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杀鳌拜(为什么对他大加赞赏)

鳌拜是康熙时代的辅政大臣之一,在众多电视剧中,鳌拜是无恶不为的大奸臣(简直令人发指),在康熙亲政之前,鳌拜依仗军功,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可以说当时的土皇帝。康熙的权利处处受到制约,以至于最后被韦小宝杀死(《鹿鼎记》),但是历史上的鳌拜真的是这么死得吗?

康熙为什么要杀鳌拜(为什么对他大加赞赏)(1)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们,应该对鳌拜这个人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康熙亲政得绊脚石,时刻压制着幼年康熙。

电视上那个满脸络腮胡,身材魁梧,空有一身武力,而没有脑子的鳌拜,在历史上又是怎么一个人呢?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他们家族可以称之为功勋世家,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也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而他本人更是跟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是皇太极的心腹。

等到1667年,康熙大婚满14岁亲政,四辅臣的政制安排理应退出历史舞台。此时,索尼已死,苏克萨哈要求辞职,还政于康熙。鳌拜不甘心退出权力中心,遂裹挟遏必隆,对苏克萨哈发动致命攻击。他诬陷苏克萨哈请辞是“背负先帝”,“别怀异心”,更罗织二十四条罪状,要将苏克萨哈斩首抄家。康熙以“核议未当,不许所请”。鳌拜在殿前对康熙疾言厉色,恐吓要挟,刚亲政的康熙羽翼未丰,无法抗衡鳌拜,苏克萨哈遂被处绞刑。

康熙为什么要杀鳌拜(为什么对他大加赞赏)(2)

苏克萨哈死后,鳌拜的权力达到顶峰:

  1. 蔑视皇帝,飞扬跋扈。他常在康熙面前对部臣高声喝问,还拒绝执行康熙的旨令。

  2. 将朝廷治权私人化。一切政事,鳌拜先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他常把各地奏折拿回家中与亲信议办,几视康熙为无物。

  3. 部分掌握生杀大权。前面提到的诛杀尚书苏纳海等人,以及罗织辅臣元老苏克萨哈罪名致其死等,均是其擅权决杀的得意之作。

  4. 部分掌握人事大权。“所喜者举荐,所恶者陷害”,大力培植私党,对不附己者严厉打击。行政权、司法权与人事权本是皇权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为鳌拜逐次侵占或部分侵占。

    康熙为什么要杀鳌拜(为什么对他大加赞赏)(3)

鳌拜的骄横在清代权臣中也是罕见的,或许只有雍正初期的年羹尧勉强可以比拟。在朝贺新年时,鳌拜竟身着黄袍(黄色是帝王之色,着黄袍是相当跋扈的僭越之举),仅帽结与康熙不同。对康熙造成致命威胁。

最后,康熙列十四大罪状捉拿鳌拜,将他革职籍没、拘禁。

这样的一个结局对于鳌拜来讲还是不错的。康熙虽然罗列了其十四大罪状,但康熙心里清楚,鳌拜之功,无人可比。只是,面对皇权,康熙也不得不捉拿鳌拜,鳌拜最终也毁在了权力争夺之中。这点,只能说他鳌拜没有看清形势,没能及时收手,没能及时交权。

康熙为什么要杀鳌拜(为什么对他大加赞赏)(4)

康熙五十二年,晚年的玄烨记起鳌拜的功劳时,还是大加赞赏的。雍正继位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

康熙为什么要杀鳌拜(为什么对他大加赞赏)(5)

对鳌拜集团的斗争过程中,孝庄、玄烨祖孙相互加深了解,感情更为深厚。其间,玄烨表现出他那一年龄少有的胆略和杰出组织才能,使孝庄满意而欣慰;另一方面,玄烨也从祖母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除去缜密的思想方法,坚决、果敢的作风外,对他印象最深的,是祖母对人处事宽厚豁达的态度。正是在祖母的影响下,他处置鳌拜及其党羽时,运用宽严相济,打击面小,安抚、团结绝大多数朝臣的策略,收到人心安定、朝政稳固的效果。孝庄的言传身教,使玄烨逐步具备了一代名君所应有的宽阔心胸与气度,这不仅在此次斗争中显示出来,在他其后的漫长统治岁月里,无论是平息党派之争,处理二废太子事件,或采取其它重要举措,这种方针、策略依然被保留下来。足见孝庄的智慧、品德与作风,已经体现在孙儿身上,由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