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一段话看哭多少人(我们仨)

Day2: 共赴牛津求学

1、今日导读

大家好,这里是好书共享,今天我将继续为大家解读的书是《我们仨》。

上期我们一起了解了杨绛先生的万里长梦。钱钟书和阿圆先后住院,杨绛先生每天奔波于古驿道间,一边照顾着爱人,一边牵挂着女儿,直到父女相继离开。

一个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用她瘦弱的身躯承担着她世界里倾泻而下的狂风暴雨。面对残酷的生离死别,她哀而不怨,一个人坚强地挺下去。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钱钟书和杨绛刚结婚初到牛津求学,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日子。

2、初到牛津,吻了牛津的地

一九三五年七月,钱钟书不足二十五岁,杨绛二十四岁略欠几天,他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

钱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他左右脚不分,拿筷子跟小孩儿一样一把抓。初到牛津,下公车还没站稳车就开了,他脸朝地摔一大跤,磕掉了大半个门牙。杨绛说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

想象那受人敬仰的钱钟书先生摔一大跟头时的呆萌样一定很可爱吧!

远离了父母的庇护,他们战战兢兢,相依相伴过着小日子。

杨绛一段话看哭多少人(我们仨)(1)

他们刚开始租住在老金家,伙食不需要自理,开始还不错,渐渐地却越来越糟,因为钱钟书不适应洋味儿的饮食,总是吃不饱,杨绛决定另觅住处。

最后,在一位爱尔兰老姑娘达雷女士处觅得一套从大房子里分割出来的两居室,有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

他们搬入了新居,拙手笨脚的钱钟书开始大显身手,第一天他做好早餐,端到杨绛先生的床前。

至此,除了有女佣在或者在他生病的时候,早餐就都是由他负责了。

他们生活简单而快乐,钱钟书会趁杨绛睡着,用浓墨给她开花脸,他们会一起谈诗论诗,一起学做饭。

杨绛剪活虾,看着虾抽搐,会吓得扔掉剪子扔掉虾。钱钟书为了做早饭,也学会了划火柴,学会了用文火炖肉,自己做的饭菜,他们吃得也舒心。

饭后他们喜欢出门挑不熟的地方散步,称之为“探险”。回到寓所,就拉上窗帘,相对读书。

杨绛曾称钱钟书为“书痴”,其实他们夫妇均属“书痴”,嗜书如命。

牛津大学的总图书馆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这个“家”里,读了很多英国文学作品,从古典文学到十九世纪的作家都读了个遍,法文、德文、英文、中文、意大利文,对于爱书如命的他们,读书就是莫大的享受。

钱钟书读书,不只是随便读读而已,他边读边做笔记,有些书读一遍二遍三遍, 笔记也是不停地添补。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辛苦整理出了他的几百本笔记。

觅得一位灵魂伴侣是如此重要。

曾听得一位名人父母离婚的原因,妻子精心培育的花,丈夫却总在她的花盆里弹烟灰。

一对志不同道不合的夫妻,哪怕是生活中的琐碎不相为谋,都会让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他们会跟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钱钟书还爱玩,他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玩文字游戏,他会满嘴胡说打趣,随口给朋友胡编乱造打油诗。

他曾有一首赠朋友向达的打油长诗,头两句形容向达“外貌死的路,内心生的门”。全诗都是胡说八道,他俩都笑得捧腹。向达说他:“人家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

跟不相投的人他们会保持距离,别人又会说他们骄傲,他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谙世故的一样会遭到非议。

杨绛一段话看哭多少人(我们仨)(2)

生活就是这样,单纯的人在一起过着简单的生活,想远离一些复杂的人和事,别人会说你高傲,而那些喜欢搅事的人那也未必一定是开心快乐的吧。

牛津有一位富翁请他们夫妇到他家吃茶,劝钱钟书放弃中国的奖学金,改行读哲学,做他弟弟的助手。

他的口气里,中国的奖学金区区不足道。

他们毫不犹豫拒绝了富翁的建议。放弃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而投靠外国富翁他们是决计不干的。

他们虽身处异国深造,却始终不忘初心。

3、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成了家的人一般都会盼望有个孩子,他们也一样,钱钟书知道杨绛怀孕后谆谆地跟她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由此可见,钱钟书对妻子饱含着至深至浓的爱意。而杨绛却对女儿像自己并不满意,倒希望能有一个像钱钟书一样的女儿。

所谓挚爱,也不过如此吧。

茫茫人海,遇上那个对的人是何其幸运,爱她一辈子都不够,连她的下辈子也要一起爱了。这种两情相悦,互相包容互相欣赏的爱是太多人想要拥有的。

杨绛生产那天,因为公交车不能直达,钱钟书只好步行跑了四趟医院,第四趟才见着杨绛和女儿。他仔仔细细的看着女儿,得意的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杨绛一段话看哭多少人(我们仨)(3)

杨绛生产住院期间,钱钟书一个人过生活,他每天来医院探望,经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

这次墨水被打翻,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下次又满面愁虑地说把台灯砸了,要不就是把门轴弄坏了。拙手笨脚的钱钟书把一个人的日子过得乱七八糟,而杨绛每次都安慰他说:“不要紧,我会修”。

对于杨绛的一句“不要紧”,钱钟书就真的很放心地回去了。他对妻子是无理由的信任和依赖。

面对钱钟书的笨拙,杨绛尽显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应有的温柔和包容。

女儿圆圆是个乖巧漂亮的娃娃,100天时,随父母从牛津到巴黎,租住了一名退休的邮务员咖淑夫人的公寓。

钱钟书通过了牛津的论文考试,就不想考博士学位了,他觉得为了得一个学位赔掉太多的时间很不值得,他扎扎实实地读书,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自己做饭吃得舒心,女儿圆圆养的也结实,很快从一个小动物长成了一个小人,他们看书时,女儿就安静的自己在一边乱画。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种充满书香的环境和氛围下,加上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每天耳濡目染,自然也爱上了读书。

圆圆乖巧聪慧还是个软心肠的孩子,有次看了《苦儿流浪记》,刚看到了开头就伤心地痛哭。

多年后,她已是大学教授了,还来告诉杨绛,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是谁,苦儿的流浪是如何结束的。

善良的圆圆大概一直在关心着这个流浪的苦儿吧!

在当今电子产品盛行的时代,很多家长一边为了爱玩游戏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头疼不已,一边自己闲下来,却抱着手机不放。环境可以塑造孩子,也可以毁掉孩子。

如果我们能够像杨绛、钱钟书一样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氛围,为孩子做好榜样,远离电子产品,相信肯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

4、回国

在巴黎求学期间,杨绛从报纸上得知,国家已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家乡已被日军占领,父亲已带着一家人逃难避居上海,母亲也于逃难中去世。

杨绛自己才做了半年的妈妈,还没来得及报娘恩,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

她一边为失去妈妈悲伤不已,一边为国为家焦虑,奖学金还有一年,他们就决定回国。

回国后,钱钟书直接去清华任教,杨绛带着女儿到上海在钱家住一段,再去父亲那住一段。

杨绛的母校苏州振华女中已沦陷,许多学生已逃去了上海,校长“抓”上杨绛帮他筹建分校,任命她当校长。同时,朋友还给她介绍一位富商小姐做家庭教师,这样她每天就很忙。

钱钟书回来过暑假,因为当时都在避难,钱家已经住得满满,他就跟杨绛父亲一家挤住,每天早晨去钱家,杨绛忙于分校的开学,也不能陪同。

聪明的圆圆深得外公宠爱。她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表姐在读书,她在对面旁听。杨绛看圆圆喜欢听表姐念《看图识字》,就也给女儿买了两册。

拿了书,因为常在小表姐对面看书,结果全念颠倒的字,还能一字不错地念出来。

圆圆的大姨最严,不许当孩子的面称赞孩子,但是她自己教圆圆,就完全忘记自己的戒律,对杨绛说:她只看一眼就认识了,不用温习全记得。

让最严的大姨都忍不住称赞,这得是个多聪明的娃娃呀!

杨绛兄弟姐妹没有一个和父亲一床睡过,父亲却喜欢带着五岁的圆圆一床睡,还把珍藏的小耳枕给圆圆枕着,那可是杨绛母亲自出心裁,特意为父亲做的。

圆圆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孩子。

家里雇佣的小阿姨把记着她妈妈地址的明信片弄丢了,急得要哭。八岁的圆圆在一旁静静地说:我好像看见过,让我想想。家里人等她说出明信片的下落,结果她把小阿姨妈妈那相当长的地址一字不差地说了出来。

一家人沦陷上海,过着艰苦的日子,日本人分给市民吃的面粉是黑的,米只是粞,还夹杂着沙子,煤球掺和太多的泥也是烧不着的。杨绛在小学代课、写剧本都是为了柴米,为了生活。贫困和疾病总是相连,钱钟书还经常生病。

1947年冬,圆圆右手食指骨节肿大,被查出是骨结核,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骨结核基本属于不治之症。她听懂了医生的谈话,小小年纪的她对杨绛说:我要害死你们了。

小学六年,阿圆从未上足一个学期的课,好在抗战胜利后,条件好转,家里能够负担起药品和营养品,再经过杨绛悉心的照顾,精心的调养,最后痊愈了。

他们在上海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艰难的自给自足,安静的等待解放。

杨绛一段话看哭多少人(我们仨)(4)

钱钟书觉得,再难的生活,家人能在一起同甘共苦,总胜于别离,他们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简单,无欲无求,能吃苦,能忍耐的一家人。

好了,我们来回顾下今天的内容,年轻的杨绛和钱钟书婚后一同赴牛津求学,他们学会自己做饭,生活简单快乐,不久又添了个聪明乖巧的女儿。在国家遭遇危难时,他们毫不犹豫放弃奖学金回国。在动乱的国内艰难的生活。

下期我们从解放后的新中国讲起,这里是好书共享,下次我们继续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