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所以戊戌变法又称康梁变法。他们两个一同设计了这次变法,变法失败后又一起逃亡。他们两人既是战友,又是师生关系,他们患难与共,一起经历了生死劫难,按说他们的关系应该非同一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历了太多的事变,短短几十年间,就经历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北洋政府统治,其间还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复辟逆流。社会的急剧变化对他们二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康有为一直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而梁启超却与时俱进,很快接受了民主进步思想,并能跟进步势力站在一起。因而师生二人首先在思想和政治立场上发生分歧,这种分歧当然影响了他们的师生关系,于是他们从亲密战友和师生竟然变成了仇敌。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1)

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梁二人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在变法中配合非常默契,这一时期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很亲密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他们之间的分歧始于流亡日本期间,而他们的最后分裂实际是在张勋复辟期间,当时康有为不仅坚决支持张勋复辟,而且甚至成了张勋复辟的领军人物。而梁启超自始至终都反对复辟,并且还参加了段祺瑞为司令的讨逆军,在段军中做了参赞。师生二人,站在了对立的两个战线上,而且还是两个战线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2)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实际上是各种势力并存的时代,北洋政府虽然名为民国,其实是封建军阀掌权。清帝虽然已经退位,但是还住在紫禁城里,北洋政府还为他提供银两,使皇宫里的人们仍然维持奢侈的生活。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力量虽然没有掌握政局,但是有相当的势力,而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人物开始走向历史的前台,此人就是张勋。张勋时任安徽督军,虽然已经进入民国好几年了,但张勋还留着长长的辫子,他的士兵也都留着辫子,他因此被称为辫帅,他的部队因此被称为辫子军。很显然,他和他的士兵的辫子是为清王朝留的。他一心想着要复辟帝制。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3)

为了复辟,张勋在徐州召开了多次会议,联络各地有复辟倾向的督军,当然张勋不忘多次请来康有为,跟这位保皇党的领袖经常一起筹划复辟事宜。这样张勋和康有为,一文一武,共同成为了复辟帝制的领军人物,而康有为实际上成了复辟的精神领袖。复辟还未成功,康有为就草拟了《拟复辟登极诏》等十多道诏书。当张勋带兵进到天津的时候,曾经有所犹豫,康有为立即致书张勋,催促他赶快行动,免生滋蔓。张勋带兵进京并控制北京以后,立即密电康有为进京“襄助大业”,康有为立马化装成农民从南方赶到京城。宣统帝刚一复位,就大事封官,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4)

梁启超一度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自从变法失败,他们一齐流亡日本,并组织保皇党。在保皇问题上,师生发生了分歧。康有为是坚定的保皇分子,并是保皇党的领袖,而梁启超却并不认同保皇。当时孙中山等同盟会成员也流亡日本,梁启超甚至有跟革命党合作的意愿。梁启超还在《清议报》上刊载谭嗣同的《仁学》和日本人柴四郎的《佳人奇遇》,而这两本书都有明显的革命倾向。康有为非常反对,命令梁启超毁掉重印。

康有为去欧美游历,梁启超发表了更多的倾向革命的言论,跟康有为的思想相距更远。康有为得知后强令梁启超远离革命党。梁启超在老师的压力之下,虽然未能跟孙中山合作,但是他却在很多文章里表达排满思想,他认为清朝入关即是中国亡国之日。他同时还极力倡导破坏主义,力倡民权和共和。对于梁启超的革命倾向,康有为非常愤怒,甚至因此引起头痛病发作。康有为于是以“决绝”相威胁,逼迫梁启超放弃自己的思想。梁启超无奈,只好违心地给老师发电,表示自己的悔过之意。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5)

辛亥革命胜利后,梁启超开始拥护共和,此时的他不仅在思想上跟老师决裂,在政治上也不再受老师的领导,他跟康有为只有一层师生关系。梁启超在袁世凯政府里做了司法总长,但是袁世凯称帝,他却坚决反对。虽然康有为也反对袁世凯称帝,但他们师生二人反对的角度是不同的。梁启超是从拥护共和的角度反对袁世凯,而康有为是从拥护宣统帝的角度反对袁世凯,康有为已经愚顽到只认旧主子了。

袁世凯被迫退位以后,中国面临新的选择。康有为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一文,主张宣统复辟。梁启超再也不能忍耐,于是第二天就发表《辟复辟论》,跟他的老师针锋相对。此文一发,表明师徒二人已经在思想上分道扬镳。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6)

让康梁二人彻底决裂的还是张勋复辟事件。如前所述,康有为是复辟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而梁启超却坚决反对复辟。张勋带兵进京,控制了北京城。段祺瑞跑到天津,梁启超极力劝说段祺瑞起兵讨逆,于是段祺瑞在天津组织讨逆军,并自任司令,梁启超被委任为参赞,成了段祺瑞的首席幕僚。梁启超为段祺瑞起草了各种文电、通告,他自己也通电表示反对复辟立场。在通电中,他说:“此次首选造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他所说的“大言不惭之书生”,其实指的就是他的老师康有为,为了反对复辟,他不惜跟老师撕破脸皮。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师生吗(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对师生)(7)

张勋复辟在段祺瑞讨逆军的强大攻势下,不堪一击,张勋败逃,宣统帝只好再次宣布退位。梁启超以英雄的姿态进入北京,并被任命为财政总长,而康有为却因为附逆被通缉。但是仰赖高超的逃亡技术,康有为得以脱身,但是从此对自己的学生耿耿于怀,他写诗咒骂梁启超,有很多朋友也指责梁启超对老师太过分。但梁启超却说:“师弟自师弟,政治主张则不妨各异,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也。”

梁启超虽然得罪了老师,在政治上跟老师对着干,但在私人关系上,梁启超对康有为却一直执弟子礼。1923年,梁启超得知康有为到天津,即写信请老师来北京小住。但康有为却不肯去,梁启超多次亲自前去拜谒,最后得到老师的谅解,师生重归于好。梁启超不愿因为老师改变自己的政治信仰,但又信守尊师传统,真是一个有原则、有道德的人。

作者:土老帽

参考文献:

赵立人:《康有为》,广大人民出版社,2012年

耿云志:《梁启超》,广大人民出版社,2008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