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的上古神兽(开卷有牛为血统纯洁)

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的上古神兽(开卷有牛为血统纯洁)(1)

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的上古神兽(开卷有牛为血统纯洁)(2)

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的上古神兽(开卷有牛为血统纯洁)(3)

作为柏林动物园长的儿子,卢茨·赫克(Lutz Heck)博士似乎天生就应该从事动物研究事业。

不过,他是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不像一般的动物园长那样爱心满满、与世无争。

卢茨接过父亲的职位,出任柏林动物园长和帝国首席动物学家后,跟在纳粹党后面亦步亦趋,在帝国林业部长与狩猎总长戈林元帅的支持下更是肆意妄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野心的驱使下,他大肆搜刮德占区动物园里的珍稀动物,运回柏林动物园(2018年的波兰电影《动物园长的夫人》讲述过这段历史)。

除此之外,卢茨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将早已灭绝的原牛重新培育出来,并进行野化

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的上古神兽(开卷有牛为血统纯洁)(4)

抱着穿山甲拍照的卢茨·赫克 (1892-1983)

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的上古神兽(开卷有牛为血统纯洁)(5)

抱着小马驹拍照的海因茨·赫克 (1894-1982)

当时的德国学界认为,保育珍稀动物固然重要,但物种血统的“纯净性”也不容忽视。

海因茨发现,欧洲原牛种群的衰亡与人类聚居地扩张导致的过度捕猎密不可分。

古代欧洲人有搜集巨型牛角做成饰品的嗜好,导致原牛越来越少,栖息地逐渐萎缩,直至一头也不剩了。

而他的哥哥则对“原始的日耳曼游戏”,也就是狩猎,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许多纳粹高官的共同爱好,他们沉迷于“没有杂质”的古老神话和故事当中。

卢茨后来在自传中也表现出了对“上古神兽”的无限狂热,欧洲野牛和原牛更是令他心驰神往。

在赫克兄弟决定复活原牛的时候,基因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他们只能采用传统的“回交法”进行培育——

他们根据古书和考古资料的记载,寻找一些毛色、牛角形状和习性与原牛类似的现代牛,通过一代代繁育让这些性状稳定下来,直至最为接近原牛的个体诞生。

“我和弟弟需要做的,是把我们在不同的动物个体上发现的特征整合到同一个繁育品种上……”卢茨在书中写道。

他们的做法与俄罗斯科学家人工繁育狐狸的方式截然相反,不是将某些特征固定下来,应对市场需求,而是尽量设法消除人工驯养留下的痕迹,试图重新繁殖斑驴的科学家们也做过类似的努力。

但这种方法究竟能不能让已经灭绝的动物“真正”重回人间,科学家们至今还存在不小的分歧。

赫克兄弟走遍了欧洲大陆,把西班牙斗牛、匈牙利灰牛等不同种类的现代牛带回德国,以图复原他们心目中的原牛。

30年代中期,两人宣布已经成功培育出了原牛,这种牛长着巨大的牛角、脾气暴躁,不怎么需要照料也可以正常存活。

很快,培育出来的原牛就被送到了德国各地的动物园和保护区,以及波兰和苏联边境地区的比亚韦森林。

事实上,他们培育出来的动物离真正的欧洲原牛还有些差距,这些牛个头还是小了一些,只是长得比较像而已,后世也将这种牛称为“赫克牛”(Heck cattle)。

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的上古神兽(开卷有牛为血统纯洁)(6)

游客们在自然保护区的牛圈外面观赏赫克牛

虽然赫克兄弟在科学上的追求一致,但两人在政治生活上存在严重分歧。

哥哥卢茨热衷于攀龙附凤,没事就和戈林出去打猎。

好大喜功的戈林给自己弄了一大堆闪闪发亮的头衔,从航空部部长、帝国元帅到狩猎总长不一而足,赫克也跟着沾光,顺便把帝国首席动物学家的宝座弄到了手。

倒霉的弟弟海因茨因为被怀疑支持共产主义,而且还有个犹太人前妻,“荣幸地”成为达濠集中营第一批囚犯当中的一员。

虽然后来被放了出来,但前途大受影响。

第三帝国林业部的一些职责与如今的环境保护十分接近,但对于戈林来说,环境保护只是他捞取政治资本和敛财的工具而已。

1935年第三帝国颁布的《自然保护法》里面有关于成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遗迹的条款。

戈林企图利用这项法律侵吞私人地产,并利用自然保护基金扩张自己的领地。

作为林业部的“面子工程”,卢茨的灭绝动物繁育项目得到了戈林的大力支持。

赫克牛繁育成功后,赫克又牵头繁育了欧洲野马和欧洲野牛,和之前的赫克牛一起放养在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内。

这样一来,身材肥硕的戈林元帅就可以一边射杀“上古神兽”,一边幻想自己是《尼伯龙根之歌》里的盖世英雄齐格菲,开心得如同300斤的孩子。

由于原牛灭绝较早,人们常常会把长毛的欧洲野牛和原牛混为一谈,这也是赫克兄弟培育原牛的动机之一。

1941年,卢茨前往已经被德军占领的华沙动物园,把比较珍稀的动物全部装车运回柏林,那些在他看来“没什么意义”的动物全都被他带人开枪击毙取乐。

战争期间,柏林动物园遭到轰炸,沦为火海,原本关在馆舍里的赫克牛、疣猪和熊趁乱跑了出来,为了防止猛兽伤人,它们被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悉数击毙。

虽然柏林动物园的赫克牛遭受了灭族之祸,慕尼黑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赫克牛却幸存下来,繁衍至今,如今有2000余头赫克牛的后代生活在欧洲各地。

1996年,德国科学家又培育出了赫克牛的“迭代版本”——外观上更接近于原牛的陶努斯牛(Taurus cattle)。

虽然,原牛的重生如今看来依然遥遥无期,但赫克牛耐寒、耐粗饲的特点,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依然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编辑说明

校对 / 欧皇喵

封面 / 姜博约

排版 / 拳击汉堡肉

活动策划 / 心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