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1)

说到专制,其实是在部分国家存在的,但开明专制却只在欧亚的少数几个国家实践过,最明显的实践成果应该要算俄国,尤其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期,为俄国带来了飞速的经济发展,那这样的开明专制究竟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对俄国未来的发展究竟有无实际意义?

一、俄国的“开明专制”究竟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1、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不能进行彻底的资本主义改革

开明专制”这个概念最先提出的是法国启蒙家伏尔泰,即期盼英明的君主统治国家。这样的理念明显在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法国明显是不可能实现的,加上国内极具动荡的阶级矛盾,这个不可能就更加证实了。

所以“开明专制”适合于国内统治是封建专制统治占优势,经济由自然经济控制,但也存在部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经济,并且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2)

这对于当时十八世纪的俄国开明专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时的俄国在工商业的发展上并不顺利,自彼得一世过后,俄国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化,甚至相对于大部分的欧洲国家而言是落后的。

贸易上国内有众多的壁垒和高额关税,信贷等带有资本色彩的相关发展根本就是没有发展。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内部的资本主义或者说成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力量进行改革,改革的寄托当然就落在以沙皇为首的贵族身上。

为了进一步改变国内的现状,增强自身实力,不被欧洲部分强国所侵略,沙皇对国内的封建统治进行了加强,增强封建土地主对于农奴的控制,扩大地主的权益。

在此同时也放宽对于工商业发展的一些限制,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政策方面的支持,使得俄国彼得一世大帝的成果不至于湮灭。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3)

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沙皇的帮助(毕竟力量太小),故不得不对当时的部分利益作出让步,也可以说成当时俄国的资本主义需要沙皇的力量,是依附于沙皇。

沙皇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一个控制者。所以当时资本主义力量并不强大的经济决定了沙皇的“开明专制”的政治形态。

2、国内的社会矛盾太过严重,急需要有利的统治措施

其实实行开明专制是巩固统治的必要措施,十八世纪的俄国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已经把地主对于农奴的控制权增加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当时的社会形态已经近于奴隶制),从而讨好地主。就是这极端的封建统治,为自然经济的瓦解提供了一个机会。

在某些地区,地主已经拥有了大部分的土地,经济承载本就可以支撑地主未来的一切行动,几乎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加上国家又为了加强控制权,给予地主前所未有的权力,故土地兼并更加肆无忌惮。

原有微乎其微的自耕农经济几乎被压榨完了,封建自然经济的最大支撑没有了,土地之间的买卖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大约可以算作一个商品自由买卖,地主对于农民和土地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物质的数量决定了控制权的大小,故这时的土地在一系列的经济变化中形成了资本。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4)

另外,受欧洲原有的较为成熟的市场的影响,地主们为了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和满足自己对于金钱的欲望,逐渐地将手中的农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买卖。

所以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上的粮价不断升高,地主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在增高,故对于农奴的剥削日益加强(当然,这里也包括了一些商人,不全是封建地主,不过封建地主是主要的)。

在有些地区,地主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大肆侵占土地,比如乌克兰草原,伏尔加中下游等地区,并把之前在中部的农奴也迁移到这里,建造大型的酿酒厂,农场等。

不用说这一系列行为使得原有的社会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下层人民的反抗越来越频繁(原有的自耕农阶级因为土地兼并而转化为农奴,农奴的人数增多,反抗肯定比之前更加强烈)。

在叶卡特琳娜二世即位的一年时间里,全国23个省份中就有11个省份爆发了农民起义,甚至在当时国家的第一件事都不是发展或者国防方面的而是镇压农民起义,可见农民起义的势力强大。

故强烈的起义实力让当时的统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清楚地认识到实行“开明专制”的必要。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5)

3、统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个人经历影响了她的统治政策

要说“开明专制”得以在俄国顺利进行是因为上述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还有当时的统治者叶卡捷琳娜的主观选择。

叶卡捷琳娜并不是俄国的直接皇储,她只是欧洲一个小公国的公主,其实可以说为没落贵族,最后因为当时俄国女皇的原因,得以成为皇储妃。在去俄国的路上,她的嫁妆很简单,只有一辆破旧的马车和一些书籍,到达俄国以后,并没有人前去迎接她,因为她是个没落贵族。

当然,在成为皇储妃后,宫廷中的人因为礼仪,宗教信仰,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位皇储妃抱有极大的歧视和意见,对这位名义上的皇储妃尽情羞辱,连自己的名字都做不了主(原来不叫叶卡捷琳娜),就连她的丈夫对她也是不满和爱答不理,故这位皇储妃在俄国的宫廷里可谓受尽了委屈。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6)

最后在个人情感上得不到慰藉的叶卡捷琳娜将自己所有的感情寄托在书籍上,由于出生在法国周边的小公国,又有旧贵族的身份和父亲的熏陶,所以启蒙思想对于叶卡捷琳娜的影响很大。

在启蒙思想上,叶卡捷琳娜带有浓厚的兴趣,多次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信,阐发对于启蒙思想以及未来政治发展的一些看法,所以在“开明专制”盛行并在欧洲部分国家得到成功的实践之后,自然成为叶卡捷琳娜即位后的第一选择。

另外,叶卡捷琳娜的选择除了主动性以外,还有局势的逼迫性,当时她是通过弑夫的手段得到皇位,所以上位的原因在俄国的贵族看来并不充分,也不光彩。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7)

所以她急需塑造自己英明君主的形象,以获得民众和贵族的支持认可,贵族那里多给权益和好处就行了,可对于民众来说,英明的统治是最急需的,加上当时地主的压榨,这种需要就更迫切了。

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开明专制”都是塑造自己国内国外最好形象的方式,也是巩固自己统治,防止新一轮宫廷政变的最好方法。

二、“开明专制”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

1、总体上而言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之后的十月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总体上来讲,开明专制是符合俄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使得俄国的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8世纪以来,大企业数目增加一倍,工厂规模也不断扩大。

到18世纪70年代,国内贸易迅速发展,沙皇政府赦令废除了阻碍全国市场发展的常关税后,叶卡特琳娜二世又在1775年的赦令中废除了工业垄断权,宣布工商业自由,对外贸易也逐渐增长。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俄国的开明专制(8)

俄国通过开明专制后进一步地融合进欧洲资本市场,资本主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发展,成熟的资本主义以及独立的资产阶级为后面十月革命,创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2、本质上还是封建统治,延长了俄国的君主制和农奴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经济基础的提高。开明专制的确是一个很好适用于封建社会成熟期的政治制度,但是其本质上带来的渐进性也决定了俄国改革过程中的不彻底。

当时在频繁的农民起义的背景下,沙皇采取了开明专制的法子,也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但如当时沙皇并没有采取开明专制,而是运用已有的兵力进行顽强抵抗,农民的愤怒越来越大,最后推翻了沙皇的封建统治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或者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说开明专制还是延长了俄国封建统治的寿命

三、总结

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国情,根据国情的不同而选择采取激进或者温和的改革方式。俄国的开明专制实际上就是俄国大势所趋的一种较好结果,但在本质上依旧是封建性质,这一点是不能否定的。

参考文献

1、《世界通史》

2、《俄国史》

3、《苏联通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