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

曹仲谦先生故居

三学街最西边的巷子叫长安学巷,这条巷子呈L形,向西拐,原长安学巷10号(后分别改为16号、27号、29号)就是曹仲谦先生旧居,人称曹家大院。有幸在大风起西店主小剡的引荐下,三次走进这座院落,感受经过岁月磨砺后这座老宅的魅力。

曹仲谦 (1880年~1959年),字符乾,陕西长安县王曲镇人。曹仲谦是清末秀才,科举取消后,他就读于陕西两级师范学堂,1908年毕业后考取了官费赴日的留学生资格,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地质博物馆学。1911年,他学成归国,曾先后在省立一中、二中、三中任教,后参与了《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和《续修陕西通志稿》的纂修工作。1938年5月,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成立,曹仲谦担任主任干事,负责处理日常会务,从此走上了其个人一生挚爱的博物馆道路。抗战期间,日本飞机对西安大轰炸中,曹先生主持了碑林藏石的保护工作。曾雇工将碑林石碑用麦草泥封护,并用麻袋包扎捆绑,计有《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其他珍贵碑石四百余石,准备运往外县藏之。但因运转十分艰难,又虑运转中损伤,因此决定就地挖坑埋藏。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2)

曹仲谦 (1880~1959)

《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为国宝级文物,始终放置于孔庙之中,并且在移至“尚书省之西隅”文宣王庙后,《石台孝经》居中,《开成石经》与之所形成对称的围合之势就开始形成定制,千年未变。曹先生护宝之举,不仅对保留“开、石”二经与孔庙之形成之定制,对保护碑林珍贵碑石亦是功莫大焉。

1944年6月,在西安碑林和孔庙基础上成立了陕西第一座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45年5月,曹仲谦接替康耀辰,成为博物馆的第二任馆长。1950年5月9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更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曹仲谦继续任馆长。1952年7月18日,曹仲谦被调往西北文教委员会工作。 

曹先生一生致力于碑石研究、保护,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长期间,1947年2月,出版了《西京碑林藏石目录》;1948年5月,完成《鸳鸯七志斋志石汇编》,油印15册;1949年2月,出版《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概况及藏品照片册》。 当年,为了便于出入碑林,更好地投入工作,将宅邸安在碑林西隅长安学巷里。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3)

1951年,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大门

曹家大院现在住着曹仲谦先生孙女——曹汀女士,30多年时光她已完全融入这座大院,并非常享受院儿里的清净。早年因父母从军新疆,曹汀出生于新疆喀什,父亲曹迺峄由南疆军区转业到喀什地区水电站工作后又调到新疆巴楚县人委工作,在县人委公交科任科长,母亲在统计科工作。在她六岁左右,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子女,便将她和弟弟送回西安,和奶奶住在老宅里。

半个世纪过去,曹汀如今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自家大院的情景。那时,家里门牌是长安学巷16号,青砖小瓦院门,两扇漆黑大门朝南开着,推门而入,迎面是照壁。左拐后,西边有个月亮门,进月亮门右转东西两侧各有四五间厦房,中间有一线天井。小曹汀当时有所不知,曹家大院占据长安学巷西隅,连通南院共为一院。1959年由房管局统一经租时,将大院分为南、北、西三院,南院、西院的房子全部租给租户,爷爷喜欢的北院和老宅留给曹家人居住,又拆了两间房,打通长安学巷西口直通安居巷。

北院照壁后面是花园,院子很大,里面有一棵枣树、多棵石榴树,还有一棵冬青树,二伯父时常把冬青修剪成圆球形甚是好看。园子靠东墙有一口苦水井,井下北侧有洞孔可通向地下室里的地道。园中的树高低错落,一度石榴树染成一片成了石榴树林,旁边院墙上还有爬墙虎之类的藤类植物,整个小院翠绿青葱,小鸟啾鸣,散发出淡淡的青草味道,夏季格外凉爽。曹汀往东墙角指了下说:“现在这棵石榴树就是那片石榴林生发出来的。”挨着石榴树原水井旁边长出一棵无花果树,果实累累倾向邻院。据她介绍,原来这个院子花花草草很漂亮,家里来了客人都要看上半天。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4)

曹仲谦先生早年在故居留影

花园北端是曹家老宅,从外表看,地上建筑有两层,三间宽砖木结构高大古朴,上世纪在西安城随处可见,如今却越发珍惜,难得一见。该建筑明显高于一般房屋,大门居中,门前设三级台阶,两侧各设一窗,地下室半掩地下,两窗下设采光井,两边山墙外伸一米余火檐墙;二楼外伸木挑檐,中间仿垂花门楼,两侧火檐墙上有拱门造型,古朴庄重;斯楼高矣,主人可在阳台舒展肢体,远眺三学街。不久前的一次修缮,曹汀将门窗、阳台木栅、垂柱等都刷了棕红色油漆,让建筑色彩更加鲜明。

曹汀说:“小时候走进这座房子时,感觉又高又大,楼上楼下地下室像迷宫一样,好玩极了。”细细打量,该建筑一层中堂约四米高,呈一明两暗格局。西侧,前半部分为一间房,后边左侧是储物间,右侧一扇小门打开后是通向二楼楼梯;东侧,前半部分为卧室,后面是一个套间。“刚来时,奶奶和弟弟住东边,我住西边。”曹汀说。我四处打量着,发现该房屋不仅高拔,而且其房屋功能是用12组屏风分割出来的。她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我爷爷特别喜欢这组屏风,为了把它们完整地留在我家,专门把房屋抬高了许多。”这么一说,我不由得躬身仔细端详起来。

这12组屏风,每组都有典故,从西侧依次为:苏武牧羊、鸾凤飞舞、伯牙奉琴、举案齐眉、通天上寿、奉母尝药、渭水访贤、欧阳宫画荻、头悬梁锥刺股、季札赠剑、伯金奉母、刘元普空书寄信。最上边一排为吉祥图案,里侧上下排列着八仙,屏风中间原是12幅绢画。或许曹先生出于保护,或绢画已腐朽,原绢画部位后被换成玻璃。为了贴近原貌,被分割成若干长方形小块,足见主人之用心。

可惜的是,12组雕工精细、故事传神、人物栩栩如生木雕上镶嵌的宝玉石、玛瑙等,在那场浩劫中因“四旧”而全部被剜、被毁,令人痛心不已!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5)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6)

被破坏的屏风(局部)

当时,红卫兵在剜屏风上的宝石,小曹汀想起家里的一方明代名家的砚台,奶奶曾对她说“你好好写字,这个砚台以后就是你的。”于是她用包袱包着砚台想悄悄带出来,她还背上了心爱的军用水壶,心想这是我的东西,不应该被他们拿走。谁知,在院儿里被一个红卫兵叫住,不问青红皂把砚台摔在石头上碎了一地。还把黄花梨木底座也劈烂,顺便抢了她的水壶。为此,她痛哭了一场。

曹仲谦先生是陕西著名收藏家,与当时诸多收藏家、书画名家、金石篆刻家等过往甚密,当年曾将自己18000余册藏书无偿捐赠给西安市文史研究馆,而自己的藏品诸如名人字画、金石印章等均不知所踪。

那次被抄家后,曹汀对这个院子产生了恐惧,每次踏进院落便心惊胆战,惶恐不已,不愿意见人,总把自己藏在地下室或楼上。没多久,父母便把她和弟弟接回了新疆,大院处于撂荒状态。

再一次回来是1990年。父母离休后要落叶归根,本想让儿子跟着回来,儿子有自己的事业无法达成所愿,于是曹汀全家跟着父母回到阔别24年的老宅,从彼时至今32年形影不离。回归大院,落实政策,但南院、西院既成事实,西院后墙还不断挤占大院,曹汀姑姑因无住房,在院里南头盖了两层平顶小楼,从长安学巷进出,曹仲谦先生故居大门改在安居巷。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7)

多次触电的后院

曹汀带我穿过过厅、厨房,来到后院,后院北墙上挂满了照片,屋面用透明材质覆盖,防止雨水倒灌地下室。地下室入口在建筑后侧,拾级而下通道正中地面上有水泥盖板,下边便是勾连水井的地道。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地下室,东边略小,西边稍大,但不足20平方米,里面放着闲置的设备。地下室明显凉爽,比院里温度要低好几度,几天没有下来,曹汀看到地面返潮,急忙打开风扇通风。

返回客厅,从西阁打开一扇小门,一个精致且不宽的曲折楼梯导引我来到二楼。二楼与一楼格局相同,主人为储藏方便,将两侧各分了两个房间,后墙上开了6扇方窗便于通风。中间是主人的书画室,向南两扇木门,拉开后,外边是仅有60公分宽的阳台。我暗忖,阳台这么窄显然非实用。曹汀告诉我,爷爷的朋友们说,他们来我家时阳台的铁丝上常常挂着一排爷爷的毛笔。那时,曹家小楼是三学街最高的,极目远望,西安城墙、碑林钟鼓楼赫然在目,三学街、及长安学巷尽在眼底。

曹家来客虽多,一般不上二楼,二楼是爷爷的藏书阁。曹汀现在把自己的画室设在楼上,用她的话说,在二楼可以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文化气场和感染力。她还让我欣赏了她的书画作品,她画的《清明上河图》,如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8)

二楼上的风景

曹家的文化氛围不仅来自它曾经主人学究深厚,还源于后来者的孜孜以求。受此影响曹汀女儿也将常态教学引进三学街,走进自家大院。她拿出孩子们在院里画的画时,我不仅看到童真无邪,更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后继有人。

2009年,电影《马文的战争》摄制组几经周折找到曹家,在小院进行了为期三月的拍摄。当时,曹汀丈夫从事摄影、冲洗行业,在老宅西侧一间临安居巷的房子开了摄影部,与剧中主角马文——黑白照片发烧友是同好,因此摄影部成了片中场景,摄制组还在门头上装了霓虹灯。曹家老宅承担了剧中八成以上的场景,荒败的后院经美工师装点,成为多次出现且艺术质感十足的场景。电影公映后,许多观众慕名前来,把曹汀平静的生活搅得沸腾起来。她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些都是拍电影时留下来的。”还提议让我在此留影。

曹家大院有近百年历史,经过岁月磨砺后散发出现代建筑无以伦比的沧桑感,经电影艺术家欣赏、银屏、荧屏频频出镜,引来一个又一个影视剧组前来取景。电视剧《拯救少年犯》《激情岁月》《养女》等都在这里拍摄过,每次拍摄让曹汀格外揪心。因为老宅是土木结构建筑,安全(荷载)、防火、卫生等都得有人盯着,拍摄期间她寸步不离,生怕不慎给老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9)

电影《马文的战争》在曹家场景

我插话问道:“你家拍了这么多影视剧,您就没想出镜露个脸?”她哈哈一笑道:“我才不演呢!”,随后告诉我,她在央视《记住乡愁》纪录片里讲述过大院往事,说完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接着又说:“我家院子不大,来人不少,爷爷那时是书法家、金石大家、文化名人、收藏家,现在是电影艺术家、作家等。”她告诉我,成泰燊,姜宏波,王姬、杨立新、张嘉益、王新军等都光临过小院。我不禁好奇,张嘉益来这里拍啥?《装台》么!

原来,电视剧《装台》中窦老师家的小院取景于此。我们在剧中看到窦老师家小院大门取景于府学巷,我一直认为面儿、里儿都在那儿。“那里只拍了门口,里边是在我家拍的,夏天一次,冬天一次。窦老师人可好了,待人可亲切,没有一点架子……”她这么一说,我不由得重新审视来过几次的小院,剧中场景浮现眼前。

那次,蔡素芬和顺子一起出去干活,拉了一趟还把人家不要的旧家具要了去。顺子嫌椅子太陈旧,顺手给涂了油漆,他去给师傅显摆,窦老师发现是红木的,刷了油漆便一文不值,说顺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剧中大树下的铁树、兰草、无花果,和十多个空花盆,装满了生活。曹女士还告诉我,不久前,《宝莲灯》中哮天犬的扮演者陈创还在曹家拍摄了电视剧《薄冰》,令人期待。

眼下这个散发着恬淡自然的小院,是曹女士和老伴的乐园。他们常常在这里写字看书喝茶,不时像窦老师那样摆弄下花盆,种些花草,还养了几只小猫,让寂静的小院有了灵动。夏天再来时,院里苦楝子树、女贞树、白蜡树枝叶茂密把小院覆盖在阴凉中,石榴树叶片油绿,石榴花绽放如火,绣球花争奇斗艳,小院里生机盎然。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0)

电视剧《装台》窦老师家

此刻,曹女士找出去年维修西山墙时的一张照片让我看,墙体上有一个三米多高的券门,里边被土坯填充,她不明就里向我询问。我向专业人员求助,他们猜测:一是为西侧建筑日后打通所预留;二是主人尚俭,加高改建时未再购砖,房屋升高后将短缺之砖用券的方式泻压,就地取材筑土坯填充。我从自己的理解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整幢建筑不事浮雕、无刻意装饰,简洁庄重而不失人文风范。

站在光影斑驳的树荫下,仰望这座饱经沧桑的建筑,不由得浮想联翩:高大彰显着主人的胸襟;内敛——虚怀若谷;简约——率真务实;精细——工匠精神;整座建筑历经百年风骨铮铮,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

不知是谁说过: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但对于年近古稀的曹汀来说,相似却不尽然。她儿时经历浩劫,眼睁睁的看着自家被炒,爷爷的藏品被毁、被砸,一心想逃离这个令她失望痛苦无助的地方;当她再一次踏进这个院落时,一种久违的温暖包裹着她,让她魂牵梦绕,欲罢不能。她不惜用微薄的退休金一点一点的去维护、维修,期盼这个饱经沧桑的院子、老宅,在承载曹家人过往的同时,见证社会发展,留住一代人看得见的乡愁。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1)

父母、姑姑、曹汀夫妇合影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2)

曹家中堂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3)

曹汀在观赏画作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4)

曹汀的画作(局部)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5)

绣球花开了

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长安学巷里藏着一个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小院)(16)

清爽宜人的曹家大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