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

在甲渠候官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件《塞上烽火品约》的汉简,但经过研究发现,其文字内容开头处都有一个小小的黑点,其用途尚不明朗。直至后来,才有专家研究出其中的奥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30年期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附近考察时,偶然发掘出西汉竹简5000余枚。至1974年时,甘肃居延考古队再次来到此地组织发掘,果然发现了不少古代建筑遗址。此次发掘出土一座土坯堆垒起地方堡,其基方为23.3平方米,厚4—4.5米,残高4.6米,整体结构由三层土坯夹一层芨芨草筑成。在方堡的东南角附近,还有台阶可以直接登上城头的马道,外部则是类似于瓮城形制的曲壁,考古专家根据以往经验推测其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烽火台”,并将其定名为“甲渠候官遗址”。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2)

“甲渠候官遗址”出土竹简共3222枚,实用器物881件,其中包括弓箭、铜链、转射、铁甲、辘轳、货币、铁农具、网坠、猎具、木柱斗、木板画、竹笛等。从考古意义上而言,额济纳的广袤戈壁上似乎充满了震撼心灵的力量,同时也让古代王朝的身影愈发清晰,犹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甲渠候官遗址”之中,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卷木质简牍,该木简共有17枚,其保存品相完好,木简与木简之间以线绳相连,分上、中、下结构相互链接,其上面还书写有600个隶书汉字。通过考古专家们的破译,确认木简上的内容与塞上烽火品约相关,如果用一句通俗话语而言,该木简应该就是“长城烽火使用手册”。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3)

从内容上看,《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主要描述和记载了长城防御工事的分布、戍守士卒岗位的设置、烽火信息传递系统以及长城戍守官兵的日常生活等等。“烽火狼烟”是古人传递军情信息的主要方式,该种信息传递系统的建立与健全,仰仗着戍守边疆人员的读写能力及指挥能力,为王朝边疆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4)

《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作为当时最重要的“边防手册”,其内容也十分丰富,反映了西汉军事制度的完善与发达。木简中曾写道,如果匈奴人白天入侵殄北塞,举起两个蓬,同时点燃一堆积薪;晚上入侵点燃一堆积薪,同时在烽燧周围的堠墙上点燃苣火,直到天明不准熄灭。

该段破译出的记载表明,在面对敌军入侵时,戍边官兵的做法井然有序,甚至还可以通过烽火信号的不同,将敌人入侵情况进行详实汇报。与此同时,《塞上烽火品约》还记载,为了能更清楚地辨别信号,城池还设有一种名为望火头的苣火瞄准器,专门用于识别不同状态的烽火狼烟,虽然至今尚未发现实物,但其上“坞上望火头三,不见所望,负二算。堠上望火头二,不见所望,负二算。”的记载已经说明一切。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5)

除此之外,《塞上烽火品约》中还对每一次的烽火预警都备有详细记录,专门用于日后查验,甚至大部分记录还写有相应的考核评语,如“界中卅五里,表行三分半分,中程”。这句话中的“中程”,指的是符合规定的要求。

从古书记载来看,当时古代传递烽火的规定速度为每分十汉里左右,如果以汉代规则计时来看,每日十六时,每时十分,则烽火传递速度可以达到每时一百里,如此一来,每一个昼夜达一千六百汉里。古代汉里折合现今距离为415.8米,因此一千六百汉里就是665.28公里。可想而知,在古代科学通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每昼夜可传达准确信息近700公里,的确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数据。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6)

考古专家在研究《塞上烽火品约》时,还注意到一个尤为特殊的细节,就是在《塞上烽火品约》每一行字迹的顶端都有一个小小的黑点。这些神秘的黑点的作用是什么?专家们起初也不得而知,但从黑点的分布规律看,它们绝非是被污染所致,因为其大小、分布位置都十分规则。直到最后,考古专家们才揭开黑点背后的秘密,原来它们都是重点标记,属于古代特有的“着重号”,意思是黑点附近的内容必须加以牢记。

汉魏六朝的诗我们一般称之为(塞上烽火品约汉简开头)(7)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戍边的官兵不能牢记《塞上烽火品约》汉简中的内容,一旦传递敌情有误,则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后让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更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参考资料:《居延汉简《塞上烽火品约》考释》 井普椿著 华夏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