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带(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

知识点
  • 火山地震带

地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相邻两个板块之间,形成了两种边界

①生长边界:两个板块相互远离,距离越来越远,常常会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新的海洋(下图中的红色边界)。

②消亡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距离越来越近,常常会形成山脉、海沟(下图中的绿色边界)。

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带(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在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往往发育着火山地震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带(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图2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例题

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地区火山、地震的发生频率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带(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1、与该地区火山、地震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最大的是( )

A.纬度差异

B.岛屿分布

C.板块分布

D.海陆分布

2、若图中N地某火山在6月爆发,火山灰最可能飘向(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答案:C、A

精讲精析:(1)分析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和地震在印度洋周边、太平洋周边的发生频率较高;②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恰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活跃,火山和地震频发。

(2)分析N地的风向。①N地位于赤道的北侧,在春季和秋季受到赤道低气压的控制;②6月(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因此6月时赤道南侧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并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因此N地的风向为西南风(从西南吹来),因此火山灰飘向东北,选项A正确。


总结
  • 气压带、风带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火山、地震频发的位置(板块交界处),分析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②根据N地的纬度,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并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分析N地的风向,进而判断火山灰飘向的方位。

假设地球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则地球上存在着“七压六带”。春分和秋分时,气压带的纬度位置为:

①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气流;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气流;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60°±5°,暖空气爬升;

④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带之间为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向北移动5°,冬季则向南移动5°。

高一地理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带(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4)

图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分、秋分)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