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虫子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毒虫(毒虫猖獗时注意防范)

——有人被蜱虫或隐翅虫叮咬后处理不当,生命堪忧!

——有人被蜂蜇伤毒肿不消,疼痛难忍!

——有人被蜈蚣咬后,全身发热,抽搐昏迷!

…………

夏季正是毒虫活动猖獗时候,我们几乎天天可以看到这类有人被毒虫蜇伤或叮咬而导致严重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的新闻。当我们不幸遭遇蜇咬后,该如何正确应对?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几种常见毒虫蜇咬处理法。

【蚊 子】

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被虫子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毒虫(毒虫猖獗时注意防范)(1)

应对方法:目前市面上可供市民选择的防蚊子叮咬的用品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应对方法:平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日晒草席、被褥,避免与猫、狗等宠物亲密接触。治疗可内服抗组胺药及外搽解毒搽剂,有继发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

【蜜 蜂】

不少人在户外游玩时,可能因疏忽惹恼蜜蜂或其它毒蜂而受到攻击,被它们蜇伤。

被虫子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毒虫(毒虫猖獗时注意防范)(2)

应对方法:一旦被蜂蜇伤,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注意必须先消毒针尖,进行无菌操作。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蜂毒。立即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擦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伤口肿胀时要进行冷敷处理,有条件的也可以把蛇药片研成粉再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如果情况严重要赶紧就医。

【隐翅虫】

这种黑色蚁状昆虫在夏秋季间昼伏夜出,爬到人体表面后如果被拍击或压碎时,其体内的毒汁就会沾到皮肤上,因其pH值为1~2呈强酸性,会马上皮炎,表现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并有密集丘疹、水疱及小脓包,且附近淋巴结肿大。

被虫子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毒虫(毒虫猖獗时注意防范)(3)

应对方法:平时应避免与其接触,如它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压,而应把它弹走。夜间应关好纱窗,睡眠时放下蚊帐。万一中毒,治疗上要内服抗组胺药、外搽解毒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有继发感染的还要加用抗感染药。

【蜱 虫】

蜱虫的活跃期为每年4-10月,它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出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危及性命。

被虫子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毒虫(毒虫猖獗时注意防范)(4)

应对方法:在树林晨练、户外游玩前,要先在身上涂抹驱蚊水,尽量避免在草地上坐卧。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口器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如果没有完全取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位发高烧等,应尽快就医。还需提醒的是,被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感染潜伏期,在这段时间里不能掉以轻心,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蜈 蚣】

蜈蚣咬伤人体时会留下一对带小孔的伤口,毒液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导致局部剧烈疼痛、瘙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伤,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引起发热、昏迷等全身症状。

被虫子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毒虫(毒虫猖獗时注意防范)(5)

应对方法:有条件应立即就医。如果无法立即就医,应该马上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后冲洗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再立即到医院接受救治。

【蚂 蟥】

蚂蟥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丛林,旱蚂蟥会成群栖于树枝和草叶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因对人体几乎不造成痛感,有时可能被忽视。

被虫子咬了不知道是不是毒虫(毒虫猖獗时注意防范)(6)

应对方法: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动拍打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然后脱出。也可以用食醋、盐水、烟油等涂搽叮咬处,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闵仲生/文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参与每周有奖答题互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