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循环解剖图解(孩子也能看懂的)

我发现有一类童书是孩子的兴趣远远大于成人的,那就是关于人体认知的书。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特别想了解身体方面的知识,这时候聪明的家长就会借助绘本来为孩子讲解。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绘本已经满足不了其深入探索的需求了,那就需要更专业一些的书籍了。

《太喜欢探秘人体了2》可以帮助家长解决难题,这本书瞄准的是大众群体的知识盲区,把知识难点用图解的形式呈现纸上:从人体的每一寸骨骼肌肉,到每一个组织脏器,再到每一个系统循环,形象又详细地解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惊叹:原来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体,居然拥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生命奥秘!简直是进化的奇迹!

体循环解剖图解(孩子也能看懂的)(1)

自拍封面

这本书的作者是坂井建雄,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教授。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曾任东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教授助手、副教授,自1990年起任现职。主要研究人体解剖学、肾脏、血管和间质细胞学、解剖学史、医学史等,其有关解剖学的著作很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太喜欢探秘人体了》系列为畅销全日本的科学入门必读书籍。

体循环解剖图解(孩子也能看懂的)(2)

作者简介

为什么作者的科普书如此高产?

原来,在作者的职业生涯里,很长时间从事教学工作,教学内容是给医学生和其他从事医疗工作的学生们教授解剖学,把人体有多么神奇、多么有趣分享给学生们,使原本枯燥的一件事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们学习解剖学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乐趣。久而久之,作者在解剖学领域的影响力也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作者编写的解剖学教科书。

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

简单总结一下,这本书帮成人解答了五大类问题:Why、where、what、how和Yes or No。举例:为什么年龄越大皱纹越多?为什么人会打嗝?构成骨骼的主要骨头都分布在哪里?骨头起到什么作用?低血压、高血压意味着什么?指甲上的白点意味着什么?肺是如何获得氧气的?胆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脾脏被切掉也没关系,是真的吗?我想这些问题乍一听,可能觉得不难回答,可是想要科学地回答,还需要专业的学问才可以。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我认为是图。整本书采取了左文右图的排版方式。我给家里6岁孩子读这本书时,边读边去右侧图里找一下相对应的部位,指给他看。孩子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毕竟,每个孩子天生就有读图的能力,只是有些字不认识,需要家长帮忙给出生僻字的发音。

体循环解剖图解(孩子也能看懂的)(3)

通过图把两种相似却不同的器官作比较,也能增进读者的理解。比如作者在第7页画出来手心和脚心的的结构的不同,人类与大猩猩抓握方式的不同,有料有趣又难忘。

体循环解剖图解(孩子也能看懂的)(4)

写在最后:

非虚构类作品,众人的印象是相对枯燥,但这本《太喜欢探秘人体了!2》可以让孩子甚至大人建立人体的基本知识架构,尤其对于喜欢探索又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而言,这本书是他们了解人体的窗口,值得认真且反复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