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

祈求风信,以利航海。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宋代官方留下的珍贵的石刻记录。泉州民间的海上祈风圣地,除了通远王祠,还有顺济庙,即现在的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当时,这座妈祖宫规模已经很大,有三殿、三门、两廊、两亭。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1)

泉州天后宫

其实,妈祖在宋朝时期,只是草根神明,地位不高。当时泉州最出名的海神就是通远王,其祭祀活动由地方官亲自主持。妈祖祭祀仪式却没有记载。相比之下,通远王更具官方色彩,而妈祖则是草根神明。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2)

通远殿

一、妈祖降世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湄洲岛上的一户人家新添一个小女儿。之前,他们已经生育一儿五女。这个小女儿就是前面文章提到的闽林始祖林禄第二十二世孙女,后来被海内外亿万民众所尊称的妈祖。

妈祖降生的时代是盛世中国的文治盛世。大宋王朝一统天下,神州大地欣欣向荣。

那时候,湄洲岛隶属泉州府。

宋朝时期,我国航海技术算是世界一流。1974年泉州后渚出土的宋代大木船曾震惊世界水密舱技术、防水防锈技术以及指南针、望天尺等工具在当时都是最先进的。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3)

泉州古船

然而,航海技术的先进并没有减少渔民对于神灵的信奉。每逢遇险之时,商客和水手们唯一的精神寄托,莫过于祈求海神的庇佑了,也唯有依靠对超自然力的信仰才能增强征服海洋的信心。妈祖的民间信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相传妈祖的原名为林默,又称默娘。我想,妈祖的原名也许是“林末娘”或“林尾娘”。用闽南方言讲,默、末、尾是谐音,又因为这个小女孩是林家最小的女儿,这样的名字更符合群众的起名习惯,叫起来也顺口。如果是“默”,用闽南话和莆仙话叫起来都很拗口。或许后来的文人觉得叫“林末娘”“林尾娘”的人太多、太俗,没有个性,就改为谐音的“默”,并为她的出生增添了传奇色彩:“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似嫌世间多悲泪。”

妈祖的原名不是本文考证的重点。她那跌宕千年而又生生不息的传奇命运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才是我们要关注和思考的。

据传,妈祖从小灵通六路神游八方。十六岁那年,她初次显灵。有一天早晨,父亲带领兄长出海打鱼,妈祖陪伴母亲在家中织布。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4)

刘涛饰演的妈祖

时过午后,天气突变。妈祖担忧父兄安全,默默祈祷恍惚之间,她看到海上狂风恶浪,涛声震天条小船若隐若现。突然,一个浪头打来船上两人翻船落海。妈祖一看正是自己的父亲和兄长,赶忙伸出双手抓住父亲,用牙齿咬住哥哥的衣角,奋力游向岸边。

这时,母亲见到妈祖神色异样,以为女儿生病,连声呼唤。妈祖下意识张口答应母亲松开哥哥的衣角。从冥想中醒来,妈祖意识到哥哥性命难保痛哭不已:“阿爸救起来了,阿哥掉到海里死了”。

父亲脱险归来,所述与妈祖梦境完全吻合。从此,岛上渔民开始惊叹少年妈祖的神奇本领。从此,妈祖声名远播。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5)

妈祖大病一场。病好后,她立志“施惠于黎民,拯救于海难”。哪里有海难,哪里就有呼唤妈祖的声音,而她总是应声而至,履狂涛而无所惧,历九死而终不悔。

呼唤妈祖的声音越来越多,而她沉浸睡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终日不吃不喝。有一天,妈祖在扶危救难中长眠不醒,羽化升天,时年二十八岁。这一年是公元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6)

妈祖羽化升天图

动人的传说往往掩藏了历史的真实。在同时代的文献中,有关妈祖的身世记载相当简略。或许如民间传说所讲,妈祖的确出身于渔民家庭,但她不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少女。宋代文人笔记和地方志里,用“巫媪”“里中巫”这样的字眼记载妈祖的真实身份,说她是北宋一位女巫。

那时候的女巫并非希腊神话里骑扫把的恶妇。在古代,那些掌握治病疗伤技术的人,能够观望天空预知天气并根据经验可以通晓自然的人就是巫师。女巫被称为“智慧之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宋代沿海地区巫风盛行,这些记载很可能是真实的。然而,妈祖只是众多巫女中的一位,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并长盛不衰呢?关键是妈祖不但法术高强,而且品德高尚。民间至今流传着莱屿长青、祷雨济民、挂席泛槎、化草救商、解除水患、恳请治病、驱除怪风、铁马渡海等神秘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把妈祖神化了,但核心内容是耕作播种、治病救人、铺路搭桥、祈风祈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妈祖生前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7)

至今,湄洲岛上的渔民仍感念妈祖“燃屋为灯”的故事。相传一天夜里,两艘渔船相撞。渔夫纷纷落水。妈祖搭救不及,点他房屋,为落水的渔民指引方向。妈祖大义之举感动了乡亲们,渔民们纷纷出钱、出力,帮助林家重建家园。

二、海上女神的晋级之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生活在海上的人们,心中铭记着在危难之时妈祖给予的救助。妈祖羽化升天后,岛上的渔民感其恩惠,建庙祀之。一代代传承下去。

妈祖第一次受到官方认可,归功于宋徽宗。《宋会要辑稿》记载:公元113年,宋徽宗赐封“顺济”二字作为妈祖的庙额名号。

那么,妈祖到底为朝廷做出什么贡献?宋徽宗为什么赐给庙号?文献没有记载,我们无从得知,只能从故事中初见端倪。

北宋末年,朝廷破大辽,伐田虎、王庆,征方腊,军费开支大增,财政匮乏,又值金兵开始向南挺进。宋徽宗决心利用海上通道,扩大海外贸易,以补国库之不足。

宣和五年,宋徽宗派船队前往高丽等国。一路上风平浪静,不到一个月,船队就顺利到达朝鲜半岛。回国时,船队满载着各种货物一路顺风过了竹岛。快到黑山时,忽刮东南风,狂风暴雨向着船队扑面而来,桅折舟倾。船员人人恐惧,进退不得,偌大的船队眼看就要被海浪吞噬在茫茫大海之中。

情急之中,几个信仰妈祖的渔民冒着大风大浪跪拜船头,呼唤妈祖的名字,祈求平风息浪,保佑船队平安回国。

不多时,风浪稍停。船员以为妈祖显灵,奋力前进,躲过一劫。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8)

船队回到京城时,宋徽宗召见使者,并详细询问出使情况。使者汇报海上遇难险情,并谏诏封妈祖。

宋徽宗准奏,即下诏赐“顺济”庙额。

宋代的礼制,女神晋升之路很像三部曲:赐封庙额、晋升夫人、加封为妃。妃是最高一级。因为皇天后土,天是皇帝,大地是后,而海洋最多只能是妃。宋代礼制如此,天后的称呼要到清代以后才出现。

泉州海运发达而沿海渔民又多有信仰妈祖的习俗。朝廷就顺水推舟。

东方大港出神女。进入南宋,妈祖信仰开始兴盛,地位有两次重要提升:第一次是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以后不久,加封妈祖为灵惠夫人;第二次是宋孝宗加封妈祖为灵惠妃。这与朝廷重视海运贸易有直接的关系。

宋高宗赵构一段话意思很直白:“商船缴纳的税收最为丰厚,如果措施得当,所得数以万计,这是我在意她的原因。”

公元1196年前后,妈祖在泉州的第一座顺济庙建成,即顺风以济之意。庙址在泉州城南门(德济门)外,是番舶客航聚集之处。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9)

天后宫主体格局形成于宋代,历代均有修,现正殿和寝殿留有宋代石质建筑基础,木构件多为清代按原貌修建。

天后宫坐北朝南,占地7200多平方米。建筑主要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后殿、东西轩、东西凉亭和梳妆楼等。大殿和寝殿最有特色。

正殿又称大殿、天后殿,是供奉天后圣像的地方,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高12米;面阔五间,24.60米;进深五间,25.60米。重檐歇山顶。殿内装饰古朴精致。后照壁保存一幅清代《敕封天上圣母图》大型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10)

后殿面阔七间,35.10米;进深四间,19.80米;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前檐设廊,硬山顶。屋顶雕塑精美。

天后宫不远处就是市舶司。南宋的市舶司,相当于今天的税务局、港务局、海关总署等多职能机构。船东、商贾需在此登记货物明细,缴足税金以后才可放洋出海。到岸货物也需登记缴税才获准销售,否则就是走私贩私。妈祖顺济庙是商人们进出办事的必经之路,进庙拈香礼拜,奉献供品,卜算一番吉凶运途,然后出南门(德济门)启碇扬帆,去圆自己的发财梦想。顺济庙称得上是风水宝地。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11)

南宋中后期泉州进入黄金年代,海外贸易额占到全国总数的三成以上。经济地位之重要,绝不亚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经济繁荣往往与宗教兴盛相伴相随,妈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晋升的。此后数十年间,妈祖屡屡受封,但宋代皇帝对妈祖的赐封大都抽象含糊。

三、元朝力推的“泉州神女”

人世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进入元代,通远王信俗迅速衰落。元政府明文规定:不许破费政府银两祈风雨祭祀海神通远王。当时,一位诗人描写了通远王庙的凄凉景象:“哀猿依讲席,饥鸟下生台。”昔日的繁华已逝,只有哀猿、饥鸟流连残垣断壁之间。

如果说妈祖顺济庙建于泉州是地利,那么妈祖在元朝的兴盛则属天时。其实,对待财富,忽必烈与前朝的宋高宗一样务实。历代王朝中,鼓励海外贸易,蒙元政府做得最为彻底,《元典章市舶则法》明确表明鼓励贸易的政策方向:不论官员、商人、富户都可以拥有船只从事海上贸易营利。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海外贸易利益巨大。元朝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自然不能放弃泉州的作用。

那么,务实的忽必烈为什么冷落前朝的海神通远王呢?因为通远王具有宋朝官方色彩,蒙元初定江山,消除前朝记忆十分必要。如果宋朝捧起来的通远王依旧占据海神地位,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之下的“汉人、南人”,就会生“故国之思”。另抬一神,护元朝之国,为本朝的海外交通贸易服务,更有利于巩固元朝的统治。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12)

元朝疆域

问题是,哪位海神更有群众基础呢?

元朝将百姓分为四种人:蒙古、色目、汉、南,基本上按照蒙古征服的顺序排列的,征服早的地区,当地人的地位高。金的灭亡比较晚,所以金朝境内汉族、契丹等族划为汉人,地位比较低。最晚征服的南宋地位更低,南宋人也就是南人,地位最低。排在第二位的是色目人,基本上是中亚、中东人,之所以称为色目人,大致有两种解释:一是说中亚、中东的民族复杂,统称为“各色名目”人;二是说这些民族多属于白人,眼珠不是黑的,所以称为“色目”人。

当年海外贸易,往往是蒙古贵族投资,色目人做经理。船员多为闽南籍汉人。闽南船员信仰妈祖。虽然妈祖是前朝的海神,也是汉民族的海神,但考虑到海上贸易利益,蒙元朝廷认为这样一位深得民心的草根海神是不能扼制的。

于是,蒙元朝廷大加推崇这位“泉州神女”。

从夫人提升至妃,妈祖的地位达到一个高点。但是,神的世界里也存在人为的男尊女卑倾向。按照宋代封神规律:封王、称妃是同一级别,但是实际祭祀规格却相差很多。

公元1281年,忽必烈诏封妈祖“护国明著天妃”。在宋代妃的称号前面增加一个“天”字,让妈祖成为天神。虽然妈祖是汉族人,但是天神是没有种族划分的。

此后几十年间,元朝数次加封妈祖,封号长达十二个字,甚至远远超过宋代。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13)

公元1329年,天津,妈祖庙。

一支特殊的进香队伍进庙拜谒。他们来自元大都,身负皇帝重要使命,开始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进香之旅。

为首官员是当朝天子近臣—翰林直学士布尼雅实理和国子监祭酒宋本。他们此行身份是“天使”,代表皇帝呈献祭文。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进香之旅,途经淮安一苏州一杭州一绍兴一温州一福州一湄洲等重要港口,终点是泉州。他们在沿途拜谒十五座妈祖庙,总行程近万里,需耗时半年以上。

为什么元政府如此靡费资财,劳师动众呢?

元朝定都北京,带来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吃粮问题。要养活京师众多政府机构,就要建立有效的运输网络。元朝中期建立起高效的海上漕运线,到天历年间,每年运输量稳定在两三百万担,足以供应京师,但是这一年,海上运粮船队事故频发,损失巨大。据统计,当年的运输损耗相当于前五年的总和。这就是皇帝委任天使沿途进香拜谒天妃庙的原因。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14)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天使呈献以皇帝口吻写成的祭文,沿途十五座庙,一庙一篇,绝无雷同。尤以《祭湄洲庙文》《祭泉州庙文》辞藻华丽,气势恢宏。

十月二十戊申日,湄洲庙御制文曰:

惟乾坤英淑之气,郁积扶與,以笃生大圣。炳灵于湄洲,为天地广覆载之,为国家弘治平之化。特命巨恭诣溟岛,虔修崇祀、秩视海岳,光扬今古。于戏休哉!

十月二十五日癸丑日,泉州庙御制文曰:

圣德秉坤极,闽南始发祥。

飞升腾玉辇,变见蔼天香。

海外风涛静,寰中麟凤翔。

民生资保锡,帝室借匡襄。

万载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从以上两篇御制文的内容分析比较:对湄洲庙,皇帝肯定其地钟灵,因而出生了这位神祇,从宗教意义加以颂扬;对泉州庙则认定其“闽南始发祥”的地位,以“民生资保锡,帝室借匡襄”的高度,从政治经济意义加以表彰。

此后二十多年间,这样高规格的祭祀持续了五次。大大提升了妈祖的海神地位。

妈祖终于从众多神明中脱颖而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泉州海外贸易造就了海上女神。妈祖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妈祖有多少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妈祖生在莆田(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