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宋凉和柳襄(风起洛阳人物鉴赏之宋凉)

梦里有时终需有,一场春秋一场空。

宋凉,兵部尚书,六部之一的部堂,春秋道四大使者之一的夏使浮出水面。

堂堂兵部尚书,位高权重,三品大员,却为了所谓春秋大业,不惜舍身犯险,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为了拉拢高秉烛,竟浮出水面,令人咋舌。

风起洛阳宋凉和柳襄(风起洛阳人物鉴赏之宋凉)(1)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初次出场的宋凉,率禁军就立下大功,救太子一家于岌岌可危之中,可谓功高莫过救驾。

第二场,宋凉意气风华,麾下兵强马壮,擒下春秋道的一众喽啰,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第三场进入不良井的宋凉,胆识过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欣赏高秉烛出身微寒,却又艺高人胆大,心细如发,是大业不可或缺的人才。为此甚至不惜牺牲一位左膀右臂的性命,来拉拢高秉烛,浑然不顾周围手下人听到这句话异样的神情。或者他只是虚与委蛇,只是利用高秉烛而已,毕竟高秉烛也没见过真正的仇人,鱼目混珠罢了。

风起洛阳宋凉和柳襄(风起洛阳人物鉴赏之宋凉)(2)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他一边循循善诱,高秉烛个人力量弱小,虽为了报仇九死而未悔,但总是功亏一篑;一边又威逼利诱,不从便只有死路一条。

宋凉士大夫阶层出身,这种人胜则欣喜若狂,目空一切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败则狼奔豚突,心若死灰。

这一种人,败则胆怯如鼠、胜而轻狂愚蠢如猪,没有自知之明,更无知敌之明。

三国中,曹操评价袁绍: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夏公无外乎于此?

宋凉自以为得计,却不知高秉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虚与委蛇,一边套话,一边拖延时间,最终等到内卫救兵至,宋公春秋大梦一场空。

一开始我原本以为宋公是为了报当年英国公李绩的提携之恩,不忿武后心狠手辣,不顾当年英国公李绩在高宗废王立武事情上支持武则天之恩,掘李绩墓砍英国公棺。牝鸡司晨,武后临朝称制,李绩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抗,兵败族消,李绩被连累,死后也不得安宁①。

但随后他一番告白,其内心荣华富贵的渴望,昭然若揭。他造反不是为了匡扶李唐宗室,而是为了内心那狼子野心。丝毫不顾及有多少无辜百姓家园毁于战火,多少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多少无辜入教的教员毁于他们的一己之私。以天下为棋盘,却不知自己也是棋子。

他不是再造的李唐社稷的梁国公狄仁杰;不是收复两京,平灭“安史之乱”的汾阳郡王郭子仪;不是雪夜入蔡州的中唐名将李愬。他只是一己之力搅乱南北朝的乱臣贼子侯景;只是借着士兵归心似箭的心理举事叛乱,率骁果禁卫军弑帝叛逆的宇文化及;只是以光复汉人江山为名,行叛逆之举的吴三桂。

他不是力挽狂澜的名臣,只是阴谋作乱的野心家,但他的野心也导致无数无辜的人生沦为他一己之私的牺牲品。

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宋凉,夏公只是谋己而已。

注:①光宅元年(684年),李勣之孙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于是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