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金有什么看法(藏金千亿的早餐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面吃早餐,由此就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早餐市场。近几年,我国早餐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早餐食品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投资逐渐增多。

从最初的路边摊和街边店,到后来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进入早餐市场,再到最近几年千味央厨的“早饭师”、叮咚买菜的“叮咚早上好”、盒马鲜生的“盒小马”等各餐饮供应链企业以及电商品牌纷纷试水孵化线下早餐项目,接近2万亿规模的早餐市场容量,谁都想分一杯羹。

藏金有什么看法(藏金千亿的早餐市场)(1)

然而,就目前来看,虽然早餐市场颇具规模,入局竞争者也不乏知名餐饮品牌,但还未出现一家全国性巨头。换句话说,早餐市场仍是一片蓝海。都说早餐市场是块金矿,但无论是品牌餐饮还是小档口,似乎都没真正撬动它。

蓝海的背后,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早餐市场真的这么好做吗?今天顺记坊面包会飞就来和大家详细谈一谈这个问题。

1、净利润微薄

对比午餐和晚餐来看,早餐客单价相对较低,包子、油条、豆浆、鸡蛋、玉米棒等多为1-3元。以早餐产品中最常见的包子为例,包子通常以它的馅料来划分价格,一个包子市场售价1元,最贵也就两三块。然而一个包子的平均成本在0.5元左右,就算卖500个,毛利也只有250-300元。

藏金有什么看法(藏金千亿的早餐市场)(2)

2、店面租金高

与低利润相对的问题就是门面房的租金高。在早餐高峰时段,消费群体很大一部分是上班族,家与公司两点一线,很少有人愿意专门绕道去买一份早餐,更多时候还是会选择就近解决早餐需求。所以早餐店铺开在人流量较多的位置更有竞争力,而人流量大的地方租金、水电、人力等运营成本相对都会越高。这几年,租金成本越来越高,据某商业地产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租金就同比增长了1.8%。

3、竞争对手增多

除了洋快餐进军早餐市场外,越来越多的中国餐企也纷纷入场。例如中式快餐品牌汤上工夫,在门店升级改造后,除了提供午餐和晚餐,还会提供点心、粥、粉等中式早餐。此外,在政策推动下,2002年,早餐车工程启动;2016年,早餐工程“退路进店”,各地建立早餐经营示范店;2015年,便利店餐饮政策逐渐松绑,开始售卖早餐,价格多在3~10元之间,颇受欢迎。

藏金有什么看法(藏金千亿的早餐市场)(3)

4、没有解决“快”的问题

“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即拿即走,不耽误上班。”这是早餐最常见的消费场景,背后是早餐隐藏的最重要需求——“快”。有媒体曾调查过早餐消费方式:75%的人选择顺路买着吃,15%的人专门早起吃早餐,10%的人选择其它方式。无论是早餐小店还是连锁企业,都必须要“快”,不只是出品快、打包快,供应链配货也要足够快速便捷。“没有解决‘快’的问题,也是各类早餐外卖至今难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藏金有什么看法(藏金千亿的早餐市场)(4)

5、缺少标准化供应链

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中国早餐市场分析》显示,全国连锁早餐企业有2000家左右,早餐网点大多在100个以内,超过200个网点的仅仅有140家左右,仅占7%。早餐是薄利的业态,需要连锁发展,而连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供应链。“供应链可以使早餐标准化,提高出品质量和速度。”

那么,在机遇与痛点并存的大环境下,未来十年内,我国早餐面点行业又将有哪些变化和趋势呢?

1、据《新京报》报道,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带来了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催生出面点食品行业总体稳健的发展趋势。C端消费场景不断扩容,B端渗透率不断提升。

  2、我国早餐种类以包子、馒头、粗粮点心等面点为主,辅之以液态食物如豆浆、粥、牛奶等。随着国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早餐获取方式从家庭制作转为到品牌连锁店消费。作坊式门店将逐步加盟品牌连锁企业,未来品牌早餐连锁店消费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藏金有什么看法(藏金千亿的早餐市场)(5)

  3、随着各种餐饮连锁店、便利店、各单位食堂对早餐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若自行制作加工早餐面点食品,除需要单独的操作间外,人员成本支出也较高。而采购专业规模化公司生产的半成品,不但品类齐全、加工方便,还可以根据每日预订数量决定次日供应量,大幅减少管理成本。目前来看,团餐消费市场对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需求刚刚释放,市场空间广阔。

*更多行业观点欢迎大家在文末的留言区积极探讨……

藏金有什么看法(藏金千亿的早餐市场)(6)

关注顺记坊面包会飞,了解更多早餐行业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