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

潘朝晖/文

成语“斤斤计较”典出《诗经•周颂•执竞》的“斤斤其明”。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

“斤斤”被简单地释为“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碎细小”,估计没人能看懂。

现在很多人将“斤”理解为重量单位,想当然地认为“斤斤计较”是称重量时一斤一斤地跟对方较真,并与“锱铢必较”画上等号。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2)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重量单位一直在变化,通常认为有两次大变革:一次是秦时的统一度量衡,一次是唐初的十进制化。

在唐以前,比“斤”小的单位有:两、锱、铢、垒、黍。(非十进制关系)

在唐以后,比“斤”小的单位有:两、钱、分、厘、毫。(十进制关系)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3)

可见,在先秦讲“锱铢”是比“两”还小的单位,“锱铢必较”自然可以说是“较真”。

而“斤斤”如果理解为重量单位,1斤=64锱,1斤=384铢,显然“斤”比“锱铢”不知大多少,“斤斤计较”在“锱铢必较”面前简直就是大方至极。

所以,按生活常理推论,“斤斤”肯定与重量无关,“斤斤计较”与“锱铢必较”表面看着类似内涵应该大不同。

为了弄明白“斤斤计较”,就必须从“斤”开始研究。

一、关于“斤”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4)

传统认为“斤”是斧子类工具,将“斧斤”深度捆绑在一起。直觉告诉我,这个解释是错的。

单独看下“斤”的甲骨文,个人认为其表意的就是“动作”一一长条形工具的挥舞、击打、劈砍等。这个工具不仅可以是斧钺,还可以是刀剑枪矛戈戟棍棒鞭笞……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5)

费了点眼力,翻到了个“证据”一一《左传》中有载:“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大家细细琢磨,“利兵”是开刃的锋利的金属兵器,如果“斤”是斧类,必然也是“利兵”。而《左传》显然告诉我们,“斤”不属于“利兵”,换言之“斤”是无刃“钝兵”,所以我推断此处之“斤”就是指棍棒之类的工具。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6)

非常有意思的是,“兵”的甲骨文是“双手执斤”,这其实反映了上古先民最初是没有专门的军队,战争(应该叫械斗)工具五花八门,操起农具和棍棒就可以开打。所以,“兵”的造字本义应该是“双手拿着能够挥舞、击打、劈砍的任何工具”,而不是“双手持斧子类工具”。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7)

再讲两个含“斤”字一一“新”和“析”。

“新”的甲骨文表意的是将树上果实打下来用以充饥。

“析”的甲骨文表意的是将树上枯枝打下来用以烧火。

很显然,打果子和打枯枝是不需要使用斧子类工具,用长竿更合理,现在还在用。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8)

再看下“斤”的金文,《汉典》给出了两个,分别是西周早期和战国早期的。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9)

说实话,“斤”从甲骨文到金文的变化是一种“变异突变”,很难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先给出我的观点:金文“斤”是由“殸/磬”简化而来的,借用了“殸/磬”的敲击内涵。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0)

“殸”念sheng1,“磬”念qing4,二者同源,表意的是击打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一一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大多甲骨文“殸/磬”从“殳”(有手)(见下图)。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1)

少数甲骨文“殸/磬”从“斤”(无手)(见下图),因此,打击乐器“殸/磬”与“斤”就产生了关系。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2)

有时,甲骨文“殸/磬”中“石”会简化为“厂”,所以“厂(石) 槌”这个“以槌击石(厂)”动作就成了金文“斤”的变异源头。

所以,个人认为金文“斤”是“殸/磬”的简化版本。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3)

那么,为什么“斤”会成为重量单位?

这就得提到中国古老的杆秤了。华夏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天平杠杆原理,按考古发掘来看,有战国时期楚国的衡器实物出土。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4)

对于杆秤的历史不作进一步探讨,我们只要知道杆秤的称量是寻求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秤杆以支点(提纽)为中心,两端不断地上翘下沉,这种“上下摇晃”是不是象极了甲骨文“斤”所表达的“挥舞/击打/劈砍”的状态?所以,“斤”就跟“秤”扯上了关系。前面讲了,“斤”可以是斧钺刀枪剑戟戈矛鞭笞等一切可以挥舞/击打/劈砍的工具,所以可以说“秤”也是属于“斤”的一种。又因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是十六两秤,所以就将“十六两”称为“一斤”(一秤杆十六刻度)。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5)

小结:

1.甲骨文“斤”表意的是一切能够挥舞/击打/劈砍的工具,更多时用于表达动作。“斤”绝不是现在所认知的斧子类工具。

2.金文“斤”发生了突变,个人认为表意的是“以槌击石(厂)”,是甲骨文“殸/磬”演化到金文阶段时分化出来的简化版。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6)

3.称量时秤杆的上下摇摆很象“斤”表意的动作状态,所以秤杆也可以算“斤”的一种。因为十六两杆秤最常用,所以又称“十六两”为“一斤”(即一秤杆十六刻度)。

二、关于“斤斤”

前文讲到“斤斤”是最早出自《诗经•周颂•执竞》,秦汉以后其实已经不能理解“斤斤其明”为何意了。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7)

要理解“斤斤其明”,必须借助“质(質)”这个字。

“质”的繁体为“質”,目前已知最早的是西周晚期金文。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8)

表面上看,“質”是上“斤斤”下“貝”,与财富有关(即“貝”是貝币)。

正是基于有“貝”(财富),传统就认为“質”的本义是(财物)抵押(即“質押”),《说文》也是这个观点一一以物相赘。

也是基于有“貝”(财富),很多人很容易将“質”理解成“斤斤计较财富”。

前文已讲,如果“斤”是重量单位,那“斤斤计较”无异于“大方”。如果“斤斤”是“击打”,那为什么要击打贝币(财富)?显然,这些在逻辑上都是讲不通的。

在做研究时,最忌的是先入为主,要有发散性思维。

汉字里的“貝”,除了是“貝壳”、“貝币”,还可能是“鼎”,比如:“則”、“敗”、“員”中的“貝”就是“鼎”。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19)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質”中之“貝”应该是“鼎”讹化而来,这样一切就都解释通了。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20)

鼎,在中国古代是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据传夏禹分九州铸九鼎,西周更是规定了“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鼎”代表的是权力,是“贵”;而“貝”代表的是钱财,是“富”。可见,“鼎”和“貝”是有本质的区别。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21)

鼎是青铜器,存在一个“生锈”的问题,为此专门诞生了一个技术工种一一除锈工。

现代考古修复专家在给青铜器去锈时,往往是物理去锈法和化学去锈法相结合。其中,物理去锈法最常采用的是用刻刀、凿子、锤子、錾子等进行锤震,剔除锈蚀,在锤打时,位置要准确,用力要适当。此法虽简便,但容易损伤原器,尤其是铭文和纹饰部分,所以必须细心剔除,并刷扫干净。

先秦时期给青铜器去锈,应该是以物理法去锈为主,在工具更加简陋的条件下,在锤打剔除锈蚀时的难度必然更高,要求自然也更高。所以,对除锈工的要求就是“斤斤计较”,态度要认真,操作要细致。

小结:

1.给青铜器用物理法去锈的过程是“斤斤”。

2.如果这个青铜器是“鼎”,就产生了文字“質”一一“斤斤鼎”,不是“斤斤貝”一一给鼎锤震除锈。

3.除绣后还原了鼎的本色,所以“質”引申为“本体、本真、本原”。

4.因为鼎是身份权力的象征,拿有身份的人或贵重的物作抵押叫“質”。这里其实还隐含了另一层含义一一“斤斤”,就是抵押的人或物任凭对方处置,怎么敲打都行。最典型的是秦始皇他爸秦庄襄王一一子楚質于赵,过得就很悲惨,赢政八岁前也在赵国受尽了欺凌。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22)

5.“斤斤计较”本是“对青铜器除锈工的技术要求”(本是褒义词),后人却误解为“对琐碎小事的计较”(变成贬义词)。

三、关于“斤斤其明”

弄明白了“質”的本义后,再回到《诗经•周颂•执竞》的“斤斤其明”。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23)

细细思量,感慨万千,三千年前的古人真会“歌颂”一一周人用“斤斤其明”来“颂周”,实在是太有文化了。

“斤斤其明”本义是讲“去除了九鼎上的锈蚀,还原了其鲜明本色”,在诗中是借喻用法:一方面是贬一一“商王(特别是商纣王)让九鼎变得锈迹斑驳”,影射“商纣王的天下晦暗不明”;另一方面是夸一一“周天子兢兢业业将天下治理得一片清明,恢复了本来应有的样子”。

这个《周颂》确实高级!

这是今天的闲扯。

图片均自网络,侵删,特别感谢《汉典》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注明:渣渣灰飞

青铜器生锈是真的吗(讲的是给青铜器除锈)(2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