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传统制作工艺(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遗文化特色产业)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1日讯(记者叶飞艳)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公司枣阳粗布传习所内,张其华坐在织布机前,双脚踩动踏板,双手灵活地将木梭来回穿过上下两排棉纱,经纬交错间,一批白绿相间的布匹在手中慢慢铺展,呈现在记者眼前。

张其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这是历史瑰宝,不能让它失传。”张其华和她的家人,多年来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到第六代,将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遗文化特色产业。

老粗布传统制作工艺(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遗文化特色产业)(1)

张其华在制作枣阳粗布。

粗布不“粗”,一匹布72道工序

枣阳手工粗布,又称老棉布、老土布、手织布、家机布等,它使用枣阳当地种植生产的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手摇单锭纺车、木质脚踏织机等工具纺织而成。

“枣阳地区纺织的历史悠久,经考证距今已有6200多年历史。枣阳粗布完全传承了传统制作技艺。”张其华告诉记者,“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是枣阳民间世代传承的一种手工纺织棉布的技艺,整个过程全由手工操作完成,具有纯手工操作、工序复杂、技艺高超、传统植物印染等特点。

轧花、弹花、搓棉条、纺线、织布、染布……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从棉花种植到织成布匹包括72道工序,其中主要的核心工序有17道,非常复杂,十分考验耐心。

小时候,张其华的女性长辈大多都会织布,她从小听着织布机的吱呀声,枕着粗布制作的枕头长大,也对织布产生浓厚兴趣。渐渐的,张其华发现,因手工织布工序十分繁杂,加上纺织技术的迅猛发展,枣阳手工粗布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也濒临失传。

“技艺的传承需要市场。”从2005年开始,张其华与刘大友夫妇开始琢磨用市场化的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并将它发展为现代纺织品牌。他们在武汉市洪山区注册成立了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公司,寓意做枣阳粗布的百年文化、百姓产品、百年品牌,并将项目传承基地落户在了洪山区。

老粗布传统制作工艺(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遗文化特色产业)(2)

2021年11月,百布堂参展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

代代传承,枣阳粗布成国家非遗

张其华的婆婆、今年95岁的王义林老人是“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耳濡目染下,刘大友、张其华夫妇也成为枣阳粗布的“守艺人”。两人从20多年前便开始在全国各地学习整理这一技艺。在他们的推动下,2021年6月,“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2年以来,两人一边向母亲学习,一边积极教学。由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公司所在的洪山区出发,从树起“百布堂”品牌,到广开培训班,先后在武汉、枣阳等地建立了8个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基地。每年面向社会免费培训、传授纺织技艺,还与妇联联合建立了妇女双创基地,为妇女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同时,百布堂枣阳粗布传承人团队除了积极参展深圳文博会、上海进博会、海南消博会、武汉文旅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外,还多次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社区行”全国巡展活动,大力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今为止,张其华先后让女儿、侄儿、侄媳、农村留守妇女以及社会爱好者3000人以上学会了传统粗布纺织技艺,使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利用,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至第六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布堂还对“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传统织布机进行多次改良,今年最新设计的新式织布机更加便携,还可折叠。上面印刻着王义林总结的织布口诀:“身坐朝王殿,面对五凤楼,上下龙开口,左右凤点头,单手穿日月,双足定乾坤。”

老粗布传统制作工艺(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遗文化特色产业)(3)

2019年10月,百布堂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参展中华服饰秀。

贴近生活,老布织出现代新意

“非遗要见人见物,更要走进生活。”在“老布新做”的理念下,枣阳粗布已经走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在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公司产品展示区域看到,由枣阳粗布制作的产品有服装、粗布凉席、高端家纺等居家用品,也有布艺玩偶、香包、文创手机壳等手工艺品。产品色泽饱满艳丽,图案变化多端,花色简洁明快,给人以一种清新的线条美。张其华介绍,枣阳粗布产品不仅具有质地柔软、不起褶皱、富有弹性、不起静电等特点,还具有夏季吸湿沥汗、冬季贴身保暖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家纺、服装、婴幼儿用品及工艺品等领域。在自然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主流的当下,枣阳手工粗布纺织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百布堂在武汉市已开专卖店30家,全国专卖店105家。

老粗布传统制作工艺(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遗文化特色产业)(4)

枣阳粗布产品。记者叶飞艳 摄

要传承更要创新,张其华提出“老布新做”的研发理念,在原材料研发上与省农科院合作,在产品设计加工上与武汉纺织大学及湖北工业大学开展合作,对织布工艺、花色、工具不断创新,使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百布堂枣阳粗布传承人团队先后复原完善了植物染料染色工艺,本真性传承手纺手织手染色织布工艺、简易图案提花布,创新定制图案手织字画等新品。

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湖北省首届非遗时装秀活动中,由百布堂制作的17套枣阳粗布非遗时装,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将传统技艺融入当下设计,令观众惊艳不已,被镌刻于时光中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魅力。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