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

三国时代的第一科学家,是一个非著名人物,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马钧。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1)

马钧的生平事迹不是很多,生卒年份也是不详,他留下来的发明倒是不少。 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刘备手下大将马超是老乡。 马钧的家里条件已经不是用“不好”来形容了,而真是“很不好”,在讲究出身的时代,马钧首先就是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马钧本人还有一个缺点,口吃。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2)

说话不利索,导致他不善于和人交谈,也就不擅长将自己的技能通过语言的方式展示给人,没有强劲的说服力,使得他在当时并不知名。 虽然家里穷,马钧很有志气,通过不断地努力,他当上了朝廷任命的博士(传授经学的学官),虽然不会说,马钧却是一个擅长于思考的实干家, 少年时期的马钧,曾经渡过了一段在外游历的生活。关于这段经历,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这对马钧来说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增长着见识的同时,因为对自身才能的清醒认识,他开始确立起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即成为鲁班式的人物。 马钧最初崭露头角,是在他当博士的时候,虽然没有多少的工资,生活也不怎么温饱,排除种种困扰和琐屑后,他改进了织绫机。 绫,是一种在汉代以前就有的丝织品,表面光滑如镜有花纹,质地柔软而轻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种很传统的丝织物。 汉代的时候,所采用的织绫机多是多综(机器上经线的分组)多蹑(脚踏操纵板)机,织机上的经线分成了几十组,有五十综的,也有六十综的,每一“综”是由一“蹑”来控制,也就是五十综就需要五十蹑,六十综就需要六十蹑。 这样的织绫机所织造出来的绫大多是散花绫,没有更多的花样,而且因为“综”“蹑”的过多,意味着要想完成一匹绫,就必须要花费掉很长的时间以及很大的精力,并且人在操控机器时也是要话大力气。 拿行话来,不仅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还低,而且没有多大的效能。 马钧意思到了这个问题,正如当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般,他也对织绫机进行了大刀阔斧似的修整。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3)

令得很多人为之惊讶的,经过马钧妙手的改进下,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织绫机,竟然的只有十二蹑,也就相当于先前的五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 织绫机的效率被大大地提高了,在简化了操作工序后,花纹却是比先前更多了,除了花卉之外,自然界的草木禽兽以及各种人物都能够完美展现在织出的绫上。这种非常实用的新式织绫机出来以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而促进了当时纺织业的发展。 除织绫机外,马钧还有一项普及到大众的发明:“翻车。” 如果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如同织绫机般“翻车”也不是原创,差不多在东汉末年时期的中平年间,一个叫做毕岚的人物,就曾经一手打造出了“翻车。”但这种类型的翻车并不完善,粗糙不说,而且功能很单一,最大的功效是用河水来洒扫道路。 至于是个什么样的操作模式,是引上河水来洒在道路上,还是里面装满了水,一边走还能往外喷洒的,因而具体构造的缺失已经不能寻求到根源了。 马钧所制造出的翻车,主要用途是引上河水来,灌溉农田。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4)

这是一种运用于农业上的新提水工具,能将水从低势地区引到地势高的地方,从而起到灌溉荒坡高地的作用,彻底打破了“水往低处流”必然趋势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民伯伯们的耕种积极性,开拓了我国的耕地面积,为抵制全世界的粮荒起到积极作用。 马钧的这个翻车,寿命力很长,延续了好多年,如果你现在远足到一些偏远山区,还是能够看见它的踪迹;其实的,我们在很多的讲述以前年代的影视剧里也是能够找到它的,很多人叫它“水车”;如果你想要了解它的构造也不难,清代麟庆所写的《河工器具图说》上就有这部分的详细记载;嫌麻烦的,可以上网搜索下图片,看看是不是符合你想象中的那样。 马钧制造翻车的出发点,和织绫机相同,就是为了能够造福大众。当时,他正住在京城,发现城里面又很多地是可以开辟成为种植蔬菜之类的园子,但是因为附近没有水可以灌溉,眼看着就要荒芜掉了。于是,马钧在仔细琢磨研究后,发明了新式翻车。 这一超前发明,推出以后,也是如马钧先前改进的织绫机般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当时代以及后来很长时间内最为先进的排灌工具。 马钧又一次引领风潮,大踏步走在时代前列,为人们提供着方便迅捷的生产环境。 既然能够被人称作为“天下名巧”,马钧当然不只是会这些手艺,在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上,马钧做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缘起是一次朝堂上的争论,那时节,马钧正在朝中任职给事中,所要面对的是两位高级别人物。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5)

散骑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两位位高权重而又深受魏明帝曹睿宠信的人物,以自己匮乏的知识认为,这个世界上是从来不存在过指南车的,文献上的有关古代指南车的记载全都是一些骗人的虚妄玩意。 对古代科技发展了如指掌的马钧则是站在了反对立场,他略带口吃地说:“古代是有着指南车存在的。你们只是没有好好去想,哪是很遥远的事呢?” 两位大人惊讶于竟然为有下级官员反驳自己一贯的正确性,更是对马钧的异想天开呲之以鼻,从而拿马钧的名字开起了玩笑:“马先生名叫做钧,‘钧’就是器具的模子,‘衡’是用来掂量物品轻重的,你现在‘衡’定的轻重不准还能够做得出像样的模子来啊!” 马钧向来不是如两位大人般擅长言论的人,注重实际才是他的强项,他据理力争:“说这些虚话,再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还是不如尝试下,看看能不能制造出来。” 两位大人显然是想让这位不知天高地厚只知冲动的下级官员品尝下顶撞上属的滋味,并且也从他们所认为马钧必将展现的丑态里提取乐趣,将这场争论汇报给了魏明帝,也是在两位的极力怂恿下,促成了魏明帝下诏让马钧把指南车制造出来。 马钧回到家里后,就搞起了研究,在埋头苦干了好几个月,连吃饭没有了都忘了,连手表当鸡蛋煮了都没发觉,终于将指南车制造成功,在顺利地堵住两位大人的嘴,避免成为笑柄的同时,让天下人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6)

非常遗憾地,马钧虽重新复原了失传已久的指南车,据于先前那些失传原因,马钧所制造的这辆指南车最终也是未能够遗留下来,失传在了历史中。 在为魏明帝曹睿的仪仗队中添置了极为拉风和时尚性的指南车后,马钧又为魏明帝的业余娱乐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 曾经有人进献给了魏明帝一套百戏(人物杂耍的模型),造型上确实无可指摘,十分地精美别致,摆设在桌子上也不失为一件绝佳的观赏品,但这显然是不能够满足见多识广的大皇帝的胃口。在他的心中,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于是,魏明帝招来了马钧。 大皇帝问道:“这个东西,还能不能再长进点,让他动起来?” 马钧只是瞅了一眼那个“百戏”,以肯定的语气回应说:“可以的,没问题!” 看马钧一副胸有陈竹的样子,大皇帝临时决定加点砝码上去:“那还可以做得更加巧妙吗?” 马钧还是依然无所谓的态度:“可以的,没问题!” 接受了大皇帝的诏令,马钧回到自己的工作室立即制作起来,没多长时间后,他就把完成品呈现在了魏明帝的面前。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7)

已经是超出了魏明帝所应有的想象范围之外,马钧所制作的这件百戏比起先前那件来得更为精致,更为巧妙,上面的木偶造型各异,有舞蹈的女优,有打鼓吹箫的艺人,有玩各种杂耍的,诸如丢球掷剑、攀绳倒立之类的,还有平常生活的舂米磨面、斗鸡等等各种场景也被很有气质性地展现出来。 尤为突出的,在这个小天地里,马钧还将百官行署以及山岳河川融入了进去,各种木偶们穿插在其间,并不显得突兀,而是完美融合,相得益彰。需要注意的一点,这些木偶并不只是表象上的精美,而且还都是在活动着的,依据其各自所呈现的形体,上演着各种千姿百态,无处不透露着巧夺天工的奇妙,天下能以抵敌的也只有后来出现的变形金刚及长江七号。 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在机械学上造诣很是深厚的马钧,为了使得木偶能够灵活地动起来,这次遵循的是先前在指南车上所使用过的齿轮驱动法则的基础上引进了一套最为先进水力驱动的原理,他在“百戏”的最下层以木料为材质制作出了一个原动轮,以水流的推动,经过各种传动构制,从而使木偶有了生命力。因为是水力驱动,后来人也就把马钧的这项发明,叫做“水转百戏”。 当然,仅仅是知道原理,而不能运用于实际,最终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马钧的突破就是将脑中的固有思想转化为了真正的人们所认为的不可能实现的现实。只是靠有限的水流推动,便能够使得“百戏”中所有木偶活灵活现,即使是现在也未必能够做得这么精巧,马钧在这方面的功力深厚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马钧并没有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局限在某个领域,在军事上他也有着更多的见解。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8)

在北伐时期,诸葛亮为了克制魏国的强劲骑兵,曾经发明了一种连弩,一次性可以发射出十几支的箭。在看到诸葛弩后,马钧就声称,诸葛亮的这个发明,虽然是比较灵巧的,但还不是很完美,如果由他来亲手制作改进,最起码的射箭的功效上还可以提升到五倍。显然,估计投资过高,又是军事机密武器,马钧并没有得到开发这个他夸下海口的这个项目的上面允许。 这却不能递减马钧对于大面积杀伤性武器的热情,对于曾经在官渡之战中起到过巨大实效的由刘晔制造的发石车,马钧也提出了不少的改进意见。他所认为的,发石车的功效确实可怕,但是缺陷也是蛮多,其中之一,每一次就只能够是投掷一块石头,不能连续发射;其中之二,如果聪明的守城军士在城墙上挂起浸透的湿牛皮,发石车发出的石头碰上了湿牛皮只能是迅速滑落,而起不到什么功效。 按照马钧的设想,他可以制造出一个根据机械原理转动的轮子,在轮子上挂上几十块的大石头,按照一定的规律,绑着绳子的石头会陆续地断掉,石头连续飞快地抛射而出,迅猛地砸向城楼。巨大的不间断的冲击力,定会使得湿牛皮丧失功效,而连续性的发射,也弥补了先前发石车的单调性能。 这点上,马钧也是曾经尝试过,他做了一个小型的车轮,轮子上挂了十几块的砖头瓦片之类的,试验下来,效果还是不错,发射出去的砖头瓦片抛射出了几百步(折算过来,也有好几百米)的距离,威力也是惊人的很。 虽然具有诸多的事实摆在面前,马钧还是不能够被当时代的一些人所理解,其中非议最多的是那位三国时代著名的地图学家裴秀。 这位仁兄在京城也算是一号人物,对马钧的发明创造他常常地给予轻蔑回应,有次甚至还跑到了马钧的家里去辩论。 我们所知道的,马钧是不擅长言论的,裴秀却是这里头的佼佼者,当然地,马钧是说不过他的。正当裴秀沾沾自得的时候,那位给马钧写了传记的、马钧的好朋友著名文学家傅玄出来说话了:“裴先生你最为擅长的就是说话,缺点是缺少奇思妙想,马先生的长处和短处正好是和你调了个个。你用你最为擅长的领域来攻击马先生的短处,马先生当然是要被你屈服的;如果你用你的缺点来和马先生的长处比较,那你也一定有着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 “机械之类的东西,是这个天下极为微妙的东西,你又不是很了解还拿这个来做攻击。那你所攻击的内容,一定是很不合适的。马先生心里是不同意你的观点的,只是嘴上说不过你罢了,所以马先生也就懒得理你和你辩解了。” 裴秀确实很聪明,他选择的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对垒方式,将自我优势毫无保留发挥的同时,也将对手的所有优势化解殆尽。表面看似风光的胜利,实质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以“大”欺“小”,即使是笑傲着,但也已经变味。 马钧却是无言回应着一切,本来地,他所属的领域并不是有那么多人了解,即使是以犀利的语言去对抗解释,也不会有更多人理解,最好的方式只能是以行动证明。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马钧,是一个一直努力着的实干着的马钧,他的各种发明创造就可以很好地说明一切。 傅玄倒是极力推荐着这位朋友来着,他曾经和安乡侯曹羲提起过马钧,反应还是和裴秀差不多。高高在上的人们,总是以为“奇淫异巧”不属于他们规划的范畴内。傅玄再次为朋友辩解说,选取人才并不是要局限某个方面,有些人可以是因为品德出众而被任用,有些人可能就是口才方面有特长,也有的是个人能力很强,还有的是文学造诣高,像以前颜渊、宰我、冉有、子游都是这样出来的。这些圣人级别的人物,都只是因为某个方面突出而被选取的。 讲讲空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只有尝试了以后,才能搞懂。现在马先生所要制造的是国家最为精密的武器,军事急需要使用的。花费些木材,找几个劳力,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有结论的。去非议那些很容易得到答案的东西,用自己的言论去随便压制别人,当然是办不好事情的。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9)

马钧现在所要做的是创新的事,刚开始的时候,当然会被人们不认可,而是因为这种不理解,不去任用他,那么这不世的奇才也就无从发挥了。君子不会因为个人私人因素去伤害别人,必然是要用实际去考验他人。如果放弃考验而不用,这就是块美玉也是要被说成石头的,怪不得卞和要着玉哭了。 傅玄的话,极富诱惑力,他这么一说,曹羲还是有点感动的,也就向着那位位高权重的武安侯曹爽提了下。曹爽一贯秉承了他那头大无脑的优良传统,对于曹羲的建议不予理睬,即使如傅玄所说的考验机会也没给马钧留下。 当年,卞和抱着和氏璧虽然历经波折,最终还是碰到了赏识他的人。马钧名声已经不低,才能也被公众所认可,所能受到的礼遇却是还要不如,注定着是要被埋没了。傅玄不禁感叹说,马钧的才能,已经是和古代的鲁班、墨子、王尔等人相近,即使是近代汉朝的张衡,也是不能超过他的。鲁班和墨子在当时代都能够受到重用,因为他们的技术对世人很有用。张衡做的是侍中,马钧是给事中,他们都不是从事工程科技之类的官员,才能不能得以发挥,有益于世人。用人没有用他们的专项才能,即使知道了他们有着某项才能也不是去考验他们,这是很是值得遗憾的事情。 毫无疑问,纵观整个三国时代,若是论起机械学上的成就,是没有人能够超越得过马钧,即使是整个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中马钧这样的人物也是少见的。马钧的郁郁无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层们对科技发明的无视,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并不是特例,传统核心的本质本就对这些被归类为技巧性的物件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给予马钧足够的空间,足以创造出很多令后人震惊的制作发明来,只是大环境不允许下,即使本身技能已经超越时代,也只能是碌碌无为了。马钧的人生中有着过多的压抑,少年时期家庭贫困,步入仕途后的不为重视以及同僚们投来的轻蔑,不可避免地,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也许只有朋友傅玄的敬重,才让他感受到一丝温暖。

曾有人问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三国第一科技达人)(10)

马钧不是天才型的发明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着走出来的他,却无疑是一个勤奋努力、注重实际的人。虽然不得志,虽然不在其职,他却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机械制造的喜爱,并是在这个工作以外的业余爱好上投入了过多的热情。正是兴趣所在,才能让人能够沉迷在其中而自得其乐。 也许马钧的人生并不完美,但他毕竟拥有着所喜爱的事物,并能够在其中得到精力的释放。其实,有了这些,就已足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