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的说法,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说法,其意义究竟何在?

作为中国人,无需太多解释就明白,三国和水浒分别是指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瑰宝,这两本书从明末诞生之初,就因为其文学性高,情节动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历经百年,至今被多次改变为各种艺术形式,衍生出大量影视剧作品,成为百年不倒的“IP”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部书影响力这么大,也没有明文禁止,为什么提出老年人不看三国,少年人不看水浒,这种非常“可笑”的说法呢?

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1)

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2)

在本书,成功里塑造了诸如武松,鲁智深,燕青等一群有胆有识,侠义勇武的好汉快意人生,大碗喝酒,路见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物形象。虽然看的痛快,但其杀戮行径也显而易见,与传统的儒家所提倡社会伦理相悖。

贪官恶霸死在好汉们刀下虽然让人解恶气,但这些好汉,不管是行者武松还是黑旋风李逵也做下了不少滥杀无辜的事情。诸如为救宋江,诸位好汉劫法场,李逵两面板斧不知砍了多少无辜看客,其文中描写“不论男女老幼,只要碍着路,上前就是一招放倒”其手段凶残,让人不寒而栗。

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3)

而文中本就不多的女将,譬如孙二娘更是开了家人肉包子铺,劫取来往商人钱财不说还将人做成了包子。放在任何时代,这都是穷凶极恶,罪不可赦之徒。

虽然处于文学创造需要,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快意江湖”,但如果生活中真要出了这样的“好汉”,恐怕没有人敢叫好。毕竟“快刀底下多冤魂”,连《水浒传》一开始就承认这108将乃是魔星转世,本就是荼毒人间,若是再不加批评一味鼓吹,那就真是不分青红皂白了!

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4)

清朝著名文人金圣叹虽然大肆赞扬了《水浒传》写得精彩,但他也认为《水浒传》是一部教人作恶的坏书,对于世风有着恶劣的影响。所以年轻人不应该看这本书,以免沉迷其中,深受其害。

提出这个法的人并非金圣叹一人,实际上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末,《水浒传》都视为禁书,禁止印刷以及任何形式的曲艺表演,然而原因种种,其内容一直以手绘本的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让那些恪守“古风明礼”之人痛心疾首。

综上所述,之所以反对年轻人看《水浒传》就在于青少年大多血气方刚,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理智的判断,从而惹是生非招致祸端,给家庭带来不幸,更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5)

再说“老不看三国”,相比之下,这个说法就有趣多了。

首先《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以天下大论,汉室衰败,各地诸侯风起,最终诞生刘备、曹操、孙策为代表的三方政权,逐鹿中原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说是历史,然而更多则是演义。但由于流传已久,很多人将其误认为历史,诸如“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虽都是文学编造,但早已妇孺皆知,在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捧为圭臬。

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6)

与其是《三国演义》是历史故事,不如说《三国演义》是阴谋较量的争斗,全书贯穿思想就是“用计”,包括阳谋和阴谋,都堂而皇之作为一种战术,甚至战略对策。双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既有合作也有利用,既有结盟也有冲突,白了就是大家都在设圈套,看谁上当。

一般来说,一个人岁数大了,自然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老于世故,精于城府。这样的人如果读《三国演义》,再从中汲取精华,转而利用计谋对付身边的人和事,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所以这就是“老不看三国”的原因所在。

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人文故事。反正不要钱,多少看一点。

老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