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面的为人处世的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

红楼梦里面的为人处世的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1)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记·经解》说:“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也。”由此可见,礼是正国的根本。天子在上,需奉行仁圣礼仪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下及万民,要作知礼的“有方之士”,“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因此,在古代,礼的存在如日月行天、江河行道,它是整个社会和每个家族有效运转、延续命脉的保障,是深入每个人的骨髓和血液的东西,也是做人的根本。

本期,我们将从“礼”入手,谈一谈贾府中的那些“面子”和“规矩”,感受一番“礼出大家”的风范,剖析众人一举一动背后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曹雪芹描绘的那个古代世界,才能理解书中人物的生存与抗争。

红楼梦里面的为人处世的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2)

一、贾府奴仆众生相,也作三六九等分

《红楼梦》的不朽和传奇之处有很多,其中非常难超越的一点就是书中塑造的纷繁芸杂的人物。书中出现了九百七十五人之多,有姓名称谓的有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有二百四十三人。笔者认为,《红楼梦》中没有绝对的主角,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在人生的舞台上唱着属于自己的戏。曹公把每一个人物都写活了,哪怕一个见到主子垂手站立、打千请安的仆人,也会让你记住。众多人物用自身的一言一行,鲜活地展现着古代的礼仪和规矩。

宁荣两府中的仆人,丫鬟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粗分等级来看,大致有三类,等级严格划分,可以说规矩很大。

(一)高级仆人——“贾蔷喊他赖爷爷”

红楼梦里面的为人处世的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3)

高级奴仆,如宁荣两府的大总管赖升(来升)和赖大,荣府银库账房总管林之孝。他们并不直接参加劳动或服侍主子,而是帮助主人管理一众仆人,一起策划和料理家政大事。赖大一出场就为元妃省亲忙的不可开交,带着赖升和林之孝等人一起筹画建造大观园。

高级奴仆的地位不低,一般主子都要敬三分,贾府旁支的人还要巴结奉承着。宁府嫡派玄孙贾蔷喊赖大为“赖爷爷”,贾芹、周瑞家的都曾向他跪下求情。赖家在贾府侍奉了三四辈子,靠着主子的油水也挣下了个家大业大。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更是一落娘胎,就被主子放了出来,成了自由人,“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认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最后还蒙着贾府的恩典,升了一方知县。孙子升官,赖家摆酒唱戏,排场阔绰,那园子“虽不及大观园,却也十分齐整阔绰,泉石林木,楼阁轩亭,也有好几处惊人骇目的”。

另一类高级奴仆就是小姐或少爷们的乳母,他们的地位也相当高。乳母身份最生动的一次展示,就是赵嬷嬷进贾琏房中问话那幕场景。赵嬷嬷是贾琏的乳母,一进门贾琏凤姐忙让吃酒,令其上炕去。可以和主人同一桌吃饭,可见地位之大。对此赵嬷嬷执意不肯。执意二字说明贾琏凤姐的盛情邀请,绝不是玩儿虚的。后来,平儿早已设杌[wù]子,贾琏又是亲自拣菜,凤姐又怕赵嬷嬷牙口不好,命平儿专门热来火腿炖肘子,还直接说:“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好一番照顾。由此观之,乳母的身份地位,此处不言而明。

宝玉的乳母李奶奶权力更大,仗着主子受贾母和王夫人的百般宠爱,李奶奶经常作威作福。她当差的时候,几乎可以决定宝玉的一言一行。宝玉去薛姨妈家吃酒,李奶奶百般阻挠,宝玉央求不行,薛姨妈说情不行,林黛玉讽刺嗔怪还是不行,可见她的权力之大。后来她有事先走,没有护送宝玉回房,贾母便问:“李奶子怎么不见?”众人不敢直接说家去了,只说:“才进来的,想有事才去了。”宝玉则踉跄回道:“他比老太太还受用呢,问他做什么!没有他只怕我还多活两日。”下人因惧怕李奶奶而不敢对贾母说实情,宝玉心中早有不满,对她满腹牢骚又无可奈何,这些都彰显着李奶奶的位子。

这些融化在日常琐事中的细节,体现的是高级奴仆的身份地位,地位在这里,自然行事的做派也与一般人不同,这是贾府的“规矩”。

红楼梦里面的为人处世的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4)

(二)一、二等仆人——“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一等仆人,与主人走得最近,既是能和主子说体己话的心腹之人,又是负责帮主子管理私人财物、调度主子日用所需的“总管”,深得主子的信任和器重。一等仆人一般是伺候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贾母有八个一等丫鬟,王夫人有四个一等丫鬟。当然,如果长辈疼爱某个儿孙,也会将一等丫鬟赐给他,袭人原来就是贾母房中的一等丫鬟。

二等仆人的职责与一等仆人大致类似,负责管理小姐或公子们的金银首饰、衣物和饮食起居,是他们身边的贴身丫鬟。伺候小姐或少爷的奴仆,等级最高也只能是二等。贾府中的男仆,称小厮的要算二等仆人,他们多是家生奴仆,负责跟随公子外出、上学等事宜,或者负责给主子跑腿办事,如跟随宝玉外出的焙茗,跟随贾琏的兴儿,还有凤姐的心腹小厮来旺等。

一个心腹丫鬟的分量究竟有多重?从贾赦起了淫心,想收鸳鸯为妾一事便可看出。鸳鸯是贾母最贴心的丫鬟,当得知贾赦的贼念之后,立马气的浑身乱战,气的直说:“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鸳鸯是贾母的左膀右臂,这件事自然触碰了她的软肋。她宁可让贾赦花万儿八千的巨款去寻人,也断不肯失去鸳鸯。

说起主人的钱财和珍玩等贵重物品,只有像鸳鸯、袭人和平儿等这样身份的丫鬟才有资格管理和调度,旁的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也是定死的“规矩”。贾母寿终正寝后,她的遗产仍是交由鸳鸯保管。到后来,贾府被盗,老太太房内的财物被洗劫一空,报官开失物单子时,贾府上下无一人知道具体条目。鸳鸯已经殉主归西,只有她才清楚到底丢了什么。平儿是王熙凤的贴身丫鬟,凤姐甚至让平儿拿着管家的钥匙,这等于间接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

晴雯的关系和袭人一直不太和睦,这其中虽有争风吃醋的原因,也是因为袭人坏了一些规矩。有次袭人不在,晴雯生病要请医问药,在给医生出诊费时,宝玉和麝月先是不知道花大奶奶把钱搁到哪里,找到之后不认识银子的大小,可见除了袭人之外,宝玉房内的丫鬟均未接触过主人的钱财。论理袭人是贾母派给宝玉的,后来又成了通房大丫头,地位跟赵姨娘、周姨娘一样,她只要照管宝玉的总作息即可。晴雯才是宝玉房内真正应该主事的大丫头,全权负责宝玉房内银钱、衣物、作息和人事等。但袭人却僭越了,独揽着宝玉的钱财衣物。

单从管理主人钱财这一点即可看出,一等奴仆的地位很高。再看平时的饮酒行令、吟诗作对的行乐活动中,按规矩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参与的。平儿可以和湘云等人一起吃鹿肉,鸳鸯更是牙牌令的主持人。就连抹骨牌时的座位,也是鸳鸯坐在贾母的下手,鸳鸯之下才是凤姐。

身份在这里,地位就在,地位不同,自然各有各的行事规矩,这是断乎错不了的。如果乱了规矩,自认会生出很多罅隙。

(三)三等仆人——“你也配端茶递水儿”

贾府中的三等仆人,一般都是小丫头子或粗使婆子,他们有的负责在主子之间跑腿报信,有的是纯体力劳动,比如洒扫、挑水、浆洗衣物,还有一些负责准备出行的车马轿子,随从主人出远门等。三等仆人有固定的活动区域,一般不得擅自进入主人的房间,更不用说给主子端茶递水了。这样亲近的距离,是犯了大忌。

芳官和她干娘为洗头起冲突那幕情景,更像一次贾府规矩的科普。芳官的干婆子是荣府三等仆人,只不过是浆洗衣服的,并不知道內帷的规矩,因此触了霉头。头一个规矩,下等人不能在主子面前教导人。麝月训道:“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越老越没了规矩”。第二个规矩,在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更不允许动主子的东西。这婆子居然跑进来,想要亲自为宝玉吹碗,晴雯急忙喊道:“出去!你让他砸了碗,也轮不到你吹。你什么空儿跑到这槅[gé]子来了?还不出去。”又骂小丫头们:“瞎了心的,他不知道,你们也不说给她!”这干婆子的行为,既遭到晴雯的喝骂,又遭到了小丫头们的埋怨,直说她“我们到的地方儿,有你到的一半,还有一半你到不去的呢。何况又跑到我们到不去的地方还不算,又要伸手动嘴的了”。就连几个空盒子的婆子都嘲笑她:“嫂子也没用镜子照一照,就进去了。”真是出尽了洋相。

贾府如此之大的贵族官宦家庭,规矩自然又细又多。你是哪一阶层的人,就做哪一阶层的事,守哪一层的规矩。什么地方进得去,什么地方进不去,什么事该做,什么不该做,都厘的清清楚楚。

二、而满洲人规矩大,长幼尊卑“孝义”当先

(一)每日晨昏定省,见面打千请安

红楼梦里面的为人处世的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5)

《红楼梦》里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满族人的规矩和礼仪。俗语说:“满洲人规矩大”,就连问个安,都是三天一请安,五天一打千。第八回中,曹雪芹就描述了请安打千的场景:

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账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立。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

再者,给父母等长辈打千请安规矩更大。宝玉尊贾母的命去看望生病的贾赦,更是彰显了贾府的礼数之大、孝义当先。即使贾母不在场,也要恭恭敬敬:

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风寒,先述了贾母问的话,然后自己请了安。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话,次后便唤人:“带哥儿去太太屋里坐着。”宝玉退出,来至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见了他来,先倒站了起来,请过贾母安,宝玉方请安。

除了晚辈每日给长辈打千请安之外,贾府之中还有“晨昏定省”,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这是古时候侍奉父母等长辈的日常礼节。 “ 晨昏定省”是孝道的日常表现,贾府的众弟子早已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言行之中了。从宝玉、贾环、贾兰等小字辈的,再到贾赦、贾政等人,只要没有特殊事情,每天都会坚持“晨昏定省”,到长辈那里“报道”。

红楼梦里面的为人处世的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6)

(二)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长幼有序也是一个需要严格恪守的准则。兄长之间,不论年纪差多少,哥哥自身的言行都要做出表率。如果弟弟犯了错误,作兄长的可以像父母一样教训弟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宝玉虽然讨厌这样的规矩,但身处贾府之中,又承孔子圣训,也难免多少受此影响。第二十回中,贾环在宝钗房里哭闹,宝玉着实把他教训了一番:

宝玉道:“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玩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再寻乐玩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玩了不成?倒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贾环听了,只得回来。

长幼有序融贯到每一幕的日常生活之中。第二十三回,贾政传见宝玉,进门只见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和贾环都坐在这里,“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除了迎春外,其余三人都比宝玉年纪要小,按规矩自然要站起来以示恭敬。

兄友弟恭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是五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比起父母,兄弟姐妹可能是陪伴我们最长的亲人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姐妹感情和睦,既是对父母的孝,也是一种美好情感的表达。在贾府这个暗流涌动的大家族中,这是独具温情的一面。

贾琏和薛蟠再荒淫无度,对待自己的妹妹却是十分疼爱。贾琏负责护送黛玉回江南奔丧,一路上恭敬有礼、照顾有加。这一趟就花费了数月时间,但一应事宜都办的很好,看来也是个妥当之人。薛蟠更是尊敬和爱惜自己的亲妹妹。去江南一带做生意,特意给妹妹带了很多礼物。因自己说错了话惹得宝钗生气,心里又急又愧,对着妹妹,左一个作揖,右一个作揖,直说:“好妹妹,恕我这一次罢!原是我昨儿吃了酒,回来的晚了,路上撞客着了,来家未醒,不知胡说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怨不得你生气。”宝钗瞬间转悲为喜,被他逗笑了。这里的薛蟠,分明是一个有担当的兄长形象。

(三)长辈为尊,孝义当先

贾府以长辈为尊,奉行孝义。贾母作为宁荣两府中塔尖上的人物,全府之中无人不尊、无人不孝。从衣食住行到行乐生活,她都处在一个众星捧月的位置。其余各人也是按照辈分,享有不同的礼遇。

与其干巴巴地说尊卑有序,不如看一看贾府的饮食场面: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桌椅。贾珠之妻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所谓礼仪大家,才会有这样的秩序场面。小辈的媳妇是不与长辈同桌而食的,这是规矩,而贾府尊客,让黛玉坐于左边第一的位置,也是规矩。小辈的在入座时,都要先道了谢,才能入座。

女眷们的礼仪如此,爷们的规矩更是不敢含糊。五十四回,贾府庆元宵盛宴时,贾珍、贾琏并贾蓉等人也是做足了规矩。

贾珍带着贾琏来给女眷们敬酒,贾琏捧着新暖银壶跟在贾珍身后,之间“贾珍先至李婶席上,躬身取下杯来,回身,贾琏忙斟了一盏;然后便至薛姨妈席上,也斟了。二人忙起身笑说:“二位爷请坐着罢了,何必多礼。”于是除了邢、王二夫人,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侍。”

贾珍等至贾母榻前,因榻矮,二人便屈膝跪了。贾珍在先捧杯,贾琏在后捧壶。虽祗二人奉酒,那贾环弟兄等,却也是排班按序,一溜随他二人进来,见他二人跪下,也都一溜跪下。宝玉也忙跪下了。

“孝”字在贾府之中是最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自然也指导着他们行事的规矩。王熙凤等人伺候贾母、逗她开心自不必说。就连贾政这位有些迂腐刻板的“道学先生”,为了哄母亲开心也会放下面子和身段,讲粗俗的笑话。可见在“孝”字面前,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小 结

本期我们纵观了整个贾府的行事礼仪和规矩,从主人到奴仆,你是哪一阶层的人,就做哪一阶层的事,守哪一层的规矩。如此繁复讲究的行事风貌,也只有大家族才能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古代那样一个复杂的人情社会中,要想生存,要想活的好,就要修炼好处世这门学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