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

万圣节就要到了,尽管不是中国传统节日,不过气氛比较欢乐,关键是商场可以趁机做促销,你们懂的,所以大家也很热情。

万圣节必备物品之一,就是南瓜灯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1)

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常节部生根,叶柄粗壮,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质稍柔软。叶脉隆起,卷须稍粗壮。花萼筒钟形雌雄同株,果梗粗壮,有棱和槽。瓠果形状多样,因品种而异,外面常有数条纵沟或无。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

南瓜是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的植物。中美洲的原住民在4000多年前创造了玛雅文明,这个农业文明的基础是建立在玉米、南瓜和菜豆上的,他们驯化这些植物,为人类粮食作出了卓越贡献:不但营养好,还能充饥。

受万圣节以及推广万圣节的消费文化影响,一提到南瓜,我们脑海中浮现的肯定是扁圆形、表面一瓣一瓣的棱,鲜艳橙红色外表的大型果实。

对普通读者来说,葫芦科不如改叫瓜科……除了葫芦,这一科尽是各种瓜:丝瓜、黄瓜、冬瓜,南瓜、西瓜、甜瓜,日常瓜类一网打尽。

南瓜大约在16世纪,即明朝传入中国。之所以叫南瓜,是因为它先被欧洲人带到东南亚,又从东南亚传入我国。中国人最早以为南瓜来自日本,所以叫它倭瓜,又叫东瓜。搞笑的是,日本人以为南瓜来自中国,所以叫它“唐茄子”。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2)

南瓜花,左雄右雌

全世界有27种南瓜属植物, 栽培种有5个,即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美洲南瓜、墨西哥南瓜、黑籽南瓜,中国主要引进了前3种。

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的果实外形无法概括,你想让博物君给你具体讲它们什么样,那是不可能滴!简单地讲,中国南瓜可以统括我们日常叫南瓜的南瓜。哎,这句话太绕了。

欣赏一下长相任性的中国南瓜们,此刻博物君只想静静: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3)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4)

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就是笋瓜,新疆人可能对笋瓜不是特熟悉,但说其中一种大家肯定吃过:金瓜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5)

金瓜看上去就是一个迷你小南瓜,饭店喜欢把它蒸熟,里面装上虾仁、糯米等各种羹菜,有时候叫南瓜盅,有时叫金瓜盅。无所谓,反正金瓜就是南瓜。

如果以为印度南瓜只有金瓜这一种形态,你就太天真了,请欣赏金瓜之外的其他印度南瓜: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6)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7)

最后一个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比较毁三观,博物君敢保证你们十个有九个都认得它、吃过它,但都不知道它是南瓜,它就是——

西葫芦,新疆人一般叫它葫芦瓜。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8)

没错,我们包包子包饺子、做糊塌子、醋溜、烧烤的葫芦瓜,其实是如假包换的南瓜。你仔细瞅瞅,它的叶子和花,跟南瓜是不是没啥区别……

而且,博物君跟大家讲,西葫芦才是南瓜属的模式种,也就是说,南瓜属植物的代表不是万圣节灯笼大南瓜,而是西葫芦,人家才是南瓜属的老大。

葫芦瓜是典型的美洲南瓜,然而,跟所有南瓜一样,美洲南瓜可远远不止葫芦瓜一种形态,下图中的全是西葫芦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9)

现在该你们大伙想静静了。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10)

那么顺带讲一下,为啥人类过个万圣节,非要去祸害南瓜?那是因为南瓜比其他植物都适合做灯笼。

万圣节这个节日历史悠久,古凯尔特人认为万圣节是新年的开始,万圣节前夜,鬼魂会在世间游荡。人们扮成鬼魂的样子,彻夜不眠,让它们无法识别人类,也就不能荼毒人类。

人类的所有节日都会演变,万圣节逐渐演变成天主教节日,今天它更多地成为一个狂欢节,大家吃吃喝喝,开开PARTY,扮扮鬼怪——其实都是古人巫术祭祀的残留习俗。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11)

万圣节的另一个古代习俗也被保留下来:扮鬼游荡的时候,古代欧洲人喜欢端上一根小蜡烛,用挖空的萝卜、芜菁之类植物块根当做烛台。

祸害萝卜的历史终结于16世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来自美洲的南瓜带到欧洲栽培。南瓜显然比萝卜好用得多:体型大,好掏空,容易雕刻造型,颜色模样也漂亮。

萝卜从此解放,南瓜成为人类在万圣节的唯一指定“鬼混”伴侣,不但做灯,还做南瓜派吃,是典型的万圣节点心,物尽其用。

西葫芦是南瓜(葫芦瓜竟然是南瓜)(12)

那为啥不用葫芦瓜做灯呢?亲,你动手做一个试试就懂了……

文/ Eva

图/360图库、wikipedia

编辑/Ev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