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大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风险控制较为薄弱,导致银行业累积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贷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或经营压力,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因此显著增加。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1)

为了化解危机,国务院决定借鉴国际上“好银行”和“坏银行”模式,和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的运作方式,于1999年设立了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对口接收、管理和处置来自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我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由此应运而生。

回顾过去21年的发展历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即政策性业务阶段、商业化转型阶段和全面商业化阶段。参与主体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逐渐扩展到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外国投资机构等。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2)

市场规模

根据浙商资产的统计数据,2018年、2019年商业银行每年处置的不良贷款在2万亿元左右。2019年商业银行转出的债权规模约为4200亿元。普华永道根据2019年年报统计了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及九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销及转出数据如下(单位:亿元)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3)

此外,市场交易的还有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和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也很大。

这两年由于债券暴雷频繁,违约债券也成了不良资产市场的一大供应,目前的违约债券规模在3000亿元上下。中债资信的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为143.49亿元,较2018年的158.81亿元减少约10%;其中信用类产品69.02亿元,抵押类产品74.47亿元。基础资产全部为信用卡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对公不良占比降至0。发起机构全部为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发行约59亿元,建设银行发行约为51亿元,两家瓜分了近80%的份额。

2019年底,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债权人将到期债务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继承原债务合同中的还款承诺、还款来源和还款方式等权益。而根据中金的研究,截至2018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有息负债超过30万亿人民币。

市场参与者

不良资产市场主要由卖方、买方和中介机构组成。卖方是不良资产的提供方,包括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买方是不良资产的购买方,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第五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银河资产已经落地,本文仍沿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体系)、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民营非持牌机构、基金和外资等。中介机构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桥梁,协助双方达成交易,并提供尽职调查、资产评估、财务报告等各种服务,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和交易所不良资产的卖方 。

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4)

1. 商业银行

银行表内信贷资产实施五级分类,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三类划为不良贷款。而关注类贷款中的一部分未来如果情况出现恶化,也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过去五年(2015-2019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攀升。截至201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在2.4万亿元左右,关注类贷款余额超过3.7万亿元。

截至201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在2.4万亿元左右,关注类贷款余额超过3.7万亿元。

综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近五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比例)整体在20%左右。

2. 非银金融机构

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由信托、财务公司等机构开展的类信贷业务形成,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承兑汇票、P2P等。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估算,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票据、非标债权、融资租赁、P2P等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潜在供给总量约为7000亿元。

3. 非金融企业

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主要以应收账款为主,包括逾期和预期可能发生违约的应收款。截至2018年底,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14.34万亿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估算,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潜在供给总量约为7,000亿元。(本文来源于网络,重在分享,若侵立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