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老人的真实故事(我想给你讲个故事)

4月18日晚,从云南曲靖发车的Z56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半岁的男孩儿楠楠从母亲背上的襁褓里露出大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城市得益于北京301医院心外科与云南曲靖市合作的贫困先心病患儿救治项目,楠楠终于能来北京免费接受手术,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感动老人的真实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感动老人的真实故事(我想给你讲个故事)

感动老人的真实故事

4月18日晚,从云南曲靖发车的Z56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半岁的男孩儿楠楠从母亲背上的襁褓里露出大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城市。得益于北京301医院心外科与云南曲靖市合作的贫困先心病患儿救治项目,楠楠终于能来北京免费接受手术。

接站的一行人中,有云南曲靖驻北京联络处的主任和工作人员,还有个跑前跑后的志愿者——林健,一位退休的北京警察,被称为“北京警察爷爷”。在他的衣兜里始终揣着一张发黄的小片,这张卡片记录着他早在22年前写下的重要决定。

到了301医院心外科病房,老林轻车熟路,利索地帮着患儿家长办理入院手续。一些正在住院的患儿和家长也跟老林打招呼。老林与这些先心病孩子们结下善缘,还要从3年前的一次捐款说起。2016年夏天,老林接到了腾讯公益工作人员的电话。因为他在腾讯公益和爱佑慈善基金组织的一个救治先心病患儿项目中捐了2000元钱,组织方为了让公益项目更加公开透明,征集捐助者赴云南曲靖,实地看看自己捐助的项目的进展情况。工作人员问老林愿不愿意去,他痛快地答应了。2016年7月29日,老林作为志愿者,自掏机票钱抵达云南。

这个救治项目从2015年正式启动,曲靖当地卫生和教育部门先期排查出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北京301医院心外科的医务人员带着设备到当地,为孩子们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哪些孩子需要手术治疗。筛查出来的贫困家庭患儿会根据危重程度和年龄排期,分批到北京301医院接受手术。而治疗的费用,由北京301医院首先减免一部分,患儿的医保报销一部分,剩下的靠慈善捐助支持。患儿家长只需承担来京的交通费。老林跟着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去了一户姓晏的人家,9岁的孩子小晏患有唐氏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母亲离家出走多年,就剩父女俩相依为命。专家诊断之后认为小晏病情较重,但孩子肺动脉高压太高,只能服用一种昂贵的进口药,把高压降来下才能手术。晏家连住的房子都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实在拿不出钱来买药,只好在网上筹款。眼看着小晏的捐款数达不到需求,老林不仅自己捐了1000元,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筹款信息。在大伙儿的帮助下,2万元药费很快筹齐,小晏遵医嘱吃了半年药,终于做了手术。小晏的父亲感激得无以言表,从自家地里刨出一大麻袋土豆送给老林。先心病孩子们术前愈后的变化和贫困家庭受助后的感恩,让老林备受鼓舞,从此,他成了这个救助项目最忠实的志愿者。

因为喜欢摄影,老林和这项公益活动又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他俨然成了随队的摄影师。因为孩子们进行公益筹款需要提供家庭情况的照片,而这些贫困家庭几乎都是家徒四壁,昏暗逼仄。为了能拍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他们筹得捐款,老林还自己花了5万余元买了一台专业相机。医生们每年两次到曲靖筛查、复诊、回访,老林一次没落下,用他的相机记录下北京军医南下义诊的足迹,呈现了贫困家庭等待援手的急切,也定格了孩子们重获新生的笑脸。每每有患儿到北京手术,都是曲靖市驻京联络处的工作人员到火车站接站,实在抽不出人手时,热心的老林就会帮忙去接站,然后把人送到医院办好住院手续。有一次,老林帮忙去火车站接患儿小娟及其父母。火车抵京时已是傍晚,老林先带着一家三口到附近的快餐店,请他们吃晚饭,又自己打车送他们去医院。小娟和父母感念在心。今年1月,老林跟着医务队去曲靖回访时,做完手术已经痊愈的小娟特意到义诊点找“林爷爷”,就为了送他一包自家做的辣子鸡。看着孩子在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写的那句:“世界因有您们这样的人而温暖。”老林觉得,自己的心里热乎乎的。

同事偶然看到老林拍摄的救治项目的照片,得知老林去当志愿者的事。此后,关于老林热心公益的点点滴滴才汇集起来。大家这才发现,已经退休的老林,不声不响地做了这么多好事。

1992年,林健所在的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组织民警义务献血,那是林健第一次献血,200毫升。血液中心给了他90元的补贴。后来,他听说还有无偿献血,不乐意了,专门找到有关部门,非要把钱退给人家,就为了换一张无偿献血证。有人觉得林健较真儿,义务献血也是好事,干嘛在乎是不是“无偿”?可林健执拗:“做好事,哪有拿钱的?”有一次,林健陪一个朋友去儿童医院给孩子看病,医院的角落里有一个妇女抱着孩子一个劲儿哭。林健问后得知,孩子患白血病,需要输血治疗。可血价昂贵,父母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维持治疗。小姑娘念叨了一句:“妈妈,回家吧,咱们不看了。”林健的心被刺痛了:“我第一次觉得,血是那么重要,献血真能救命啊。”从那以后,林健就像例行公事一样,隔三差五就去献血,无论是血液中心还是医院的献血车,他都是“常客”。老林自己算过,这些年他献血的总量有4万余毫升。一个成年人身体里大约有四五千毫升血液,也就是说,这20多年里,他一个人就献出了相当于9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2015年,老林因为血压高、突发心梗,还不到55岁就提前退休了。因为身体原因和到了献血年龄上限,他无法再献血。不过,他很快又为自己这一腔热血找到了新的“出路”。因为一直没买房,老林工作这么多年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得以一次性提取,连本带息一共40来万。事实上,从2003年老林就开始关注网上的公益慈善项目,并积极捐款。512汶川大地震、721北京特大暴雨……社会上出了什么大灾或事故,单位捐款的名单上也少不了老林。

等退休后,老林有了闲工夫,也有了点闲钱,捐款就更加豪爽,一出手就是千元起步。“献血到岁数了,那就多捐点钱吧。”老林说,网上救助先心病儿童、蓓蕾工程、母亲水窖、关爱老兵等公益项目,还有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水滴筹、爱心筹,只要是他看到的、接触到的需要捐款的事,他都会捐。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次,多少钱,老林根本记不清了。他只知道,他把那张存着40万住房补贴和公积金的银行卡绑定在手机上,方便划账扣款,除了拿出10万元买了相机和摄像机,还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己的日常开销之外,其余的都捐了。“现在这张卡只剩4毛钱了。”老林笑了笑,伸出双手,并齐五指,拿自己打趣说:“你看我,指缝多大,手松,不搂钱。”其实,老林的爱人没有工作,女儿去年刚高中毕业。一家子就指着他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工资生活,虽说吃喝不愁,但也没多富有。“如果时光倒流,这几十万不捐出去,我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好点,但是我去了云南曲靖之后,内心真是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觉得自己比他们的生活强多了,这些贫困的家庭太需要帮助了。”老林说。

虽然这些年捐款捐得没剩什么钱了,但老林在精神上一直是“富有”的。这条公益之路到底要走到什么时候呢?老林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已经发黄的小卡,似乎是在回应这个问题。这是一张遗体眼球捐献卡,填卡日期是1997年2月。在22年前,他就做好了决定,那将是老林对社会的最后一次捐赠。老林说:“角膜是唯一能够重复捐献的器官,我的DNA、我生命的一部分能用这样一种方式延续,何乐而不为?”

来源:平安北京

责任编辑:明月

【2019-04-153期】

近日要览

1.【认识你真好 】从“服务员”到“网红主播”,女大学生小林的“星梦之缘”……

2.【净网2019】首都网警小课堂之给“追星小伙伴们”的购票提醒

3.【权威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十大网络高发诈骗类型

4.【第六届429首都网络安全日】“清朗杯”文化作品征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5.公安部制定出台《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附全文)

我们是北京市公安局网警巡查执法账号,如果您发现网上有害信息或违法犯罪线索,请通过平台私信向我们举报。浩瀚的互联网,愿你我携手,共创网络清朗。

首都网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