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

据头条曾做过这样一份调查:黄山和泰山哪个更值得去(单选)?投票总人数为4902人。结果不出预料,黄山以3216人占总人数的66%夺冠。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去过黄山,而是因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而选择了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

五岳与黄山景色各有特点,一直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上世纪初安徽黄山市歙县人汪鞠卣据此归纳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五岳是我国山里最美的,从五岳回来后,其他的山都不要看了。而“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黄山比五岳更美丽,从黄山回来,五岳也不要看了。这一通今达古的句子,朗朗上口,从而广为传播,影响广泛!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

实际上,我国地大物博,名山遍布神州大地,自古素有“三山五岳”之说。“三山”指的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三山五岳”是华夏远古传说之地,个个底蕴深厚,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沉淀,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大侠就跟你说说“三山五岳”这些山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五岳”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

1、东岳泰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3)

东岳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泰安,东望黄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泰山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号称“天下第一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首例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项目。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4)

东岳泰山

泰山特色就在于“雄”字,因为气势磅礴称为五岳独尊,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直接道出了泰山的雄伟,无数名人雅士登过泰山,石刻众多,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封禅也是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称作“封”,报地之功称作“禅”相传秦七十二代帝王封禅泰山,给泰山增加了神秘色彩。“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山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自古便被视为是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从夏、商时代开始,各朝代的皇帝登上皇位后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据记载,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定大位,刻石记号。泰山也成为我国古代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句。山上石刻众多,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5)

东岳泰山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6)

东岳泰山

2、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雄踞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交汇处,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7)

西岳华山

华山特色在于“险”字。华山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传说玉皇大帝的女儿三圣母因爱慕凡间书生刘彦昌,与其私结连理,后被玉帝发现,压在西峰巨石下,三圣母石下产子,取名沉香,长大后经仙石指点,执神斧劈开巨石,随母子团圆。神话传说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华山险字。

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8)

西岳华山

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华山以其巍峨180度看华山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华山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9)

西岳华山

3、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0)

南岳衡山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 在南岳衡山,儒释道共居一山、共处一庙的景观,在全国也是独一针二的。隋唐以前,南岳衡山为道教胜地。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南岳独衡山占四处。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第十二六福地洞灵源,都在衡山上。中国第一位女道士——西晋时期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在南岳衡山得道飞升成仙。魏华存升天后,被封为“南岳夫人”。黄庭观位于往南岳集贤峰下,其门额石刻“山不在高”,门联石刻“欲往西池谒王母,且来南岳拜夫人”,可见在当时是颇有名气的。唐代诗人李白在《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一诗中,就有“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之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1)

南岳衡山

南岳佛教文化自古有“一花五叶”、“五叶流芳”之美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如此南岳衡山:“谈中国的佛教离不开禅宗,谈禅宗离不开南禅,谈南禅离不开南岳,南岳是出祖师爷的地方。”位于南岳衡山半山腰的磨镜台是佛教禅宗南宗的祖源,因禅宗七祖怀让以磨砖作镜之举道顿江西马祖道一的故事,而闻名天下。福严寺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是由南岳衡山佛教开山祖师慧思大师创建;禅宗“南岳系”在此开派,其法脉演绎出沩仰宗、临济宗而传遍海内外,被誉为“天下法院”。 另外三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源于衡山的另外一座寺庙——南台寺,故南台寺有“天下法源”的称呼。

南岳衡山儒家的书院文化也相当繁盛,南岳衡山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 南岳衡山的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南岳儒释道共存,三教合一,共荣一山,共存一庙,共值一殿,共敬一神。 南岳独有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相互圆融、和谐相处的社会现象,是历史长期碰撞、包容、影响的结果。 这一现象在山下的南岳大庙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2)

南岳衡山

4、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恒山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秦时“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恒山。《禹贡》曰"太行恒山";《尔雅》称:"恒山为北岳";也就是说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3)

北岳恒山

明后期建的北岳庙是在河北曲阳。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曲阳知县田兰广重修北岳庙竣工,他在撰写的《重修北岳庙之碑记》中说:“大茂在邑之西北,崔蛲截粜,巍然见百里之外”。等等此类记载颇多。北岳庙内还有一块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保留下来的《北岳恒山图》碑刻,也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中期出现北岳改祀之后建北岳庙,清代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古人由此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边关要塞,古城峰烟。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的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并且将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4)

北岳恒山

秦始皇第四次东巡回咸阳时过恒山,汉武帝曾在恒山上埋元玉。传说道人于吉曾在上曲阳泉水上的得《太平经》,即恒山脚下泉水,张角学之未精,发动黄巾起义。八仙之一张果老出没恒山,他是被载入正史的神仙,唐玄宗赐号“通玄先生”。《道教神仙》载,茅山派师祖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汉朝东方朔曾叹“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元朝诗人元好问证大茂山为北岳的诗句:“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扑未散真巧存”。诗人对于恒山的描写,他们大多使用形象思维,认为“山为地之胜,山为地之灵”。有了胜灵之山的蕴育,也就有了“人杰地灵”之说。由于山有灵性,古人信然,所以好山之人多将其引为知己。贾岛、刘因、赵秉文、王世贞、顾炎武等众多文化名人曾游历恒山留下诗词和文章。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5)

北岳恒山

5、中岳嵩山

电影《少林寺》插曲:“日出蒿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有着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体由太室山、少室山两座大山组成,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491.7米,古有“峻极于天”之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6)

中岳嵩山

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嵩山不同于其他四山者,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特殊的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2010年位于嵩山地区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理念被全世界认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7)

中岳嵩山-少林寺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中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夏禹疏九河以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嵩山,五岳之中。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嵩山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8)

中岳嵩山-少林寺

二、“三山”是华夏远古传说之地

传说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因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三山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三山”是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1、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黄山也是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让后人归纳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黄山成为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生态保护完好,动植物众多!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19)

安徽黄山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意境之美。无论是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还是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装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黄山一年四季景各不同,各有千秋,各领风骚!

春天的黄山万象更新。苍山黛石之间,百花竞开,杜鹃花尤为夺目。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到处是一派勃勃生机。黄山一到春天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动听。

夏日的黄山一片清凉。黄山松葱茏如华盖遮阳;云雾缭绕黄山,或轻飘漫舞,或怒涛排空,瞬息万变;瀑布如万马奔腾,泉水如拨瑟叮咚,真乃避暑休闲胜地。满山苍翠欲滴,林间百鸟争鸣,别有一派盛夏的风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0)

安徽黄山

秋天的黄山浓妆艳抹。那青松、苍石、红枫、黄菊……调绘出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立体书卷,美不胜收。黄山秋色,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爽,丹枫似火,草黄果熟。山下已经是浓浓的秋意,而黄山上的秋天还是那样林茂色鲜,鸟语花香,就像是“秋天里的春天”。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1)

安徽黄山

冬日的黄山银妆素裹。漫山遍野的冰雪之花,如冰雕玉琢,晶莹剔透。此时黄山的一大景观,即是雾松。黄山之冬,奉献给您一个童话般的仙境,或许在某一个早晨推窗遥望时,会突然发现窗外已经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像丛丛白色的珊瑚,就像诗人所说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时的黄山一改往日葱茏苍翠的面貌,到处一片洁白无暇的晶体,就像披着无数晶莹剔透的“珍珠”,美丽极了。此时的黄山,就像是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2)

安徽黄山

2、江西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自古就是中国名山。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3)

江西庐山

司马迁是第一个把这座山以“庐山”之名写进史书的,他在《史记》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而孙放则是最早描写庐山和周围地理环境的人,他在《庐山赋》中写道“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当然庐山还有别称,这些别称在其他古书中也有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被记载以前的数万年,庐山就已经屹立在这里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4)

江西庐山

在文人墨客书写庐山之前,庐山传说是修道求仙之山,匡俗(一说为匡裕)先生在这里得道成仙,庐山因此得名匡山,也称匡庐,宋时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的讳,遂而改为“庐山”。修道求仙之事自然是无法考证的传说,但庐山进入文人墨客的眼球,确切时期应该晋朝之后,原因无他,西晋之后中原大地及北方处在十六国、北朝更迭的战乱中,第一次“衣冠南渡”发生,江州(今九江)作为“吴头楚尾”的战略要地,自然是南迁人士的最初落脚地区之一。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5)

江西庐山

此后,还有几次北人南迁,九江依然成为人们最初的落脚地之一,或者作为中转站。晋时南迁到江州的,不仅有士人,还有佛教的高僧大德,庐山山麓清幽的环境,无疑是他们最偏爱的地方了,从西林寺肇基,到东林寺慧远开创净土宗,及至南朝梁,庐山山麓已经是禅林广布了,慢慢的庐山就逐渐被人们重视了。

庐山也因此成为文人墨客偏爱的地方,从本身就是浔阳人的陶渊明,到南朝梁昭明太子,到唐时的李白、白居易,到宋时的苏轼、王安石、周敦颐、黄庭坚、陆游、朱熹,再到近现代的康有为、胡适、郭沫若,总共有1500余位文人墨客登临庐山,并留下4000多首诗词歌赋。其中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6)

江西庐山

3、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7)

浙江雁荡山

在“三山五岳”中,雁荡山似乎有些低调。但回溯雁荡山的历史,才发现雁荡山的珍奇。《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近人以景观区位,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8)

浙江雁荡山

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宋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中形容雁荡山:“峭拔险怪,上耸千尺,弯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唐朝僧人贯休这样描述雁荡山:“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29)

浙江雁荡山

以上可以看出,“三山五岳”个个底蕴深厚,各具特色,千万别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当,有机会一个都不能落下!

谢谢收看!欢迎在留言区对“三山五岳”进行评论,欢迎私信交流探讨。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在哪个省(五岳归来不看山)(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