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

齐河县是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黄河流经县域内马集、赵官、胡官、焦庙、祝阿5个乡镇、52个村,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任务。

2019年9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并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10月,齐河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黄河文化等7个方向,明确了18项具体研究课题,谋划了38项重大政策、事项、工程。

2020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齐河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县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努力在国家战略中先行一步、闯出新路。

近日,新黄河记者在齐河县进行蹲点采访,从生态保护、防涝抗旱、打造齐鲁样板产业、对外开放讲好黄河故事等方面,多角度看齐河县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2)

绿色先行 打造沿黄绿色发展先行区

10月中旬,秋高气爽。走进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金光菊格外耀眼。

远处飘来一股香草味儿,远远看上去是一片片绿色,像是芦苇,走近仔细一看,好似淡紫色的穗须,十分美好,这种植物叫“荻”,是黄河流域独有的。

近年来,德州市齐河县依托黄河北展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区位交通优势,做出了建设黄河国际生态城的战略决策,成为山东省沿黄区域较早整建制启动、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的区域。

在长期的工作之中,齐河县先后开展了绿色通道、大地林网、围村林、黄河防护林四大生态林建设工程,围绕水系、道路两侧植树造林,每年新增绿化面积4万亩以上。

其中,在主城区东部建设了万亩生态防护林,栽植黑松、雪松、银杏、白蜡等树种近100万株,绿化面积达1.3万亩,每年涵养水源39万方,吸收二氧化碳300万吨,产生氧气1600吨,打造城市“绿肺”。

在1.5万亩的齐河黄河湿地,绿色植物生长得郁郁葱葱,远方不时有黑天鹅、白鹳等野生鸟类在湖边栖息。这里是以济齐湿地一体化为契机,共同打造的百里黄河生态廊道。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3)

据统计,这里种植乔灌木7万株、地被植物17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数百亩,黑天鹅、东方白鹳、灰鹤、白额雁等11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实现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多重效果。

同时,齐河县以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先后对老赵牛河、六六河等6条河道进行了疏浚治理,增强了河道对污染物的抵抗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打造了黄河下游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

防涝抗旱 打造黄河安澜示范带

“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之前想也不敢想,现在别提多开心咧。”近日,在齐河县祝阿镇古城苑社区,居民赵洪柱告诉新黄河记者,前几年他们一家从砖瓦房搬到了楼房,冬天过冬有了暖气,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别提多开心了。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4)

借助北展区开发建设契机,近年来齐河加快黄河滩区搬迁。投资29.3亿元规划建设了古城苑、望岱、滨河、龙泉4个社区,推进沿黄39个村庄、2.2万名群众整体搬迁,让群众从堤下搬到楼上,不出社区就能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农民群众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在生态城项目务工的农民群众达到3000余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

黄河齐河段地线长、险工多,两堤相距仅465米,被称为“黄河咽喉”。作为黄河下游地区,近年来,齐河始终把保障黄河防洪安全作为黄河治理的首要任务。累计投入6.5亿元,实施黄河堤防加固、官庄险工改建,务头闸、祁庄闸、刘连闸、甘于闸新建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各类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5)

防洪同时,齐河县还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发挥潘庄、李家岸、韩刘、豆腐窝4个引黄灌区和安德湖水库作用,积蓄引用黄河水。此外,还实施了潘庄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灌区节水提升改造工程以及9个小农水重点项目,新建维修机井1800余眼,新建泵站60余座,覆盖耕地面积50余万亩,保障了农田灌溉、农业节水、粮食稳产丰产。

率先突破 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里的挂面与众不同。”近日,在齐河县潘店镇电子商务服务公共中心,直播讲解员正通过抖音平台宣传潘店特产空心挂面,1小时已有200多位网友下单预订,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6)

新黄河记者看到,平台除了销售“潘店空心挂面”外,还有“潘店华福绣品”“姚庄永莲蜜桃”“贾宋豆腐皮”等60余种特色农产品,工艺品50余种。

潘店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只是齐河县发展农村电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齐河县积极发展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做强农村电商,全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黄河三宝”、黄河大米等农产品品牌30余个。充分利用沿黄风景秀美、宜居宜游的生态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建成运营,日客流量约2万人次;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园10处,大力培育以休闲体验、水域观光为主的“黄河人家”“黄河味道”农家乐、精品民宿,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千万元,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县”。

同时,作为传统产粮大县,齐河具有良好的粮食生产基础,连续13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2亿斤以上,建有全国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8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7)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8)

同时,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齐河坚持因地制宜,具备搬迁条件的村庄建社区,共建成、在建社区57个,惠及13万农民群众;暂不具备搬迁条件的村庄优化环境,累计投资7亿多元,按照“两通三化四清”标准,实施综合改貌工程,637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投资额在德州市中最多。

加速动能转换 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说起齐河县高新区齐鲁科技小镇最知名的企业,非百多安医疗器械莫属。”齐河县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多安”)是最早入驻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德州市聚焦全省“十强”产业,把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之一。百多安依托当地优越的营商环境不断推陈出新,以高新技术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疗器械产品使百多安不仅在当地站稳脚跟,成为区域内龙头企业,在国内国际上也打开了响当当的知名度。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可降解心脏支架产品,获得美国、欧盟认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原创抗艾滋病药物——艾可宁,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9)

借力百多安这一“金凤凰”的发展,齐河县齐鲁高新区审时度势,着力引进一大批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入驻高新区,目前已形成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聚效应。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0)

同时,投资20亿元的保利医养健康小镇加快建设,涵盖三甲医院、CCRC社区等配套要素,汇聚优质医疗养老资源,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生态型养生项目。

高新技术方面,先后引进高新项目100余个,打造省会周边最具活力的高新产业聚集区。以山东大学碳纤维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宽原、永昂、新景、中恒景新为代表的碳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北京远航、远望防务、帝森克罗德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以金科集团、山大华特产业园、联东U谷为代表的高品质“区中园”。项目全部建成后,亩均税收将超过40万元。园区已自主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引进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余处,先后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先后引进两院院士葛均波、武强、李术才,长江学者张庆松,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谢东、王昌进等行业领军人才20余人,实现借智发展。

钢铁产业方面,永锋集团依托国际知名机构麦肯锡、罗兰贝格以及中冶建研院,全力谋划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版,瞄准智能制造、智能装配和新材料等前沿领域,规划建设了总投资70亿元的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2 26”通道城市拆除搬迁钢铁项目中,唯一一家原地保留的企业,努力打造千亿级钢铁智能制造生态圈。在化工产业上,以金能科技省重点化工监控点为平台,推动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绿色精细化发展,实现资源“吃干榨净”。

文旅产业融合 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

齐河县境内有63平方公里的黄河北展区,1971年为黄河防洪防凌而建,2008年,国务院批准全面解禁。立足北展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位条件,齐河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之城”的战略构想,高标准编制了《齐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黄河国际生态城总体规划》等规划10余项,实现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建起黄河国际生态城,勾勒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1)

2021年以来,齐河围绕建设享誉全国文旅名县,坚持以文铸魂、以旅兴业、文旅融合,做大做强黄河国际生态城旅游度假区,做精做特生态乡村体验游,加快完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内一流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和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土壤,从民俗中挖掘地方文化生命线”是山东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锋一直坚持的理念,他始终定位“精品旅游”,践行“文旅融合”。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2)

多年来李海锋在齐河这片热土上,先后建设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欧乐堡水上世界、欧乐堡动物王国、齐河博物馆群等“旅游集群”。目前在建的齐河博物馆群项目,仅基建投资就达120亿元,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古建筑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大型文化博览基地。

据统计,近三年,仅文化旅游产业,齐河县共接待游客1600余万人次。

瞄准日韩东盟 打造沿黄对外开放新高地

近年来,齐河县按照国家级标准,打造了经济开发区、黄河生态城两大园区,持续增强招大商、引好商的能力。

齐河县依托山东济铁省会物流园,开通了黄岛港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集装箱运输量全省前四,大宗货物2天可达日韩,并可直达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公铁海”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3)

依托园区承载优势、交通区位优势,齐河县把对接日韩、东盟作为加速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完善“深耕日韩、东盟”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长江以北对接日韩东盟开放发展新高地。

其中,对接日韩方面,在开发区设立10万平方米的“区中园”日韩产业园,为日韩企业量身打造成本低、配套完善的产业园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0家中小型企业入驻。2018年,成立全省第一个县级日韩招商联络处,派驻专人驻外招商,架起了与日韩经贸直接互动的桥梁。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4)

在对接东盟方面,依托东盟国际生态城,每年高标准承办中国(德州)—东盟经贸洽谈活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省市县相关部门与企业代表同东盟各国近百名工商企业界人士一起探讨发展新机遇。近三年,全县对东盟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到32家,完成进出口额3.2亿元,30多家企业与东盟多国建立了贸易往来,齐河越来越成为众多日韩、东盟企业的投资首选地。

讲好人文故事 为黄河文化注入更多齐河元素

奔腾千年的黄河,给予了齐河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齐河坚持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入挖掘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以晏婴为代表的齐文化等地域文化,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绣球灯舞、一勾勾民间曲艺等黄河民俗文化,以及《老残游记》,康熙、乾隆南巡在齐河写的诗词等黄河文学艺术,全面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研究,努力讲好“齐河版”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5)

为使黄河文化拥有更多鲜活的生命力,努力讲好“齐河版”黄河故事,齐河以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全国道德模范、“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等先模人物事迹为引领,提炼出“爱国爱乡、厚德重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拼搏争先”的齐河精神,全县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山东齐河未来规划(齐河之变当)(16)

同时,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优工程,先后推出了《额尔古纳的齐河人》《情满高原》等系列精品力作,让齐河好故事、齐河好声音广传四方,大大提升了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编辑:赵珊珊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黄河客户端。应用商店搜索“新黄河”,下载安装。新黄河,与时代一起奔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