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

周瑜是谁?他是那个多谋善断气度非凡风流倜傥忠心耿耿的大都督,还是那个才能低下人格卑劣气度狭小不堪大用的小人?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同时存在,前一种多为史学爱好者持有,后一种多为受平话及通俗演义影响的普通读者所持有。透过这两种评价的成因,可以看出周瑜的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史学形象,另一种则是文学形象。周瑜的史学形象在一千多年来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文学形象却存在一个嬗变的过程。也就是说,许多人所认为的“周瑜是被罗贯中黑成小人”的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1)

周瑜影视形象

一、《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

《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极为正面,孙策称之为英才,孙权赞之为雄才,陈寿评之为奇才。《周瑜传》中所载事迹,表明周瑜不仅有英俊雄伟的外貌,更有过人的政治远见及卓绝的军事才能,同时还有折节容下的伟大品格。

1. 政治远见

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

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2)

袁术

袁术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但周瑜却看出他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用计借路东归。这说明当时年轻的周瑜对各诸侯的前景及天下大势,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

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曹操入荆州得到刘琮的水军后,其他人都说曹操托名汉相征讨四方,不仅实力强大而且师出有名,不如投降与他。但周瑜却注意到,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选择对抗曹操乃为汉室除残去秽之举;同时曹军不善水战,从北而来水土不服容易生发疾病。

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3)

曹操

不难看出,若不是周瑜雄才大略,赤壁之战很可能不会发生,三国不久便将归一统。当然,后世亦有少数史家以此批评周瑜,说他此举使得百姓陷入了更久的战乱之中。

2. 军事才能

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攻皖县、破刘勋、讨江夏、定豫章、擒邓龙,在对抗曹操之前,周瑜已经打过众多攻守战,均取得胜利,可谓是战功赫赫。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4)

赤壁之战

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周瑜说只要精兵三万就可对抗,这说明周瑜对未来战场局势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有充分的自信。曹操来袭后,周瑜更是令黄盖诈降曹操,赤壁的大火最终得以点燃,曹操的不得不先退守南郡后又返回北方。

3. 折节容下

普(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程普是东吴的元老级将领,看到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在自己之上,便时常倚老卖老刁难周瑜。但周瑜宽宏大量没有跟程普计较,程普以为周瑜是在讨好自己,心中得意。赤壁之战后,程普贬低周瑜抬高自己,但周瑜却说,此次战役没有程公的帮助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程普终于被周瑜的气节打动,这就是他所说的“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二、《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

孙权令人赴豫章城,请太守周瑜。瑜不来。孙权问诸葛:周瑜不来,如何?诸葛曰:闻有乔公二女,大乔、小乔。大乔嫁公子为妻,小乔与周瑜为妇,年幼,颜色甚重。周瑜每日伴小乔作乐,怎肯来为帅?

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5)

林志玲版小乔

到了《三国志平话》中,周瑜被写成了一个因私废公的好色之徒。不仅如此,《三国志平话》还对周瑜的人品和才能进行了彻底的黑化。

却说周瑜带酒问众官:曹相屯军夏口,百三十万,若迟疾,江夏必破。众官谁有计可破曹军?内有黄盖出曰:元帅使三个官人,引五万军……名曰断道绝粮计。周瑜大怒,黄盖此计不中使。鲁肃无计,众官不语。“黄盖谗言,即合处斩”。

此时可怜的周瑜,已经被写成了一个才能平庸刚愎自用一言不合就要杀部下的莽夫。此外,周瑜之死也被写成了“金疮气破”病痛而死,原因则是中了“牧牛村夫”诸葛亮之计。

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6)

诸葛亮

《三国志平话》为元代讲史话本,讲述的故事与正史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来源主要是唐宋时期的民间故事,其内容和元杂剧中的三国戏亦有较高的相似度。这说明,在元朝以前的三国故事中周瑜形象就已经被黑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时期的史论中,周瑜的形象依旧非常正面。如陈亮在《酌古论》中谈及吕蒙无图取天下的雄心时,曾这样感叹道: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至于为何学界能保持公论,而民间及通俗文学中呈现颠覆之状。笔者料想与周瑜正史形象太过完美而他又并非汉之正统有关,这使得民间创作者在处理周瑜时有一种反叛心理。

而《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其实并不是完全被黑化的,而是一分为二(对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此处便不再引用原文)。《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和《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周瑜的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也被都被其吸收了。《三国演义》中关于周瑜的叙事手法特别有意思,在周瑜面对除诸葛亮之外的人时,周瑜是有光环加身的主角,其形象基本跟正史保持了一致;但是当周瑜面对诸葛亮时,周瑜却完全沦为了一个反衬诸葛亮的配角,其形象基本跟平话保持了一致。

正史中的周瑜有多大方(风流儒雅的周瑜为何成了一个善妒阴险的小人)(7)

罗贯中

由此看出罗贯中对于周瑜形象的处理持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不想过于贬低周瑜,另一方面为了突出诸葛亮他又不得不贬低周瑜。单从对小说人物的处理方面来说,罗贯中的笔法可以说是比较高明的。但从对周瑜历史形象的黑化来说,罗贯中也是出了大力,因为《三国演义》在后世流传如此之广,普通读者对于周瑜的认识几乎完全来自《三国演义》。

参考文献

陈寿 《三国志》(裴松之注)

佚名 《三国志平话》

虞溥 《江表传》

陈亮 《酌古论》

罗贯中 《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