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神兽獬豸 一种明辨是非的神兽

春秋时期,齐庄公手下有两个人打官司。

一个叫壬里国,另一位叫中里缴。

案情复杂,打了三年官司也没有打赢。

齐庄公就找了一头神兽帮忙,这神兽就是“廌”。

壬里国先说,神兽没动静,中里缴说了一半,神兽用自己的角顶翻了他。

十大神兽獬豸 一种明辨是非的神兽(1)

现代的法字好写,繁体的法可就难写了,法字写作“灋”。

《说文解字》说灋fǎ,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

他说的解廌兽,就是咱们现在的獬豸。

带着三点水表示法律有水平,像一碗水一样要端平,下面的那个去呢就表示伸张正义的行动,廌就是獬豸,能够判断谁对谁错的神兽。

从一开始他就和法律结合在一起。所以在传说中,他是尧时期法官皋陶家的宠物,皋陶断案的时候,就用他在一边听着,獬豸就会用角去抵那个不对的人——如此说来皋陶这法官也太好当了。

因为獬豸要用角去判断对错的,他性格爱憎分明所以只能长一个角,《异物志》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 一角, 性忠, 见人斗, 则触不直者; 闻人论, 则咋不正者。”但这里只说了他一个角,至于这个神兽长什么模样却没有提。

其实光看廌字,就会发现和鹿字很像,所以在《史记集解》里就认为獬豸形态像鹿而一角。不过这形象就完全接近我们上面所说的天鹿了,所以这种说法最终没有流行起来。

《论衡》的作者在描述獬豸的时候就直接把他称为神羊。事实上我们现在考古发现先秦时期出土的獬豸雕塑都是一角羊的造型。

传说楚国的文王曾经捕获过一只獬豸,楚文王做了一次服装设计师,他亲自操刀依据獬豸的形象设计了一定帽子,名为獬豸冠。借以代表自己追究客观公正的政治形象。如果他的后代能够真正贯彻这一理念,想必也就不会被秦国所灭了。

十大神兽獬豸 一种明辨是非的神兽(2)

这顶獬豸冠最终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嬴政何其自负的人,自然不屑于追求客观公正,因为他就是真理,就是客观公正。所以他把帽子给了自己的法官,从此以后獬豸冠成了中国封建司法的标准制服。从獬豸的形象也随着法律在人们眼里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

把獬豸当成神羊这估计和尧舜禹时候人们对于法律的审美有关,那时候民风淳朴,法律也好生恶杀,客观公正。所以在人们眼里法律还是美的,自然要把他和代表着美的羊联系在一起。

但历经秦汉,严刑峻法,法律在人们的眼里就恐怖起来了,于是獬豸的形象也就不那么美了。首先他要变得高大,要大得足以代表法律的威严,一个羊自然无法太大,长大后的羊只能是牛了。光是牛还不行还要加上别的猛兽,于是汉代的獬豸形象大都是“牛身豹尾,独角如锥,曲颈前冲”。后来佛教传入,狮子这一形象流行,獬豸的形象在后来还逐渐混入了狮子等因素,日渐雄壮。

十大神兽獬豸 一种明辨是非的神兽(3)

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东坡在《艾子杂说》里还讲过一个故事。

齐宣王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熟悉吗?”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是有一种猛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艾子停了停接着感慨的说:“如果今天朝廷里还有这种猛兽的话,我想它不用再寻找其它的食物了!”

苏东坡的时代獬豸已经成为猛兽的形象,在东坡的故事里獬豸都开始吃人了。只不过这位大文人说现在满朝文武都是他的食物了。借艾子之口,将众人都骂了。

獬豸代表着正义,自然就有驱邪的功能,这一点深得多灾多难中国百姓的喜欢,獬豸在民间流传也越来越广。到了明清时期,獬豸不但在司法部门适用,帝王们还用他来做镇墓兽,放在陵寝里保佑自己不受恶鬼侵扰。帝王使用,这自然非同凡响,更何况老百姓也喜欢他的辟邪功能,于是獬豸逐渐长出龙头,跟麒麟等神兽越长越像了。

十大神兽獬豸 一种明辨是非的神兽(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