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一的出路变成了考公(报国无门决定考公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关键信息)

每年临近大考的时候,总会有因为各种因素错失考试机会,或者选错了岗位的考公人,为自己惋惜。有人归因为时间不等人,有人觉得机会是留给“专业选对的人”…… 于是大家就展开了一些关于公考的“网络吐槽大会”,“造词大会”。戏谑,有趣,但自嘲过后,更应该关注这些“段子”背后的真相,不放过一丝机会。

为什么唯一的出路变成了考公(报国无门决定考公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关键信息)(1)

下周就要正式报名了,我们之前讲过国考招录限制较多,但很多隐藏着的机会也不能错过。很多非应届生和专业不对口的“赶考人”发出了“报国无门”的感叹。尤其对于很多第一次考公的小伙伴来说,对于职位选择和条件匹配的问题是一定要系统了解的,知己知彼,才能备考不怠!

选国考还是省考

首先,选择不是绝对的,根据自身情况来做决定。如果自身报考起点较低,没有太多优势,这个时候把“先考上”放在职位选择和区域选择前面。在没有明确岗位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找到可激发自己兴趣或者有专业优势的岗位,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追求来选择,但国考和省考的区别一定要知道。

►就限制条件来说:

国考一般有比较严格的专业限制,大都没有户籍限制,部分特殊职位由于职位需要,对考生的户籍有要求。二是国考学历要求相对高,特别是国家部委,一般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三是国考大部分职位要求是应届生。

省考大部分职位是乡镇职位,没有太多专业限制,但部分地区的特殊岗位有专业或户籍限制。大部分年龄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考生都可报考。

▶就考试时间来说:

国考笔试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年十一月底,也就是说进大四的第一学期就可以报名考试。面试在次年的二、三月份。

省考一般安排在每年三、四月份,面试一般在六、七月份。

考虑到近几年的疫情影响,考试延期,复考待定的情况,备考一定要时刻关注官方公告,职以及位表的变化。合理规划自己的备考时间,尤其,应届生还要兼顾学业、实习和备考,毕业的头1-2年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就福利待遇来说:

国家公务员工资由中央国家财政直管单位发放,整体待遇水平要高于大多数省考岗位。实行阳光工资后,两者的待遇差距在缩小。但各单位的待遇还是有区别,比如统计系统、气象局属于相对固定的工资。

省考岗位有地域、岗位层级上的差异,省直机关<市直机关<县直机关,中心城区在公积金、年终奖上的待遇相对高于偏远贫困地区。

▶就发展前景来说:

国家公务员因为属于垂直管理部门,提拔通常是在内部系统中进行,异地调动任职的可能性较小,晋升速度和晋升空间都相对有限。

在省公务员中,选调生、公务员可以通过调动、遴选的途径往上级机关调动,甚至还可以跨部门调动,所以未来的发展有无数种可能。只要内心坚定,到最基层锻炼几年再考回来,就像拳头要缩回来才能更有力地出击。

六步筛选职位表

报名选岗,学会看职位表是基础门槛,尤其是国考,职位表没有正确筛选,没看明白,还是有可能出现“报国无门”的情况,那我们把职位表筛选条件分为六个步骤来看。

▶看专业—国考和省考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国考的岗位基本上都是会限制专业的,而省考80%的岗位会不限专业。

▶看学历——通过职位表可以看到大专能够应聘的岗位基本没有,地市级以下的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部委单位及其他副省级以上的岗位则是需要研究生。同时,需要注意,不光要毕业,还需要有学位证才能够报考。

▶看政治面貌—这也是国考和省考的一个重大区别,国考又一定比例职位限定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大家选择的时候你要注意自己是否满足身份条件。

▶ 看基层工作年限—我们这里将整个岗位分成两类:第一类就是应届毕业生;第二类则是除应届毕业生以外的,就是需要两年及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

一般的应届毕业生限制就是两年内未就业,即使处于在职状态,只要你的单位没有给你交社保那也是可以报考的。

再者就是基层服务年限的设定,如果岗位中要求有,那必须是要满足才能够选择的。

▶看是否限制户口—有的岗位会限制户口,而户口和落户地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贵阳市是你考上之后你的户口户落到这个城市的,而如果限制条件在备注里面要求了本地户口那么就只能贵阳本地户口才能考的。

▶看技能

有一些岗位是需要满足英语四六级级,如果没有则是报不了的。

符合报名条件,选择合适岗位后,是否要是自己学习还是接受系统培训?如果你的时间允许,我的建议是,最好接受系统培训,公考的笔试需要进行系统学习训练刷题找体感,如有你是初次备考,是有必要体验沉浸式学习的,给你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思路,一次学习,终身受用!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国考报名时合理选岗,充分备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