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

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1)

尊上有安 小下敬躬:开宗明义,规则为先,方法论是捷径, 是法门,是秘籍,是众望之所求。然教育之法,法无定法,无一劳永逸之法、无万能公式之法,只道是因材而教,因人而异,若求方法者,此山虽有路,可在别处寻,教授方法者,不以方法自缚,切莫自误误人。

----行文馆-李德鹏先祝为敬

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2)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水向低处流,是因为地势不平而产生水流动力;不患贫而患不均,是因为数量不平而产生人性动力。

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3)

《韩非子·说难》篇,是春秋战国时代说客谋士的职场心理报告,彼时诸侯向全天下招募人才全靠举荐和自荐,向各位诸侯证明自己的能力全靠在面试时一张嘴的说辞,既要有口才,能言善辩旁征博引证明自己读书多,又要谦卑而不献媚,不失自我的气度且甘为人臣效劳之态,进策献言若激进刚猛,恐诸侯不敢贸然尝试又担心自己被他国所用而招杀身之祸,进策之言若迂回暗喻辄止,又担心诸侯不明深意觉得自己认知浅薄而闭门谢客,最重要的是该如何揣摩各位诸侯的需求,投其所好,有需既有缺,有缺则为不平,有需才有求,有求则有生机,所以韩非子著述此篇,即言游说之难,又言生机难觅。

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4)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篇,开篇是苏秦毕业初入职场向秦惠王自荐,这时的苏秦略显青涩,虽然还不太会站在对方心理揣摩需求,但是纵横家的谈话技巧运用已经炉火纯青,一上场先捧,把秦国的地利、民丰、军强、王贤现状尽数道来,然后话锋一转,以“并诸侯,吞天下”直抒胸臆为秦惠王指了个远方,言外之意是自己来之前已经把秦国的基本情况调查过了,这是为你秦国量身打造的霸业计划,可行性极强,尤其是最后“并诸侯,吞天下”的气势升华,但凡有点想法作为的诸侯王谁能不被吸引?

苏秦深谙“霸业”需求,以为秦惠王被高捧之后,必然生气吞山河之志,这是一次以“高”示“不平”,如果秦惠王上钩,哪怕他能多问一句,苏秦就有一大堆计划砸过去,保证口吐莲花,平地高楼百丈起,可惜秦惠王自有打算,并不热血冲头,答复一句“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就想谢客,这时苏秦又一次展现了他纵横家的实用技法,只见苏秦厚着脸皮淡然一句“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意思是我早就想到您肯定不会用这个计划,他被拒绝了,还赖在这里,开始旁征博引用历史典故来证明自己的计划是对的,言辞开始刺激秦惠王,等于在骂秦惠王不懂这些道理,这个手段用后世佛家禅宗的话来解释就是“棒喝”,此处是以“低”示“不平”,可惜秦惠王依然不动心。

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5)

《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诸葛亮以“隆中对”为刘备定下大方向后亲自南下结盟,整个东吴能理解诸葛亮远大计划的只有一个半人,一个人是鲁肃,半个人是孙权,在蜀中只有他自己懂,其他英雄豪杰关羽,周瑜,吕蒙,陆逊,都不明究竟。书中所言,孔明初见孙权,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于是孔明以激将挑起孙权内心不甘为人后的“不平”心,让孙权按兵束甲,北面降曹,孙权果然沉不住气,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无奈孙权只懂一半,认不清,拿不定,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智激周瑜”。

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6)

周瑜此人被诸葛亮看透,自私而心胸狭窄,自私的人,不触及自己的核心利益绝不行动,所以诸葛亮见周瑜只说了两点周瑜马上选择结盟抗曹,第一,曹操建了孔雀台,征战东吴就是为了迎娶二乔,你把二乔拱手奉上,可保不死。第二,天下敢与曹操为敌的英雄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和刘表,如今天下无人,只有刘备敢于孤身强争,你们投降就好,可保妻子,可全富贵。这两点直击周瑜要害,第一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投降和夺妻之恨,是男人的奇耻大辱,第二暗讽周瑜胸无大志求富贵,宁肯夹着尾巴做丧家犬,看不起周瑜的才能。诸葛亮以周瑜心中爱美人、惜才名的“私心”为不平,达成结盟,才有了后面的赤壁之战。

怎么样才能在一分钟中练出好字(行文馆-五行教授法)(7)

物不平则鸣,“不平处”是生机

心有不平,不是贬义,重要的是为何不平。

孟子“仁”之端的“恻隐之心”是不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是不平;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不平;梁山泊的“替天行道”是不平;岳飞的“精忠报国”是不平;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是不平。不平处,是落差,是内心的动力源,是生机。

上文以历史典故为引申,只为说明人心的“不平处”有很大的能量,善加引导便是志向得立的源头,五行教授法对于“生字诀”的应用,不着眼于学生(孩子)所处的困境和顺境,而是在人性中寻找不平处,以“仁”为指引,让学生(孩子)心生奋起斗志和远大志向,以能充满生机,自强不息。

“不平处”的正反教授法

一个孩子(学生)如果没有志向,轻则随波逐流,重则浑浑噩噩,躺平的人生,不算真正意义的人生。“不平处”的正向教授法即为“生字诀”,是寻找不平,建立不平,以不平为基,让人心生斗志,打破现状,生出走出舒适区和困境的勇气,另一方面是树立志向,为人生作指引,没有志向指引的斗志,是“老鼠哲学”,是鸡汤成功学,奋斗的价值很可能化为一己私欲,误人误己不合“道”理,所以以“仁”为指引,为斗志指引方向,不迷失本性,才是教育正途。子曰“三十而立”,立的便是志向,立了志向,人就有了根,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机。

“不平处”的反向教授法是“化平”,将不平处化为平地,一马平川,不起波澜。此处的不平,是愤恨,是嫉妒,是贪婪,是虚伪,是狭隘,是私欲。“化平”有生平与死平之分,诸葛亮气死周瑜,是向死而平,七擒孟获,是向生而平,毁人法反过来用是救人法,救人法用之过量也是误人法,全凭“仁心”自问,为何所用?

五行教授法,木行“生字诀”,言至此足矣。

下文预告:

木生火,“⽕”⾏主励,⾃利利他,属器势,下文《五行教授法-利字诀》见。

【行文馆】李德鹏

建文化产业平台 传中华文明智慧,中言科技一直在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