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

日本天皇举行盛大的登基大典,整个仪式按照日本传统举行,日本天皇身穿代表皇权的黄袍,而皇后则身穿十二单,参加仪式的皇室成员都身有日本传统文化元素的服饰,那么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上日本皇室成员身穿的传统服饰都有哪些历史的传承呢?

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1)

日本平安时代天皇模仿唐朝皇帝穿着黄袍

在此次登基大典上,主角德仁天皇身穿的是一件黄袍,称之为黄栌染御袍。是奈良时代仿效唐代制度设公服之后,《养老律令·衣服令》规定的天皇上朝以及大小诸会最为隆重的服饰。

黄栌染御袍目前是日本皇室最为高贵的服饰,只是天皇登基或者在宫中三殿祭祀祖先时才穿着。黄栌染御袍出现在奈良时代全面引入大唐文化的背景下,所以服饰深受唐朝影响。日本史书也曾对黄栌染御袍对有详细记载,如《日本纪略》弘仁十一年二月载:

诏曰…其朕大小诸神事及季东奉币诸陵,则用帛衣。正受朝则用衮冕十二章,朔日受朝日听政,受蕃国使、奉币及大小诸会,则用黄栌染衣。

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2)

黄栌染御袍

黄栌染天皇专用色

黄栌染御袍的颜色是赭黄与褐色之间的颜色,为黄栌和苏木染制而成。黄栌染御袍在平安时代弘仁11年(820年)时,被嵯峨天皇规定为天皇才能穿的专有服饰。而这一服色制度亦是模仿唐朝的制度。

《读通鉴论》就曾记载隋唐时期以黄袍为尊:“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

在日本黄栌染颜色是被赋予象征“真昼太阳“,代表了天子就是太阳的意思,在日本神道教中的太阳神天照大御神是天皇祖先。所以日本服饰制度确定后颁布了“禁色敕许“,将黄栌染定位天皇专用颜色,任何人都不能使用。

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3)

黄栌染御袍

由于受到唐朝公服制度的影响,日本朝廷也依照颜色来区分官员阶级和身分地位,除天皇的黄栌染,皇太子则专用的黄丹色,称为黄丹袍。

除了最高等级的黄栌染御袍,日本天皇亦有许多御袍以及在不同场合所穿的御直衣。在天皇登基大典前天皇在贤所大前仪上身穿的帛御袍就是其中一种。帛御袍是纯白色的御衣,御衣用丝绸接缝而成。

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4)

曾经日本天皇登基所穿冕服

历史上日本天皇登基穿冕服

日本天皇登基大典曾穿中日本天皇登基大典是天皇即位最为重要两个仪式,是作为天子的象征。历史上天皇登基并非穿黄袍,而是穿冕服。唐开元二十年,日本天平四年(732年),圣武天皇在大极殿举行元旦朝贺仪式,日本天皇第一次穿上了中国唐朝式样的冕服,之后冕服在皇室重大仪式及皇位登基大典上都穿冕服。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脱亚入欧,去除中华文化,日本正式废除登基大典身穿冕服规定,而是以黄栌染御袍为最高礼服,在登基大典上使用。

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5)

皇后登基大典身穿数十斤重的衣服

在登基大典上皇后雅子身穿的平安时代传承下来的皇后服饰十二单,梳着大垂发造型。

这种礼服十二单是目前日本皇室女性成员最高等级的服饰,只是在登基大典或者结婚等重大仪式上穿着的服饰。十二单最早在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确定为女性贵族正式服饰。

日本贵族女性以往服饰用“单"来计算件数,2件就是”二单”,而十二单就是指的12件衣服。十二单现在等级以花纹区别,每件颜色花纹都不同,层层相叠,从领扣、袖口、裙边最能看出这种极富古典色彩美的变化。

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6)

十二单最早源于唐朝服饰

十二单最初的样式其实是学习唐朝服饰,是唐代的女官服。在奈良时代引进唐衣的背景下最初发展,到遣唐使废除时的平安时代中期,形成日本特有的十二单衣样式。平安中后期,十二单成为宫廷或贵族女官、女侍的服饰,她们平时的正装就是穿十二单衣。当时十二单衣上加裙带、领巾,头上再戴宝冠、发钗就成为礼服

这一传统一直到江户时代前期都为贵族正式礼,江户时代后期十二单借鉴庶民闲流行的大发髻,演变为现在日本皇室女性的高等级礼服。

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从日本天皇登基大典)(7)

十二单衣服包括了长袴、小袖、单衣、五衣、表衣、唐衣、裳、衵扇(彩绘并饰有金银箔的木),而这些都是传承自平安时代,日本的史书《大日本史·礼乐志》中就有详细记载。

背子称唐衣,袷衣无腰襕,形如半臂,用以加表衣上者。贵者用织文,贱者平绢。其色有红白青绿二蓝。其文有龟甲织文,施蝶丸、藤丸、菊丸等者;有画泥绘形筥等者,各因品位用之。

十二单的穿着顺序为内衣、白小袖、打袴;次加单衣、打衣、五衣、表着;再加唐衣、裳;以及下半身最里层的裤裙。由于十二单里外20多层、重达20公斤,穿着时需要一件一件小心穿戴,花费半小时左右才能穿好。

参考资料:《读通鉴论》、《养老律令·衣服令》、《日本纪略》、《大日本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