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虫虫(虫虫的季节请配合孩子的)

夏天来了,又到了观察各种小生灵的最佳时节孩子天生喜欢动物,各种小动物都能引发他们无尽的探索渴望,但对于老母亲来说,有些小动物可算不上可爱,甚至还有些恶心家里有一个喜欢蠕虫和软体动物的小妞是什么体验?对于孩子的这种“恶趣味”又该怎样应对?让我们来看看豌豆妈妈的这篇分享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儿童玩虫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儿童玩虫虫(虫虫的季节请配合孩子的)

儿童玩虫虫

夏天来了,又到了观察各种小生灵的最佳时节!孩子天生喜欢动物,各种小动物都能引发他们无尽的探索渴望,但对于老母亲来说,有些小动物可算不上可爱,甚至还有些恶心。家里有一个喜欢蠕虫和软体动物的小妞是什么体验?对于孩子的这种“恶趣味”又该怎样应对?让我们来看看豌豆妈妈的这篇分享吧!

妈妈“恶心”,孩子“宠”

你会允许你家孩子玩蚯蚓鳝鱼小虫子等软体动物吗?对于不少妈妈来说,黏糊糊软塌塌的软体动物,实在是不太招人喜欢。比如我的闺蜜,就快被孩子的恶趣味气疯了,给我打电话,噼里啪啦控诉了好一番她女儿“胆大妄为”的行为,她说骂也骂了,吼也吼了,就是阻止不了她女儿玩。吼了骂了的结果是:当面不玩,却背着她偷偷玩,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孩子反而学会了耍心机。

这样的“恶趣味”,其实我们家女儿也一样有。最开始,我也觉得滑溜溜的,真恶心,不过后来强忍着也就习惯了。

对小动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眼里“恶心”的小动物、小生灵,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非常可爱。我永远记得孩子第一次看到毛毛虫时,眼睛里闪着的光。毕竟,有喜欢小兔子的孩子,就有喜欢小虫子的孩子。

女儿一岁左右的时候,每天带她去菜场买菜。走到卖水产的地方,她是一定要爬下手推车,去玩水产摊子的水产品的。泥鳅鳝鱼抓在手上,滑溜溜的,缠在手上像蛇,不知道她是不怕还是不知道怕。久而久之,和摊主都混熟了,买别的鱼,见她喜欢,就笑眯眯地送她两条小泥鳅带回家,继续玩。

这一次,因为疫情,一直待在乡下,更是有了大胆探索的机会。

姑妈种菜,她就去泥里翻蚯蚓,找蜗牛。一边翻一边捡,捡到了还跟它们说话。有一次还把家里两个小侄子带上了,到土石堆里去翻蚯蚓和爬爬虫,装到奶粉罐里,拿给我看……接受程度比较低的麻麻请谨慎想象。

作为一个普通老母亲,我承认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崩溃的,只能躲得远远的。而这个小妞却轻轻柔柔地抚摸它们,把它们当成她的小宠物。

渐渐的,我努力克服心中的不适感,尝试着去靠近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娃,这才发现,她并不是光把这些小动物当作宠物去爱护,同时也在观察它们,完成一次次小小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顺应天性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高质量陪伴

对于她的探索,虽然我看着这些蠕动的虫子,还是不免有“膈应”的感觉,但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不阻止,不吼叫,不责骂。原则上的事情,我也会给她立规矩:第一,危险的、有毒的东西不能玩;第二,伤害小动物的事情不能做。

第二点是比较难的,因为孩子不太能区分为什么小鸟吃掉小虫子就是对的,但我伤害小虫子就是错的;为什么夏天打死蚊子就是对的,但故意踩死一只路过的七星瓢虫就是错的。但随着慢慢长大,孩子会学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其实在保护孩子天性这方面,我比较赞同孙俪和邓超的做法。有一次他们带孩子去农场玩,俩兄妹参观完农场后,看着毛茸茸的可爱的小鸡,突发奇想,要自己孵小鸡,想看是不是真的可以从鸡蛋里孵出小鸡。孙俪虽然觉得幼稚可笑,但还是全力支持俩兄妹的想法,并带他们一起试着孵小鸡。她为孩子准备了孵小鸡用的一应用具,每天一起记录,一起观察,一起见证小鸡孵化的神奇过程。没想到真的孵出了小鸡!而且十六只鸡蛋只损失了一只鸡蛋,孵出了十五只小鸡,非常的成功,她自己也觉得好神奇。也许,天性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高质量陪伴。

我有时候也会怕脏、怕麻烦,比如孩子趴在地上观察小虫子的时候,衣服就经常脏到无法直视;比如孩子伸手摸鳝鱼,结果却被溅了一身水。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忍住冲动,不去吼娃,虽然屡屡被憋出内伤。

有时候孩子会提出心中不切实际的小想法,比如把虫子养在家里,如果不能满足孩子,至少应该给他们一个变通的办法,不要责骂怒吼,让探索的小火苗不知不觉熄灭。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认为:玩也是成长,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的。既然“干坏事”是必然,那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把“坏事”干在明处?或者陪着他们一起“干坏事”呢?

陪玩是“夹带私货”的好机会

女儿和小动物玩的过程,我尽量参与其中,陪伴她一起玩,这样老母亲就可以夹带私货了。首先,我们在和一种虫子或软体动物玩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我们学习过的单词和句子。实物联想是最具体的、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学得最快的。

晚上睡觉前,我会找些小动物的科普动画片和绘本给她看,让女儿对软体动物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展现。

我还会借助这些小动物锻炼女儿的表达能力。比如先让她仔细观察一个她喜欢的软体动物,然后用语言把这个动物的特点介绍给我听,再描绘它的一些细节。通过这种方法,孩子既锻炼了语言输出,也强化了对这种动物的了解。

不光如此,孩子的博物馆启蒙也是拜虫子所赐。有时间的时候,我就会带她去自然博物馆看标本,很多关于软体动物和虫子的知识,也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玩是孩子天生的权利,丹麦作为一个国家,竟然把“玩耍”一词写进新修订的丹麦幼儿教育法中,用立法的权利,保障孩子“玩”的权利。

在汪曾祺《夏天的昆虫》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只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我突然发现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文并供图/豌豆妈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