。其中,骁骑营(马甲)、护军营、步军营(步甲)均按旗分设,前锋营按左右翼分设。护军营与前锋营平时警卫宫禁,皇帝外出时扈从行营,是八旗兵的精锐。以后陆续增设虎枪营、火器营、健锐营、善扑营、神机营(火枪)为特殊兵种。康熙年间开始,八旗逐渐移居城外,因为当时在西郊营造圆明园,便从北京城内抽调八旗官兵前往保护安全。圆明园落成后,几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圆明园住上几个月,并设朝理政,圆明园事实上已成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皇宫。为了护卫圆明园的安全,于雍正二年(1724年)设立八旗护军营规划为:镶黄旗驻圆明园后树村西,正白旗驻树村东,镶白旗驻长春园东北,正黄旗驻萧家河村北,正红旗驻北安河桥西北,镶红旗驻玉泉山东北,正蓝旗驻海淀东,镶蓝旗驻颐和园南蓝靛厂。八旗兵驻扎城外,在地名中可以反映出来,比如“厢红旗”、“蓝旗营”等。清代禁旅八旗顺治年间约有兵丁8万,乾隆年间为10万余人,清末增至12万余人。禁旅八旗以满洲八旗为主,遇有战事,派出作战,战毕撤归京师,为清朝基本的军事力量。顺治十七年(1660年),谕令固山额真清文仍称固山额真,汉文称为都统;梅勒章京汉文称为副都统;甲喇章京称为参领;牛录章京称为佐领。这样,牛录(佐领)—甲喇(参领)—固山(都统)逐渐成为八旗都统的分层管理机构。京师八旗中,八旗都统每旗1人,从一品;副都统每旗2人,正二品,下设参领、副参领、佐领,晓骑校及印务参领、印务章京、笔帖式等。参领各旗人数不一,正三品。其中满洲八旗每旗5人,共40人;蒙古八旗每旗2人,共16人;汉军八旗每旗5人,共40人,合计为96人。副参领,正四品,与参领额同。佐领,正四品,满洲八旗有681人,蒙古八旗有204人,汉军八旗有266人,共计1151人,由参领统领。晓骑校,正六品,与佐领额同,即每佐领下设一晓骑校。印务参领,满洲八旗16人,蒙古八旗8人,汉军八旗16人,共40人。印务章京,满洲八旗共64人,蒙古八旗32人,汉军八旗48人,共144人。笔帖式与印务章京额同。另外,各旗还设随旗行走散秩官,无定员。在八旗中,都统为一旗满洲、蒙古、汉军的最高长官,既负责军务,又负责一旗民政事务。清入关前,满语称固山额真,设1人;设左右梅勒额真(後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京师八旗满蒙汉各有都统1人,从一品,共设都统衙门24处。在各省置驻防八旗,辖兵2000名以上者,以将军领之。全国设将军衙门13处均从一品,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设,凡设将军处,下置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副都统协助都统工作,参领则是承上启下之官员,介于都统与佐领之间。佐领负责一牛录的事务。都统和副都统都不世袭,由皇帝临时任命。参领也不世袭,于本旗内补授。佐领多为世袭职,如勋旧佐领,世管佐领,也有非世袭的,如公中佐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