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已找到(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找到了)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已找到(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找到了)(1)

图为认亲现场。公安部提供

7月13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近期,公安部技术比对会战专班发现线索后下发指令,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公安机关密切协作、扎实工作,成功找回电影《失孤》的被拐儿童原型郭新振(男,现年26岁,原籍山东聊城),并顺线侦查,抓获了当年拐卖郭新振的一男一女2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扩线深挖。

7月11日,山东、河南两地公安机关在山东省聊城市为郭刚堂、郭新振一家人举行了认亲仪式。离散24年的家庭终获团聚,团聚现场,一家人紧紧拥抱。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已找到(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找到了)(2)

听说消息后,电影《失孤》主演刘德华也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并呼吁大家支持打拐行动。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已找到(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找到了)(3)

24年寻子路,他骑坏了10辆摩托

1997年9月21日,在山东聊城一农村,27岁的郭刚堂结婚三年,儿子郭新振2岁5个月零17天。因为开拖拉机搞运输,郭刚堂家的经济条件在村里还算殷实。

那天他忙完,赚了大几十元钱心里还挺高兴,但回家时,看到门口围了上百号人,“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想着是不是我小子出意外了,这时一位老人家过来拉着我的手说,郭新振被人贩子拐了,要我不要担心,赶快先想办法找孩子。”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已找到(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找到了)(4)

此后,郭刚堂开始了寻子之路。20多年间,郭刚堂总计骑行超40万公里,除新疆西藏内蒙外足迹遍布全国,收集上万名失踪人口信息。他四处打探孩子的消息,仅寻子启事就印了8万份,送到全国各地派出所向警方求助;他也曾有一个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线索本”,记录着从各地侦破的打拐案新闻报道中的线索,“哪里解救了被拐的孩子,我就根据地址哪个人办的案去找”。

他下定决心要找到孩子,但寻子之路却并不顺利。在《失孤》电影中,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寻子睡过桥洞,遭遇欺凌,险些车祸,而这些都是郭刚堂的亲身经历。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已找到(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找到了)(5)

《失孤》剧照

郭刚堂在随身携带的一本寻子日记中记录了曾经的艰难,他在日记里写道:“2009年6月17日,摩托车一个侧翻将我摔出去约6、7米远,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双手抱头,只是把头盔前面的玻璃摔碎了,没有伤到头部。”

孩子的丢失,改变了郭刚堂的人生,也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为了找孩子,家里一度举债几十万元,他至今仍保存着一个记账本,上面是为找儿子向亲戚朋友借钱的详细记录。电影《失孤》的导演彭三源曾对媒体表示,郭刚堂原本在农村是非常能干有想法的人,1997年家中就有拖拉机,如果不是因孩子被拐卖,说不定他能干出大事业。“但这些年他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寻找孩子,他的人生可以说完全被人贩子毁掉了。”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已找到(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的儿子找到了)(6)

过去24年间,郭刚堂为寻子骑坏了10辆摩托车

“团圆”行动帮他和儿子团圆

“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见证了郭刚堂十余年来的寻子之路,张宝艳还记得,2009年,郭刚堂找到他们求助,自从那时起,只要这位父亲外出寻子,“宝贝回家”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会为他提供帮助。

随着近十年网络的快速发展,2010年后,郭刚堂开始逐渐改变寻亲之路更加依赖网络寻人,多年寻子之路,也让郭刚堂认识了不少寻亲之人,他思考着如何为这些人提供更多帮助。2012年,他创办天涯寻亲网,2014年创办聊城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专门收集整理发布寻亲信息,为失去孩子的家庭提供寻亲帮助。

民间力量在不断点亮郭刚堂的世界,官方亦在采取行动。

2009年起,公安部持续开展打拐专项行动,当年的立案数高达6500起,创历史新高。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惩治依法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这是打击拐卖的一记重拳。

2016年,公安部建成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这是官方首个收集发布失踪儿童信息的专业平台,依靠“团圆”系统,公安每年找回的失踪儿童从百余人向近年来四千余人攀升。

今年1月,公安部聚焦拐卖儿童积案,部署开展“团圆”行动。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近年来刑事侦查技术提高,大数据和高科技广泛应用,公安部门查找失踪被拐人员的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尤其是DNA检验技术和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寻找被拐儿童的效率大大提升。

6月1日,公安部刑侦局集中公布3000余个免费采血点和联系电话,呼吁被拐儿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员尽管到采血点采集血样,以便查找失踪被拐人口。

也是在这一次“团圆”行动中,郭刚堂迎来了人生转机。

山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李民介绍,2000年DNA技术刚开始应用于打拐工作时,聊城公安及时采集郭刚堂夫妇的DNA信息入库比对,随着技术发展,又多次补充完善他的DNA数据,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孩子郭新振之前从未被采集过DNA信息,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比中。

“6月中旬,案件取得新进展,在河南发现疑似郭新振下落,通过采血进行DNA比对,最终确认了郭新振的身份。”李民说。

如今在漫长的等待之后,郭刚堂终于与孩子团聚。在导演彭三源看来,是迎来了人生新的开始。张宝艳为郭刚堂找到孩子而感到高兴,这不仅源于郭刚堂多年的努力,也归功于警方不懈的坚持。24年,如今郭刚堂已满头花白,曾经“只有在路上,我才是一个父亲”的郭刚堂,终于得以真正找回人生的圆满。

重读本报记者采访“宝贝回家”创始人张宝艳

骨肉分离的遗憾和痛楚,“宝贝回家”寻子公益网站和志愿者协会的创始人张宝艳见得太多——同样有着丢失儿子遭遇的她,对痛失爱子的父母们的心情感同身受。

1992年,只有5岁的儿子被张宝艳的母亲带着去商场,一转身功夫,祖孙俩就走散了。“我母亲找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孩子,她跑到我单位告诉我‘孩子丢了’。我当时就吓蒙了,觉得天都塌了下来。”张宝艳说。

幸运的是,张宝艳当晚就找回了自己的儿子。

有了这段可怕的经历后,张宝艳开始关注儿童走失、被拐的信息,也帮一些寻子的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张贴寻人启事、报警。可是后来,她发现这种方式太原始,效果也不理想。2006年,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张宝艳和丈夫秦艳友决定建立一个纯公益性的寻子网站。在志愿者的建议下,张宝艳把网站的名称改为“宝贝回家”。2008年,张宝艳在家乡吉林省通化市成立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张宝艳几乎每天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被拐儿童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帮助下回家的信息。她用风轻云淡的语气,讲述每一个走失儿童家庭破镜重圆的故事,简单又克制。

点击链接,重读报道:

“宝贝回家”创始人:寻亲是与死神赛跑,“二娃”的故事让我心碎

来源:新华社、公安部刑侦局、南方都市报

编辑:伊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