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关于学生教师校长)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关于学生教师校长)(1)

1. 学生———管理与自治结合

首先, 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晓庄学校时期, 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确立一项民主法则, 团体里的规章制度由团体成员共同探讨再共同立法。晓庄团体因此制定一套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纪律。这些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增进团体生活幸福, 同时能有效缓解个人自由之冲突。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时, 学校规章制度更加详尽, 包括学习、生活、工作、劳动等各方面, 宽严有度, 有一定的灵活性,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行文习惯。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让他们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

2. 教师———严于律己, 宽以待生

陶行知对乡村教师寄予厚望, 他认为乡村教师不仅仅自身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 还要对教育事业怀有热情, 对农民群众保持尊重, 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理解农民的难处, 要关注农民的需求, 最好能与农民同甘苦, 我们可以总结为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相信教育的力量, 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 改变乡村教育现状, 提高乡村人口的素质。总结起来就是既要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 也要以身作则, 把自己当做普通群众, 把自己放到群众中去, 了解学生和农民,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来安排自己的教学, 使受教育者各得其所。

3. 校长———以身作则, 具有创造和开拓精神

从陶行知《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一文中流露出对校长一角的重视, 他认为校长既是管理者, 也是一所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导者, 更是学生和教师的榜样。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最高领导者, 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管理着学校的一切事物, 只有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教育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师生才能不断前进, 只有校长对全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使整个教育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好教育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