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心结与感悟: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心结与感悟:道德经第四十五章(1)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真正圆满的东西反而看起来像是有缺陷,但是其作用却不会衰竭,这是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那么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还有很深的含义。什么才是最成功最圆满的状态?并不是100%的完满,比如说“花未全开月未圆”往往被我们认为是最美的境界,为什么?因为如果一个事情发展到极致,就意味着下一步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所以最佳的状态反而是还没有达到、但是已经接近圆满的时候。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心结与感悟:道德经第四十五章(2)

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在西方艺术中典型的断臂维纳斯雕像,也是一个例证。如果把双臂接上,反而失去了那种美,怎么看都不合适,“缺陷美”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瑕不掩瑜,在一块玉上如果没有斑点,看起来总会不自然,这就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当然如果引申到人的身上,就会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一个越是有大成就的人,越不会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反而总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值得去学习和提升,所以他也就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越来越精进。反而那些小有成就就自吹自擂的人呢,觉得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好像自己已经达到了极致一样,对于这种人,我们就只能一笑了之了。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心结与感悟:道德经第四十五章(3)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盈”就是满,“冲”就是冲虚。一个越是聪明智慧的人,就越是谦虚谨慎。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越是知识充盈的人,越是表现得谦逊谦虚,觉得自己不足,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其用不穷”,这样他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他的作用也就无穷无尽了。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心结与感悟:道德经第四十五章(4)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一个越是正直的人,外在表现得越是随和,不会跟别人针锋相对,外圆而内方,内心很有原则,但是外在跟别人的沟通和衔接却更顺畅和谐,这才是“高人”。“大巧若拙”,做艺术品也好、写诗作画也好,最高明的境界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并不是多么圆滑世故才是高明的,真正高明的反而是质朴无华,少一些套路心机,多一些朴实自然,这才是最高明的。

“大辩若讷”,“讷”我们在这里需要理解为谨慎的意思,孔子说“敏于行而讷于言”,真正辩才高明的人,反而说话非常的谨慎,轻易不会与人针锋相对,但是说出的话虽惜字如金,却能直击要害,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心结与感悟:道德经第四十五章(5)

“躁胜寒,静胜热”,这里的“躁”是运动的意思,运动可以战胜寒冷,而安静可以让我们抵抗炎热。所谓“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这是表面的意思,其实这句话是说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安静、冷静,这样就可以战胜急躁、浮躁、暴躁、狂躁,所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也就是老子在最后总结的这句话“清静为天下正”。一个管理者、统治者、领导者,只有时刻保持内心的清净安宁,才能引领天下走上正道。同样对于个人而言,“清静为天下正”也是一种人生的修为。

我是李家和,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一起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