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哲理作文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

第七讲: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构思方动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写景类哲理作文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写景类哲理作文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

写景类哲理作文技巧

第七讲: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构思方动人

——作文怎样构思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

【构思解说】

构思,在中高考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作者审题、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新巧,是新颖、独特、巧妙的意思。中考作文一般在600字左右,高考作文一般只有800字左右,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要在构思上下功夫。

【策略解读】

写文章离不开构思,所谓构思就是在写作之前,运用心思,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或称之为谋篇布局。谋篇布局是有规律可循的。

写议论文,一般的规律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按照引论、本论和结论的模式谋篇布局。但有的人却不按这个规律去写,而有不同的构思。如贾谊的《过秦论》,开篇并未提出论点,也未扣题直接“过秦”,而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记叙秦的强大。然后,通过秦、六国、陈涉三方的比较,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个构思是巧妙的、与众不同的。

议论文有新颖、巧妙的构思,记叙文更应注意构思的巧妙。

1.笔锋突转法。编故事时,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顿起波澜,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当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穷尽一生艰辛时,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

2.蓄积突转法。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逆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比如作文《唠叨》,它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唠叨”从厌恶、不满到怀念、感激的转变。文章前半部分为蓄势,写“我”在家时对父亲的唠叨“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离家时为可以摆脱父亲的唠叨而庆幸;父亲到学校探望时,“我”对他的唠叨更是怒目相向。在这一层又一层的蓄势中,“我”对唠叨的厌恶之情已被推上了顶峰。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如开闸放水,极力描写“我”不仅盼父亲,更盼父亲的唠叨,当父亲再也没有往日的唠叨时,“我”还想多听听他的唠叨。因为“我”终于感悟到父亲的唠叨其实是“深情的倾诉”与“爱心的凝聚”。这样在浓墨重彩蓄势的基础上,陡然逆转,造成感情上的大转变,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艺术魅力,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3.抑扬相生法。“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比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他的妈妈:妈妈最不会做事,而我的衣服总是或大或小,连她自己的衣服也显得邋遢。我想,妈妈实在是个笨头笨脑、笨手笨脚的人。谁知,单位领导找到我家告诉我们,厂里派妈妈到德国去出差,全厂数妈妈心最灵,手最巧。我这才真正了解妈妈。文中“笨头笨脑,笨手笨脚”与“心最灵,手最巧”形成鲜明对照,由此来展现***精神风貌,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抑扬相生”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4.巧设悬念法。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为了创设好的悬念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插入好多情节,紧紧攫取读者希望探得事情结果的心理。如一篇题为《你的丈夫真好》的文章,这种方法用得很妙。故事是这样的:怀着身孕的奇奇,为了参加***生日宴会,便独自一人走到公共汽车站,她刚停止脚步,一个漂亮的姑娘指着候车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随口说了一句“你丈夫真好!”公共汽车过来了,车门边的人都不上,自动让出一条路,给她先上,奇奇上车后,一个小伙子让出自己的座并说:“你丈夫真好!祝你们幸福。”奇奇心里不明白,怎么人们都知道我丈夫好呢?到了车站,拥挤的车厢里又让出一条路,周围的人们面带微笑,一个妇女羡慕地说:“你丈夫真好!好人一生平安!”奇奇更加纳闷,到家了小妹忽然在奇奇后面哇地大叫一声,原来奇奇的背后用透明胶贴着一张纸片,上写“请给我妻子让一个座,谢谢!”奇奇一路受到陌生人的关照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为什么人们都说:“你丈夫真好!”这着实是一个谜,既是奇奇的谜,也是读者的谜,直到最后这个谜才解开。可谓柳暗花明,洞天石开。

5.巧设误会法。社会生活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矛盾,矛盾的产生有多种,其中也有因误会产生的。如果能扣住因误会而产生矛盾这一点进行叙事,就能把事件叙述得曲折生动。

【常见的几种快速构思的方法】:

1.彩线穿珠法。如果把文章比作人体,那么就必须有血脉神经贯穿全身,才能把心脏里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所有细胞,把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彩线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这种联系文章各个部分,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作用。一篇文章,总有一条贯串全文的主线。写作者只要找准这根“线”,然后就可以很快地珠子串起来,形成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快速构思的关键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声带朝气蓬勃准这根彩线。在写作构思的时候,如果能把那些看似互不关联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到表达主题的总渠中来,这不失为一种快速构思的好方法。“彩线穿珠”的构思方法在中高考作文中也十分管用。

训练题目:《重拾幸福童年》《奶奶的那把花伞》《故乡,那一片绿》

2.画面组合法。在写作中,可以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断,或事件的情节片断,或景物描写片断,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这种构思方法,称之为“画面组合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的文章,可以在较短小的篇幅内,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运用画面组合法来构思,就可以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作的天地,使思路开阔,纵横驰骋。这种构思增加了文章的容量,可以表现更复杂的事件,可以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感情,更为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画面组合法,不一定有一格贯串全文的线索。但这并不等于说,文章的那些“画面”可以随便摄取和组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分工而又合作的,独立而又集中集。所谓“分工”,就是各个画面表现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所谓“合作”,就是所有的画面都要共同表现某一个主题思想。

训练题目:《浓浓的母爱》《瞧我这一家子》

3.小中见大法。所谓“小中见大法”,就是从写“小题材”入手,以小见大,由点及面,见微知著。在这类文章中,作者笔下尽管是一些细微平凡的人与事,但于细微处见精神,如同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一样,同样可以表现时代风貌。对于这种手法郁达夫曾作过一个形象化的比喻,那就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日常生活中细致、平凡的题材,是可以从某一生活侧面、某一生活片断折射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的光辉的。

训练题目:《习惯》《微笑》《这里的新鲜事》

4.尺水兴波法。所谓“尺水兴波法”,就是指在很短小的篇幅里也能写得一波三折。写一般的 ,为了能吸引读者并且能给读者以某种启发与享受,在谋篇布局时,在记事过程中还要注意曲折动人,使文章富于变化,出乎意外,但又合乎情理。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记事曲折才动人”。如果老是平铺直叙,让读者看了头便知尾,那就很难引人了。使文章形成一波三折之势的方法,除了故事情节的波折以外,还有行为动作的一波三折。文章一波三折,具有喜剧色彩,细细读来,妙趣横生,把严肃的思想内容,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新鲜活泼的文风表达出来,不难看出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摩拳擦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数学、物理、化学是固体;音乐、体育、美术是液体;语文呢,是气体。”

语文是否是气体?请就这个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提示:话题材料中提出“语文是气体”,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含义,可以先考虑一下气体有哪些特点(比如无处不在,流动不息,看不见、摸不着),进而联想语文的某些特点(如由气体的无处不在,联想到语文学习内容的广博,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当然,也可以不受“语文是气体”之说的影响,自定立意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