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事件处理的三个疑问与解读 毒教材事件处理的三个疑问与解读

今天,受社会广泛关注、历时三个多月的人教版"毒教材"事件的处理终于迎来正式通报。看网上的舆论,大家争论仍然激烈,其焦点就在于处理是否偏轻偏软?我来跟大家理理思路,就三个问题解读一下:

一、调查由谁主导的?

很显然,通报是教育部发的。但是,这是在中纪委介入之后,教育部成立了由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2位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调查处置工作组。

首先,要关注到中纪委介入,并不是完全交由教育部实施,中纪委对整个调查过程和结果负责。事实上,我们也在中纪委网站上看到了这个通报,证明内容得到了中纪委认可。

毒教材事件处理的三个疑问与解读 毒教材事件处理的三个疑问与解读(1)

其次,要关注到是"党组"来负责具体调查工作。很多人不太清楚党组和党委的区别,实际上,党组是由上级党组织直接批准设立的党的组织,不由本级选举产生。因此,教育部党组,实际上代表了党中央的意志。

二、问题描述是否准确?

通报提到,教材插图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不美观向上,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存在差距。二是不严肃规范,个别插图甚至存在错误。三是不细致准确,部分插图容易引人误读。

作为教育部发的通报,应该来说,从文字上已经全面界定了问题的表现,跟大众的直观感受是相符的。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与毒插画有关的直接责任人,为何没有承担刑事责任?这个要从2个方面看:

一是教育部在职责范围内,是不适合做出这种认定的,如有确实证据,可做司法移交公安机关另案调查,而非直接写在通报中。

二是通报已经明确未查到有非法经济利益输送的证据,从中纪委一直以来的公信力看,这就是事实。而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责任,我也相信,目前在司法界,一定在抓紧完善相关的条款,以后就能绳之以法了。

三、处理是否得当?

从处理的情况来看,党纪方面,对多人给予党纪严重警告。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违法犯罪党员或违纪情节严重的,一般才适用于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处分,而对其他违纪情况,只适用于警告或严重警告。而严重警告一般要同时体现行政处理。因此,一般在没有证据有违法犯罪的前提下,严重警告已是上限。

行政处理方面,与党内严重警告相匹配的,一般是记过或记大过处分,通报给出了记大过的处理,实际上体现了从严的信号。实际上,记大过适用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比较严重,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一定损失的人员,从定性上看也是合适的。

组织处理方面,通报给多人作了免职处理。这里要明确一下,免职并不是网上很多人说的简单的岗位调整,而是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七条第三款所作的问责处分,和责令辞职、降职等都是处分的具体形式,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是政治生涯和职业生涯的一个较重的处分。

从问责的层面上看,教育部对人教社的处理,至少向上追溯了三级,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全部免职,这是非常重的处理。也体现了从严的信号。

因此,综上所述,通报内容不但没有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偏轻偏软,反倒是体现了严肃的态度。

此外,对于吴勇,吕敬人之类,教育部目前能做的,是中止与他们的合作,将其拉入黑名单。至于后续他们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行为,我们也相信会有相关机构持续关注他们的。至少,他们日后在国内是很难生存下去了。

最后再跟大家透露一下,有些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案件,并不太适合在公开通报中过多阐述,原因大家都懂。

总之,希望大家不要人云亦云,要坚定相信党和国家。特别是在我们即将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这几年,各类斗争会非常激烈,但终将被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消弥于无形。

毒教材事件处理的三个疑问与解读 毒教材事件处理的三个疑问与解读(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