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

前面我们说过,昆仑关战役国军指挥紊乱、勾心斗角、各有算盘,但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终归是主旋律。我们国人有个特点,关起门来可以勾心斗角,甚至争个你死我活也无所谓,但只要外敌出现,我们马上就能放弃争议、以国为先,团结一心、共御外侮。昆仑关战役就完全符合这种情况,军队在前线厮杀,百姓在后方支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了很多漂亮的防御战、攻击战、阻击战、肉搏战,直打的日寇看不到希望、陷入绝望。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1)

昆仑关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东北方向59公里处,相传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建。昆仑关无论向南向北都是平坦地势,是南宁市的门户和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南方天险”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昆仑关在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大的战役,其中最为惨烈的应为1939年发生的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2)

1938年,日寇占领武汉和广州后,发现中国并没有在战争面前屈服,反而遭到更加强烈的抵抗。日寇认为,必须切断中国与外界沟通的交通线,才能最终解决中国问题。日寇发动桂南战役就是为了切断中国抵抗其侵略的补给线。据日寇情报,法属印度支那线是中国获得外援的主要路线,中国援助有85%左右是经这条线运往中国的。日寇认为,夺取南宁就能切断这条补给线,达到作战目的。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3)

在战争中往往容易不忽略的是民众的参与,而民众的参与往往对战役的胜败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日寇在东北战场时,为对付我游击队,将大批百姓齐聚起来居住,并派兵专门监视的原因。昆仑关战役,可谓是军民联合的典型。日寇开始桂南会战后,我南方百姓为家为国,出钱出力、勇赴前线支援抗日部队。据统计,仅昆仑关战役,就有6万多壮年劳力自发支援前线作战,他们为战士们转运军粮200万斤,运送伤员上万人次。为给前线战士驱寒,仅生姜就运送了上万斤,还有弹药军需品等不计其数,甚至自发为战士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这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的最好注解。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4)

昆仑关战役中,日方主力是臭名昭著的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该师团有“钢军”之称,是日寇陆军第一流的精锐机械化部队。该师团曾经参加过南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等战役,可见日寇对这次战役的重视。甚至日寇陆军部称“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中方主力是有杜聿明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最强主力部队第5军。第5军事国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军,装备精良,有T26坦克80多辆,CV35超轻型坦克90余辆、装甲车10辆,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还配有榴弹炮、山炮、野炮等装备。在此战役上,蒋介石可谓下了血本。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5)

日寇攻占我昆仑关后,洋洋得意,自以为得计,立下不世功勋,等待自己的将是无尽的荣耀。刚刚荣升邕钦兵团总指挥的今村均不断得到汉奸密报,说南宁昆仑关以北有十万国军正在集结,今村均狂妄自大,断言南宁以北不可能有十万大军通过。此前,今村均曾派出一部日寇向昆仑关扫荡,国军现在应该是自顾不暇,不可能发起反攻。今村均信心满满,正谋划集结日寇去夺取中越边境上的两个战略要地。这些为国军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杜聿明将军的机械化军中在昆仑关以北集结,并迅速构筑起阵地,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正对准敌人阵地。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6)

昆仑关战役刚打响时,日寇还没有反应过来,认为守卫昆仑关的是日寇精锐部队,攻打昆仑关的国军不过是小部队,没太在意,派出小部队去支援,就能吃掉这块肥肉。相反,国军以为日寇会全力来支援,不敢太过冒进,每向前一步都十分小心,后来发现日寇好像并没太在意,才开始大胆进攻。而此时,日寇也反应过来了,开始重视昆仑关战役,并不断派出增援部队和飞机火力支援,战役迅速进入白赤化。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7)

昆仑关上的日寇修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加之日寇知道情况不妙,只能背水一战,战役打的异常艰辛。昆仑关阵地经过多次争夺。昆仑关日寇增援部队虽然被国军多次阻击于战场之外,不得前进,但终归有一部分日寇赶到昆仑关,并不管日寇飞机对昆仑关的狂轰滥炸,竟然冲入战场与国军在炮火中厮杀。杜聿明将军战后会议,昆仑关战役炮火交织、血肉横飞,攻坚之难、牺牲之惨前所未有。

昆仑关战役打出国威(全民参与众志成城)(8)

昆仑关上国军与日寇血战20余日,歼灭日寇21旅团5000余人,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旅团军官被歼近九成,战后该旅团已经名存实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