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为什么不能吃肉是因为圣旨吗(和尚禁止吃肉的戒律)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的一个传奇人物,南北朝时期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502年胁迫齐和帝“禅位”,由此建立南梁王朝。

和尚为什么不能吃肉是因为圣旨吗(和尚禁止吃肉的戒律)(1)

梁武帝像。

作为开国皇帝,萧衍在位时间长达48年。他勤于政务,虚怀纳谏,治吏严明,史载他“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这种努力,确实创造了南朝时期一个经济文化的盛世。

梁武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他信佛、崇佛的举动,他因此被称为“中国信佛帝王第一人”。他在位期间,大兴佛事,广建寺塔,辖境内佛寺达700座之多,僧尼10万之众。

梁武帝对佛教的痴迷,几乎到了癫狂的程度。据《南史·梁本纪》记载,他四次脱下龙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

梁武帝出家图。

第三次,546年,“(三月)庚戌,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慧经》,仍施身。夏四月丙戌,皇太子以下奉赎,仍于同泰寺解讲,设法会,大赦,改元。”

第四次,547年,“(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上释御服,服法衣,行清净大舍,名曰‘羯磨’。……乙巳,帝升光严殿讲堂,坐师子座,讲金字三慧经,舍身。夏四月庚午,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僧众默许。”还是那一套,出家、赎身、群臣来请三次、还宫,然后大赦、改元。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的行为与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护法明王”阿育王如出一辙,他很可能有意处处模仿并自比为阿育王。

为了显示自己的虔诚,梁武帝在宫廷过起了苦行僧式的生活。饮食上,“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饭而已”;服饰寝居上,“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性生活方面,“自五十外便断房室”。

不仅如此,身为佛门大护法,梁武帝颁布《断酒肉文》,为僧尼定下不得食肉的戒律。这一点对汉传佛教影像深远。

和尚为什么不能吃肉是因为圣旨吗(和尚禁止吃肉的戒律)(2)

达摩大师与梁武帝。

众所周知,寺庙和尚严禁荤腥,否则就是破戒,要受惩罚。事实上,藏传佛教的僧侣并不忌讳吃肉,南传佛教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等国也无此戒律。

佛教传入中原大地时,佛经中虽有“夫食肉者断大慈种”之类的经文,但并无此戒律。和尚尼姑均可吃“三净肉”,何谓“三净”?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所杀。佛门所禁止的,是食“五辛”,即蒜、葱、兴渠、韭、薤五种让人臭秽的食材。

到了梁武帝这里,因为他对佛教的狂热信仰,认为吃肉是修行的重大障碍,在自己“膳无鲜腴”的基础上,极力主张全体僧众不得食肉。

524年,梁武帝召集僧尼集会,立誓断食酒肉,但这一倡议当场遭到佛教界领袖人物的发难,他们援经据典总结说:“律中无断肉事,及忏悔食肉法”。

梁武帝显然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不久后又召开了一次制断酒肉法会,声言:“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一切悉断,及自死者。”

虽然依旧未能如愿服众,梁武帝矢志不改,决定强制执行:“弟子萧衍于十方一切诸佛前,于十方一切尊法前,于十方一切圣僧前,与诸僧尼共申约誓。今日僧众还寺已后,各各检勒使依佛教。若复饮酒啖肉不如法者,弟子当依王法治问。”

为了避免杀生,梁武帝还下诏:以后宗庙祭祀,不得再杀猪宰牛,要以蔬菜代替。大臣认为,以蔬菜献祭有欠庄重,对此诏令纷纷表示反对。最后,武帝让了一步,准许将祭品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

在武帝身体力行的提倡以及世俗法律的威胁下,尽管有不同声音,“禁断酒肉”诏令还是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南梁僧尼不复饮酒食肉。稍后,这一制度传到其他地域,比如北齐就曾诏令境内僧众“禁断酒肉”。到了隋唐时期,僧尼不得食肉成为佛教定制,也成了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

“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