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1)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

林生淑

摘要:文章基于语料库研究中学生对高频动词make的使动意义用法的使用情况。文章使用LOCNESS作为参照语料库,对比分析CLEC语料库中的中学生写作中的make用法。make表示使动意义时有三种类联接形式。对比分析发现,中学生一方面回避使用不熟悉的类联接,同时过度使用自己熟悉的类联接,而对英语语料库中的典型搭配词使用还存在知识盲区;搭配词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于英语母语写作者的特点,存在表达笼统和生硬的倾向。中学生对这一高频词的搭配知识掌握得还不全面。针对这一情况,中学课堂教学应引导和加强学生搭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着眼于词汇的搭配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语言使用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make;搭配;类联接;语料库

一、引言

make一词是学生作文中使用的高频动词之一,受到母语的影响以及课堂教学限制,中学生,甚至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这一词汇使动意义的运用,仍旧存在不少的问题(张淑静,2002;李瑶,2009)。例如,在本研究使用的中学生英语写作语料库中,可以见到这样的句子:

(1) His encouragement made me succeed. 他的鼓励使我成功了。

(2) He makes me play the part of a(原文如此) invalid. 他让我扮演一个病人。

尽管上面两个句子从语法角度看是正确的,但从语用角度来说却不被接受。原因是,学生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错误地使用了make的使动用法。写作者停留在对make词汇本身的字面意义理解上,忽视了make搭配的使用环境。在没有掌握词汇搭配情况下,语言使用往往缺少自然性(Kjellmer, 1990)。

语料库方法有助于发现学生这一高频词搭配使用上的规律性特点,详细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使用习惯。同时,观察操英语母语者语料库中make的使用习惯和规律,能为量化比较和定性分析提供依据。中学阶段处于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是语言知识积累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借助语料库发现问题,并从操母语语料库获取大量真实的搭配例句,形成对一个高频词汇的正确认识和使用习惯,将帮助中学生在以后的英语语言学习上获益匪浅。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2)

二、相关概念

搭配研究之父Firth(1957: 12)说过:“由词之伴可知其词”(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他把搭配视为是词项习惯性结伴组合。词汇总是以常见和可预知的方式组合出现。能否掌握并且流利地使用这些搭配成为判断语言使用者是否贴近英语本族语者的一种重要指标。目前,对词汇的研究,更加注重对深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其中就包括了词项的搭配知识。

类联接是搭配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类联接是从具体词汇搭配中抽象出来的语法范畴,它是词语搭配发生于其间的句法结构或框架(卫乃兴,2002:102)。例如:make it my primary goal 是个具体的搭配,而“make N N”就是个类联接。搭配是实现类联接的实例,通过类联接,我们可以发现并归类词汇结合的语法模式。在“make N N”这个搭配中,我们讨论的make又称作节点词(node word),与其共现词是搭配词(collocate)。搭配研究通常从语义韵和搭配词的语义范畴角度分析节点词和搭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它其实是反映了一个节点词倾向于和一定语义范畴的其他搭配词共现的结合模式——节点词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类似语义特点词作为搭配词(Louw, 1993)。节点词与搭配词经常结伴共现,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其搭配的典型性。作为外语学习者,熟悉掌握结伴词汇对准确、地道地使用外语尤为重要。

make的使动用法是中学生熟悉的一个意义,接近汉语表达使动意义的“使得”、“让”。通常,make表示使动意义时,有三个类联接:make N A,make N V,make N N(这里大写字母N代表名词,A代表形容词,V代表动词)。下面笔者就将介绍中学生对make类联接使用情况的研究。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3)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时使用到的类联接有哪些?是否存在过度使用或者回避使用的情况?

2. 中学生使用的每一种类联接中,搭配词呈现怎样的特点?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中的中学生英语写作来自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简称CLEC)中的中学生英语写作子语料库(后文称中学生库)。CLEC语料库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牵头合作建成,总词量达100多万,语料库包括中学生英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低年级和高年级5个部分。CLEC成为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使用的重要语料来源。本研究中使用的中学生库,库容量为202088。作为参照的英语语料库,使用的是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LOCNESS)语料库中的一部分,即美国学生议论说明文的写作(后文称英语库),该子库库容量为149574。LOCNESS 语料库都来自学生群体,其英语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学生未来努力的方向。从库容量来说,小型语料库相对大语料库使用更方便,而且其价值也应得到肯定,与借助大语料库一样能获得重要发现(Ghadessy, et al., 2001: xvii)。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检索工具是PowerGREP。在PowerGREP中输入make 出现的所有形式,make|makes|making|made,检索出中学生库和英语库中使用make的句子,然后对make表示使动用法的句子进行筛选。按照make使动意义的三种类联接进行分类,对最终得到的检索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4)

四、结果与讨论

本节从make的类联接和搭配词两个层面,定量和定性分析make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观察中学生和操英语母语写作者的使用共性和特点。

(一)make的类联接

在PowerGREP检索工具中输入make|makes|made|making,对两个语料库进行检索,得到中学生库中make 出现频率为655,英语库中make的出现频率为536。因为本研究只讨论make作为使动意义的搭配用法。所以,仅对检索项中的使动用法搭配进行了人工分析和筛选,然后,按照三种类联接make N A、make N V、make N N进行归类。排除其中错误使用和干扰,最终得到英语库中有效检索项167个,中学生库中有效检索项共计183个。中学生库中,每10万次make使用的频率是90.5,英语库中使用频率是111.7,卡方检验得出,x = 2.175,P值= 1.40,大于显著值0.05,说明中学生和操英语母语学生在make的使用频率上没有差异。也就是说,中学生和美国学生一样频繁地使用make的使动意义。

当笔者对make使动用法的三种类联接逐一考察时,可以进一步获得每种类联接的具体信息,这有助于系统地了解中学生使用make的详细情况,见表4.1.1。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5)

表4.1.1显示,中学生使用“make N A”类联接的频率是116,英语母语者为104,卡方检验x= 0.46,p=0.830 > 0.05,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学生和英语母语者在使用频率上是一致的。同样,在“make N V”这一类联接的使用上,P = 0.117 > 0.05,两个语料库在类联接的使用频率上没有差异。然而,当我们观察“make N N”的使用时,P值显然小于0.05,这说明,中国学生和英语语料库在这一类联接的频率为零。显然,中学生回避使用了这一类联接,说明中学生在“make N N”类联接上知识欠缺。

(二)make的搭配词分析

为方便比较make搭配词的使用情况,我们将搭配词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见表4.2.1)。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6)

首先,关于“make N A”类联接。根据表4.2.1,中学生库使用的形容词类符(type,即不重复统计的词项)有52个,频率共计116。其中,高频使用的搭配词有happy, beautiful, stronger, surprised, relaxed等。happy使用高达22次。语义上,绝大多数搭配词是用于表达人的感受,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感受。为了表明中学生库使用这一搭配的目的,我们列出表4.2.2。可见,在52个搭配词类符中,其中32个类符是对人进行描述的,使用频率达到了71次。而英语库中,描述人的类符为16个,频率为28次。对两个语料库中描述人的形容词频率进行卡方检验,卡方值为26.042,P值为0.000<0.05。所以,两个语料库在这一搭配的使用目的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学生过度使用了这一语义搭配。对于其他搭配词,当我们结合“make N A”中的名词来观察时,形容词搭配词涉及的语义范围也很局限,多属于对环境和物体的描述性词汇,如strong, powerful, better, greener, clean, famous, easier, fresh等。例句如下:

(3) ... and made the team more powerful than before.

(4) ... make my body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an the others of my age.

(5) ..., so the trees are made greener and greener by the rain.

在英语库中,“make N A”的搭配词使用上,形容词类符数为56,词频为104(见表4.2.2)。高频使用的形容词有 easy, aware, possible, available, better等。同时,中国学生使用最多的happy (22次)和beautiful(16次)在英语库中仅出现了2次和1次。在英语库中,“make N A”中形容词词形丰富,词义多样化,除了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性词汇外,这一搭配使用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写作者观点和判断,如easy, possible, difficult, hard, tough, available, accessible。同时,从搭配词的语义来看,描述人的例子并不多。在56例中出现16例,出现频率仅为28(见表4.2.2)。这些形容词也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如happy, upset, sick, scared。但是,英语语料库中描述人的形容词,也并非像中学生库那样简单得等同于汉语的“感到怎样”,更多是表示“变得怎样”之意,如aware, responsible, aggressive, better, beautiful。例如:

(6) It made people awar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sis of poverty.

(7) ... and make them less likely to cause crimes as a way of expressing their anger.

(8) He has to make us responsible for its use when ...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make N A”的使用上,两个库中的使用频率上没有差异。(2)中国学生过度使用这一搭配来表达人的情绪和感受。这可能来自汉语的影响。汉语表达 “使某人感到……”很常见,学生直接将其拿过来用,与搭配词进行简单组合。而英语库中,这一类联接主要用来表示写作者的判断。(3)中学生使用的句法变化较少,仅有两例被动,而英语库中有17例被动形式。例如:

(9) If more property was made available to those without shelter ...

(10) Many tasks have been made easier and ...

(11) More programs were made available, and ...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8)

(三)关于“make N V”类搭配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9)

根据表4.3.1,中学生库中,“make N V”类联接中搭配词动词类符为40,频率为67。从搭配词来看,中国学生在使用make表示“使某人做某事时”,常用词有feel, think, know, understand, want等。从语义上来看,使用的动词主要是心理动词,类符有14个,频率为32次,占总频率的48%。其次,使用较多的搭配词是行为类动词,如waste, do, go, die, stand up, wake 等。另外,中学生作文中还出现一些迂回和冗余搭配,如“make N become/ be”搭配。例如:

(12) But one thing which made me be unhappy was changing the seat。

英语库中,动词类符数为26,频率为 48次,常用的搭配词为seem,feel,think, want, realize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搭配词是存现类动词seem,但在中学生库中未出现一例。心理动词频率为23,占总频率48%。也就是说,这一搭配在表达心理的使用目的上,两个语料库是一致的。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1)在利用这一搭配表达心理活动时,两个语料库上表现一致。(2)中学生库中,行为类动词的使用显得随意和生硬,动词意义的表达不够具体,反映了中学生词汇的单一和口语化特点。(3)对于较典型用法,如“make N seem”搭配,学生尚未学会应用。(4)中学生库中的make还出现一种本族语没有的语义趋向,用make来表达“请(让)”、“有助于”,接近“ask”和“help”。如中学生库中有这样的句子:

(13) She plays the part of a doctor and makes me play the part of a invalid.

(14) This can make us do everything better.

在前一个例句中,更合适的词是ask,而在后一个例句中,可以代替的词汇是help, enable, allow。ask, help, enable, allow和make很多时候都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的“让”、“使得”,但是含义却有差异。例如:enable, allow含义还包括“有助于”之义,而make却不能这样使用。中学生往往混淆这些词的含义,不加区分地直接等同于汉语中的“让”、“使得”,在表达“让”这类使动意义时,统统用make来代替,导致搭配词使用显得随意,呈现滥用倾向。

(四)关于“make N N”类搭配

在英语库中,这一搭配出现15例,名词的语义也呈多元化,如例句所示:

(15) ... it can make us slaves.

(16) ... making divorce a strong possibility.

(17) ... made paper writing a much easier task.

(18) ... make the US a better environment.

中学生语料库这一搭配出现六次,然而却为同一句话,且出自不同学生的写作:“...made London the base for his revolutionary work”...

因此,这一搭配使用认定为引用,不能视为学生对这一搭配的应用。

可见,中国学生对于“make N N”的这种用法还十分陌生。除了利用现成的表达之外,并未尝试去使用这一类联接,属于学习策略上的回避原则(avoidance strategy)。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感到对某一个语言结构的使用有问题时,就会回避使用这一结构。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10)

五、结语

基于以上语料库对比分析,对中学生在使用make表使动意义用法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第一,中学生与操英语母语者都高频使用make的使动意义。

第二,在“make N A”搭配上,中学生存在过度使用感受类形容词,而在表明写作者观点的语义上使用不足(underuse);在“make N V”搭配上,中学生和母语者使用的主要目的都是表达心理活动,同时,中学生使用的行为动词显得更随意、缺乏自然性,呈现口语化倾向;中学生回避使用“make N N”搭配,尚欠缺相关搭配知识。

make作为一个高频词,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并不乐观。学生对常用搭配的知识掌握片面,体现在回避使用不熟悉的搭配,以及使用不地道的搭配上。究其原因,学生在使用make的使动用法时,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造成过度使用“make N A”表达感受的用法。“让某人做某事”这一常用汉语搭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的英语表达,造成过多中式英语。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学课堂的词汇教学往往将词汇独立地看待,重在词义的解析上,而忽视了词汇搭配、以及典型搭配的介绍,导致学生欠缺典型搭配的相关知识。这应引起广大中学教师的重视。搭配对于高级语言学习者都是一个难点(Laufer & Waldman,2011),高中阶段是英语语言学习的系统过程,也是语言知识积累重要阶段,应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目的语能力,并向接近目的语的方向努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帮助学生更加接近操母语者,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以下努力:

首先,进行典型搭配教学。对词汇的教学,停留在音、形、义和词族扩充是不够的,对高频词汇教学,要利用其常用搭配进行典型性搭配教学。例如:对于make sb aware, be made available/ tough, make it seem/ appear这样的高频搭配,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搭配,增强表达的流利度。也可以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将搭配标记出来,培养语言学习中语块搭配的整体意识。搭配教学还应增加有效的语言输入,通过增加学生对这些典型结构的接触搭配促进搭配习得的目的(Sonbul & Schmitt, 2013)。

其次,加强词项的语义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一个词项有哪些类联接是不够的,应当提供大量的真实例句,让学生对比、总结。例如:教师在讲解“make N A”时,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注意到,除了表达“感到”,还有“变得、成为”之意。有意识的注意(noticing)在学习搭配中需要引导和加强(范烨,2008)。这样才能拓宽学生在make形容词搭配词上的语义认识。同时,还要防止学生过度使用、甚至滥用搭配。例如:对于“make N V”搭配,教师可以利用例句指出make, allow, help, enable这些学生容易混淆的表使动意义词项之间的差异。

再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丰富的例句。在词汇和搭配教学时,要实现学生自我发现和关注词汇的搭配环境和习惯的目的,就有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丰富的例句。这样做,避免了学生对词汇知识认识的局限性,达到全面认识词汇及其搭配,在搭配中理解词汇和地道使用搭配的目的。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11)

参考文献

[1] Biber, D., Johansson, S., Leech, G., Conrad, S. & Finegan, 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7.

[2] 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3] Ghadessy, M., Henry, A. & Roseberry, R. Small Corpus Studies and ELT: Theory and Practice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2001.

[4] Kjellmer, G. A mint of phrases [A]. In Aijmer, K. & Altenberg, B. (eds.), 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Jan Svartvik [C]. London: Longman, 1990.

[5] Laufer, B. & Waldman, T. Verb–Noun collo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 corpus analysis of learners’ English [J]. Language Learning, 2011, 61 (2): 647-672.

[6] Louw, B. 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 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 [A]. In Baker, M., Francis, G. & Bonelli, E. T. (eds.),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3.

[7] Sonbul, S. & Schmitt, N. Explicit and implicit lexic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of collocation under different input conditions [J]. Language Learning, 2013, 63 (1): 121-159.

[8] 范烨. 注意在二语动名词搭配习得中的作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

[9] 李瑶.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make词块产出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6).

[10] 王立非,张岩. 大学生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

[11] 卫乃兴. 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2] 张淑静.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make的使用特点调查报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4).

Research on Colligation and Collocation of “make”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Lin Shengshu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use of causative meaning of “make” by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LOCNESS is used as reference corpus to analyze the use of “make” in the corpus CLEC. Contrastive analyses show that of the three colligation types, learners overuse the familiar ones while avoiding the one they may have little knowledge about. Learners fail to use the typical collocates for insufficient knowledge. Meanwhile, they demonstrate their own idiosyncratic features compared with the native English writers, such as too general collocates and lack of naturalnes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inese learners have not grasped this frequently used word. In view of th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collocation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teaching so as to add to the naturalness in their language use.

Key words: make; collocation; colligation; corpu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9期)

英语代词的选择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英语写作中make表示使动意义的类联接和搭配研究)(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