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爱尔兰会脱离英国吗(北爱尔兰为什么没有从英国分离出去)

北爱尔兰会脱离英国吗(北爱尔兰为什么没有从英国分离出去)(1)

爱尔兰人口总数约460万人,其中,80%以上是爱尔兰人,其余主要是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等。

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

公元前6世纪,凯尔特人陆续从中欧入侵爱尔兰,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字和语言,建立起许多小王国,成为现代爱尔兰人的祖先,但未能形成统一国家。

1169年英国入侵爱尔兰。1541年起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

但爱尔兰的原住民,即凯尔特人,与英格兰人之间长期存在矛盾。

当英国发生内战时,凯尔特人暗中支持反对党。当英国与欧洲发生战争时,凯尔特人与英国的敌人合作。

1845年因为马铃薯欠收问题造成爱尔兰大饥荒。

英国政府在能进口美洲粮食的情况下却未提供太多协助,造成爱尔兰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让许多爱尔兰人对英国产生不满,独立运动由此开始。

1919年爱尔兰议会以“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发布了单方独立宣言,但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1921年英国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成为永久中立国。

双方达成《英爱条约》并于1922年获得各方通过。

根据该条约,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而被新教徒控制的北方6郡则选择留在英国。

爱尔兰从此处于南北分治状态,北爱尔兰问题也由此开始。

1949年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建国,但同时英国议会通过《爱尔兰法案》,重申对北爱尔兰的主权。

1955年爱尔兰加入联合国。

次年爱尔兰共和军重新在仍属英国的北部6郡开始活动,英国政府对其引发的暴力冲突极为头痛。爱尔兰共和军是致力于武力统一爱尔兰的北爱尔兰准军事组织。

1973年北爱尔兰就北爱归属问题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大多数人愿意留在英国。

但以新芬党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坚决主张脱离英国,以实现南北爱尔兰的统一。

北爱尔兰会脱离英国吗(北爱尔兰为什么没有从英国分离出去)(2)

为什么北爱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势”的层面

美国及爱尔兰对英国北爱问题的介入大大增加了解决的难度。

北爱尔兰问题的发展和最终解决与美国一直有莫大关系。

美国的爱尔兰后裔是北爱尔兰民族派的主要支持力量。

1845年至1852年爱尔兰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大饥荒”,7年间爱尔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

除病死、饿死外,还有接近200万人移居美国,他们构成后来支持爱尔兰独立的最大一支海外力量。

爱尔兰裔美国人对北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支持使其得以长久坚持。

前总统克林顿即是爱尔兰裔,他对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正是克林顿在1998年谈判最后时刻的斡旋,才促成了《复活节协议》的达成。

此外,围绕北爱尔兰问题,英国和爱尔兰之间一直存在主权争端。爱尔兰支持北爱脱离英国实现爱尔兰南北统一。

在此背景下,爱尔兰共和军对英国政府的暴力活动不断升级,1990年代达到顶峰。

1993年英国和爱尔兰签署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唐宁街协议”,双方同意通过协议和合作的方式结束爱尔兰的南北分裂局面。

爱尔兰政府同意修改其宪法中有关北爱领土问题的条款,但表示应将其作为整个政治解决的一部分。

该协议设定了若干框架,成为北爱和平进程正式启动的标志。

1994年在北爱尔兰进行了长达25年的暴力活动后,爱尔兰共和军发表声明,实行“无条件的和不限期的”停火。

1995年英爱两国政府宣布达成 “新框架协议”,其内容包括建立一个北爱议会,拥有有限行政和立法权;两国承诺修改关于北爱地位的法建;根据北爱多数人意愿决定北爱的地位等。

1998年英国、爱尔兰及北爱两派等冲突各方终于达成一项旨在结束长达30年流血冲突的历史协议。

根据该协议,北爱尔兰继续留在英国,但将与爱尔兰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北爱将成立新议会和负责协调同爱尔兰关系的“南北委员会”。

同时,英国和爱尔兰都将修改宪法,英国废除《爱尔兰法案》,爱尔兰放弃对北爱的主权要求等。

5月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和爱尔兰共和国举行历史性全民公决,并分别以71%和94%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上述北爱和平协议。

“力”的层面

英国的政治影响力不复当年,使其对北爱的吸引力和控制力都大幅降低,不易掩盖或转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矛盾问题。

北爱尔兰问题集中在宗教歧视方面。

在北爱尔兰内部,历史上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歧视和抑制延续下来,并且愈发严重。

除新教徒一直独揽政权外,在社会福利和教育方面,天主教徒也一直受到多种限制,如因学校采用新教仪式而使得天主教徒的孩子无法接受教育等。

这些分歧使得北爱尔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界限非常分明,如同存在两个社会。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冠于全球的综合实力压制了这些矛盾,反抗势力也无力改变现状。

但战后的英国不比从前,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弄得虚弱不堪的英国,无力再打一场国内战争,被迫于1921年与爱尔兰临时政府签订和约,承认爱尔兰南部26郡为“自由邦”。

即使如此,该和约仍然遭到爱尔兰共和军部分领袖和战士的坚决反对,他们立即宣布自己不再属于自由邦,选出了自己的领袖,并展开了争取南北爱统一的武装斗争。

不过当时在北方6郡,由于英国几个世纪的移民,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后裔已占多数,他们坚决主张北爱留在英国,这使北爱的“独派”力量弱于“统派”力量。

正因如此,英国政府认为,北爱尔兰的归属应由北爱尔兰全体居民决定。

从1968年起,主张北爱脱离英国的天主教徒与愿意继续留在英国的新教徒以及英国当局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

英国政府既无力靠自愿力量、和平手段使对手放下武器,也无力靠非自愿力量、非和平手段使对手缴械投降,只有凭借不断让步的谈判力求解决争议。

当然,爱尔兰也没有足够实力迫使英国放弃对北爱的主权要求。双方在力量对峙上形成平衡对峙。

“策”的层面

英国政府在北爱尔兰问题上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导致问题不断升级和激化。

爱尔兰南北分治以来,英国政府没有意识到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北爱尔兰寻求自治权的行为一直采取强硬态度和“以暴制暴”的做法。

为消弭北爱地区民族主义(“独派”力量)和联合主义(“统派”力量)之间的冲突,英国政府采取了“隔离”策略。

首先,根据《英爱条约》安排新教徒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并通过不公正地划分选区的做法,使得新教徒能够长期保持这一优势。

这一做法直接导致1921年新选举出来的12名“独派”天主教议员拒绝向北爱尔兰议会宣誓,转而向爱尔兰议会宣誓。

其次,收回了地方议会加入自由邦的权力。

“隔离”策略使得对天主教徒的歧视进一步恶化。受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一些北爱尔兰青年组成北爱尔兰民权协会,走上街头要求废除对天主教徒的歧视做法,给予天主教徒以平等权利。

该运动最终由于民族派和联合派的冲突,演化成一场大规模的民族骚乱。

英国政府于1969年派军队进驻北爱尔兰,但是由于军方采取了偏袒联合派的做法,不仅没有消除骚乱,反而导致骚乱的进一步升级。

1972年,英国收回了北爱尔兰的自治权,对其进行“直接统治”,并解决了一些民权运动的要求。

但是,持续发生的暴力冲突证明英国政府的策略对北爱尔兰问题已经难有作为。

北爱尔兰会脱离英国吗(北爱尔兰为什么没有从英国分离出去)(3)

问题的解决

直到1997年新工党赢得大选,年轻的布莱尔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政纲。

具体到北爱尔兰问题上,“第三条道路”主张以分权为核心,采取更为灵活和务实的政策,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双方存在的分歧。

首先,在谈判问题上采取不设前提条件的做法。之前在保守党执政的18年里,保守党一直以爱尔兰共和军交出武器为前提,导致和谈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布莱尔改变了这一立场,采取在谈判的同时共和军平行解除武器的折中做法。

其次,赋予北爱尔兰政府以更多自主权,建立一种“联邦式分权”和“分权式联邦”的双层政府与地方的关系。在这一结构中,北爱尔兰政府享有特殊地位,其行政和立法权力将大于苏格兰和威尔士议会。

第三,建立更为平等的北爱尔兰族群关系。由民族派和联合派组成跨族群和党派的联合政府。采用“单一可转移投票”制,即依据各党比例分配议会议席,在给予选民更多选择的同时实现党派平等。

在国际层面上,布莱尔政府同爱尔兰就领土主权问题进行谈判,促使爱尔兰修改宪法放弃对北爱尔兰的主权要求,为北爱尔兰问题消除了最大的外部障碍。

同时利用美国爱尔兰裔对北爱尔兰党派施加影响,推动和谈进程。

1999年北爱议会选举产生权力共享(由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联合组成)的北爱地方政府执行机构,正式吸纳新芬党进入北爱地方政府。

英国议会上下两院相继通过了地方管理权力法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该法案后,完成了向北爱地方政府移交管理权力的所有法律程序。

12月北爱历史上第一个由原先对立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联合组成的地方政府开始运作,标志着英国政府对北爱长达27年的直接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当日,爱尔兰议会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决定正式放弃对北爱尔兰长达几十年的领土要求。

通过创新建立一个有更高权益弹性的制度,可以让利益冲突各方都能作出妥协,放弃原有的激进极端立场,避免只有国家分裂才能实现的相对平衡。

——摘自拙著《国家统一的系统演化动力》

北爱尔兰会脱离英国吗(北爱尔兰为什么没有从英国分离出去)(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