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霸数学题(哥哥考前知道了试题)

大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辛酉科状元,乃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市)人氏崔元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学霸数学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代学霸数学题(哥哥考前知道了试题)

古代学霸数学题

大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辛酉科状元,乃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市)人氏崔元翰。

崔元翰又名崔鹏,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崔良佐,是明经科出身,做过类似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主簿)这类的小官。崔良佐是个孝子,母亲去世之后便辞官不出,隐居家中一边为母亲守孝,一边潜心治学。崔良佐不仅自己学富五车,而且教子有方,孩子们都很有出息。而崔元翰的堂伯崔日用,曾经做过吏部尚书这样的朝廷大员,并获封“齐国公”爵号。

虽然家学渊源深厚,但崔元翰出道却很晚。夺得状元桂冠之时,崔元翰已年满五十。多年不飞,一飞冲天。多年不鸣,一鸣惊人。而厚积薄发的崔元翰,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州郡的选拔考试中,崔元翰拿了第一(解头)。在本次进士科考试中,发挥出色的崔元翰又力挫群雄,拿了状元。能取得这样的科举考试成绩,已属惊人。

然而,崔元翰的科场奇迹并没有就此终结。在随后的制举“博学宏词”科考试中,崔元翰再度勇夺第一。在唐代,没有固定的殿试制度,因而唐代科举的“三元”,跟以后朝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之“三元”,是有所不同的。崔元翰参加科举考试连拿三个第一,也可以看做是位“三元”得主。因而,崔元翰就成了唐代乃至科举制度创立以来的首位连中“三元”之人。能够创造这样一个记录,崔元翰真是了不起。

事情还没有完。有人经过考证称,崔元翰后来又在“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两科制举考试中力拔头筹。如此说来,崔元翰就是一位有四个学位在身的“五元”得主了。在科举考试中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史上罕见,实在令人乍舌。

在崔元翰参加科举考试过程中,还发生过两段比较有趣的故事。

本科考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于邵。于邵在看了崔元翰的卷子以后,大为称奇,对其他考官感叹道:“这个崔元翰不得了,在十五年之内一定能成为朝廷的第一大笔杆子(“当掌诏令”)。于邵还真没看走眼,中状元只有七年的时间,崔元翰就经过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台阶,进入翰林院做了知制诰。唐代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衔的官员,承担为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任务。这种诏书文告,称为“内制”。而中书省官员中书舍人起草的诏书文告,称为“外制”。“内制”主要是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立后建储等方面的重要诏书,“外制”则为一般性诏书。两者孰轻孰重,显而易见。崔元翰的这个角色,相当于皇帝的文字大秘,基本可称之为朝廷的第一大笔杆子了。

虽然崔元翰在知制诰的位子上只干了两年,就因故被降级,但那是由于他的脾气性格之故,而非能力才学之因,不能说于邵眼光不准。关于个中缘由,笔者后面会予以介绍,此刻暂且按下不表。

崔元翰的第二个科举故事,与他的弟弟有关。崔元翰的两个弟弟崔敖、崔备,与他同榜进士及第。本科录取进士总共才十七人,这么少的录取名额,崔家兄弟就占了仨,并且把本科前三名全部包圆了。也就是说,崔家三兄弟包揽了本科相当于状元、榜眼、探花的名次,尽管当时还不这样叫。“三崔”兄弟的科举考试成绩,比前面介绍的“三杨”兄弟,有过之无不及。崔良佐教子有方,名不虚传

据有关野史资料记载,崔元翰那个名叫崔敖的弟弟,在参加诗赋场次的考试时,居然临场要求主考官更换试题。听到崔敖的要求,主考官一脸愕然,不知所措。在崔敖的一再坚持下,主考官无奈之下只得换题。还好当时的考试题,并不是考前统一印制的。崔敖这么干,是有原委的。崔元翰跟一个名叫杨炎的考官交情不错,事先已从他那里得知了诗赋试题。这应当算是一起比较严重的考试泄题事件了,但此事后来是否得到追究处理,不得而知了。

兄弟三人同时参加考试,哥哥知道了试题,当然不可能自己独享,崔敖知道此事顺理成章。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也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真正凭实力获取好的名次,崔敖才有了临场要求换题之举。崔敖虽然没有大义灭亲,举报自己的哥哥有舞弊之嫌,但这种堂堂正正、不靠歪门邪道取胜的做法,还是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崔家兄弟的才学,真不是白给的。即便是更换了试题,兄弟三人依然取得了极佳的考试成绩。

崔元翰为人孤僻,不善与人沟通交往。并且他的性格过于刚硬,说话办事不讲方式方法,常常得罪人,上司同僚都不太喜欢他。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善于沟通协调,外柔内刚,方为为官之上佳境界。像崔元翰这样的性格,不太适合在官场上混。所以,崔元翰不仅没能在知制诰位子上干长久,被贬官后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崔元翰一生好学不倦,到老也未曾懈怠。据有的历史文献记载,崔元翰曾依附权贵裴延龄,打击陷害陆贽等忠直之臣。但这种说法,同正史中他的本传所述相矛盾,也不太符合他的性格为人。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