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什么方向(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地级行政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面积19582.45平方公里。

位置境域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介于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19582.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2]

地质构造

西双版纳横跨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和贡山-腾冲两个褶皱系,以澜沧江断裂为分界线。前者为半坡复背斜和德化复向斜,后者占有临沧-勐海褶皱系东南端。

半坡复背斜以中生界类复理石建造、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建造并伴以磨拉石建造为主,红色建造零星出露,新生界磨拉石建造不整合其上。德化复向斜,中生界红色建造大面积分布,局部为磨拉石建造、碳酸盐建造与含煤碎屑建造。临沧-勐海褶皱东南端,出露元古界澜沧群与大勐陇变质岩,华力西-印支期勐海花岗岩基占据很大空间。

地形地貌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什么方向(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图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褶 皱系的末端,山地丘陵约占95%,山间盆地(坝子)和河流谷底约占5%。全州周围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以澜沧江为界,分中、西、东3个地貌区域。东部无量山脉,纵贯景洪市东北部和勐腊县,海拔1000-1500米。西部为怒江山脉余脉,分布在勐海县全境。除有少数珠状相串的盆地和低山外,多为切割山峦,山地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中部被澜沧江下游及其支流侵蚀切割成众多的开阔低峡和群山环抱的宽谷盆地,集中在景洪市西部、南部和勐腊县南部,地势相对平缓,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

西双版纳属整个地势多为高度被切割的山原地貌。州内最高点在勐海东北部的滑竹梁子,海拔为2429.5米,最低点在勐腊县良各脚西南的澜沧江河谷,海拔470米。[3]

河流水系

西双版纳境内河流属于澜沧江水系。有大小河流2761条,河网总长达12177公里,河网密度0.633平方公里。全区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5亿立方米。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什么方向(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2)

西双版纳境内澜沧江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留置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全长2354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全长2198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澜沧江在景洪市河段干流总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09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89亿立方米。河水大流量出现在9月份,历年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59立方米/秒,出现在4月份;年平均流量1845立方米/秒。澜沧江于内勐腊县南腊河汇口流出国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汇入南海。[3]

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气流的影响,造成了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因而西双版纳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干季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

西双版纳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降雨量1136-1513毫米。湿季期间,云雨多,风速小,日照少,气温高,湿度大。干季期间,云雨少,光照强,雾露浓重。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18.9℃-22.6℃之间。[1]

参考资料

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引用日期2018-11-26]

2. 西双版纳州概况 [引用日期2018-11-26]

3. 西双版纳旅游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引用日期2018-11-26]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张宸墨、周在郭里、用户6086316007979、万鼎星辰琴、小佳智i509参与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