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

作者:诺基亚小鲨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吴哥窟远比我想象中更震撼。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

第1天

第一部分、吴哥窟的基本定义

关于吴哥窟的概念,可能不少朋友可能会产生2个误解:第一、到底什么是什么才是吴哥窟(容易混淆),第二,到底什么是濒危世界遗产。

首先聊第一点,吴哥?吴哥窟?吴哥寺?大吴哥?小吴哥?吴哥城?吴哥王朝?吴哥古迹群?其实在199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的是吴哥(Angkor)。但是“吴-哥-窟”这响亮的三个字已经被我们叫习惯了。 其实,吴哥窟(Angkor wat)=吴哥寺=小吴哥,是单纯指的这座神庙,大吴哥=吴哥城,则是在吴哥寺旁的皇城(通王城)的别称,而吴哥(angkor)=吴哥古迹群,指的是今柬埔寨暹粒周边大大小小多处吴哥王朝古迹的广义总和,因此,作为世界遗产的吴哥,涵盖了多个寺庙遗址。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

(吴哥古迹群的各种石雕艺术)

不少朋友以为世界遗产只是指的吴哥寺或者吴哥寺加吴哥城,有点类似于误把“南部非洲”误当做“南非(南非共和国)”的情况。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目录上写的是angkor(吴哥古迹群),而非angkor wat(吴哥窟),并且在暹粒市区及郊区多个古迹点入口均有世遗的logo,世界遗产地的景区logo是非常严谨的。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

(吴哥寺angkor wat主体建筑)

然后说一下第二点,什么是濒危世界遗产(提到这个概念,因为十几年前吴哥曾经被列濒危)。单从字面理解,不少人会产生误解,会觉得濒遗是遗产的重中之重,已经到了珍贵和稀有得快消失的地步。其实这个头衔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黄牌警告”,如果该国继续做出损害该遗产的行为,比如修建不合适的现代设施破坏该遗产的景观线,或者该遗产突遇损毁而修复不利等因素。“濒危”这块黄牌警告就会变成一块“红牌警告”,即除名。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

(除名-前遗产德国德勒斯登易北河谷)

下一个被担心的应该对象应该是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它命运多舛,原本在1979年是全世界最早评出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但由于各种保护不力等问题,2003年被列入“濒危”名单,在加以改进之后重新恢复正常,但是不幸的事再次发生,2015年一场八级地震摧毁了加德满都谷地大部分古迹,于是它再次被列入“濒危”名单,让人担忧的是现在的修复工作没有那么顺利。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5)

(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杜巴广场)

但同时也有摆脱“濒危”而回归正常的遗产,比如本文的主角吴哥古迹群,由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柬埔寨国内陷入混乱的战争,没有能力对古迹进行有效保护,多处古迹甚至成为了军队驻扎的要地,(至今在巴肯寺的遗迹上都能看见很明显的大弹孔)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濒危遗产,随后来自中、法、英、日、印等十几个国家的组织对其群进行了援助性修复。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6)

比如,中国修复了茶胶寺、周萨神庙、柏威夏寺等,印度修复了塔布隆寺,日本修复了巴戎寺、十二塔庙等,2004年,世遗大会宣布将吴哥从“濒危”目录上移除,恢复成了正常的文化遗产。列入“濒危”不仅是对保护遗产不利的警告,更是呼吁全人类团结起来抢救它的信号,这才是初衷。

中国的长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尼的婆罗浮屠、印度的泰姬陵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7)

(万里长城)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8)

(泰姬陵)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9)

(婆罗浮屠)

第二部分、吴哥窟的背景知识

吴哥窟历经劫难得以重现,缘起于两个人:中国元代的地理学家周达观以及19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周达观1296年年出使吴哥王朝,惊叹于当地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一年后回国撰写了《真腊风土记》,几百年后,亨利穆奥根据书中记载,探险到了今天的柬埔寨暹粒一带,发现了沉睡在丛林里的古迹,可惜他在丛林里染病去世,他的弟弟第二年根据日记和手绘图出版了《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吴哥古迹惊艳了全世界。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0)

(亨利穆奥,周达观)

接下来简单聊一下吴哥王朝的历史。由于古代东南亚诸国的信仰和疆土变动复杂,因此在这里只能精简精简再精简地做一个微型科普讲解。

1)柬埔寨的主体民族是高棉族,高棉族是古代东南亚地区强大的民族,在鼎盛时期的疆域甚至囊括了今天的柬埔寨全境、泰国、缅甸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的一部分,可以说,如果要选出一个在东南亚古代史上最强盛的政权,没有之一,那一定是高棉帝国。与高棉人长期以来有战争关系相互侵占的两只力量分别是占婆(古越南的一部分)和素可泰(古泰国的一部分),他们相互吞并,相互战争,各种亡国,各种光复。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1)

(占婆国的高棉风格寺庙:美山谷地,又名圣子修道院)

2)高棉人建立的古代政权大概分为4个阶段,大致上的时间对应阶段:中国汉代到南北朝时期对应的叫扶南,与隋朝到唐早期对应的叫真腊,与唐宋元对应的叫吴哥,与明朝至今对应的叫金边王朝。

3)扶南和真腊是高棉人的两股力量,最早的王朝是扶南,后来真腊越来越强打败了扶南,接下来进入高棉人三足鼎立的局面:扶南的末代皇子逃到了爪哇岛,经过多年积淀建立了强大的夏连特拉王朝,这个王朝历史上记载不多,但是它的君主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2)

(婆罗浮屠)

4)扶南这股力量逃到爪哇岛后就火速踩热了地盘,发展成了古代印尼那条线,而此时打了他们的真腊也分裂成了2个政权:陆真腊和水真腊(一个内陆,一个沿海),水真腊出了个很奇葩的国王(有兴趣可以去翻翻东南亚历史,这里不叙述了)得罪了夏连特拉的国王,于是夏连特拉国王把水真腊的太子抓来当质子(就是人质的意思,通常被抓为质子到后来的都很牛,比如中国古代的嬴政),这位小皇子成年后回到母国,统一了两个真腊,建立了吴哥王朝,他就是阇耶跋摩二世。

5)吴哥的国王都带“跋摩”二字,在高棉语里是“宝座”的意思,因为在高棉国,每一个国王都被认为天上的神下凡来执掌人间。吴哥王朝时期的王室世系表很乱,大量发生高棉族内部皇族实力篡权、权臣篡位、或者被外族灭掉然后又复国等情况,吴哥王朝公认的两位杰出君主是苏耶跋摩二世(修建小吴哥)和阇耶跋摩七世(光复国土,重建大吴哥,疆土扩张到最大)。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3)

(集美美术馆里的阇耶跋摩七世像)

第三部分、各处神庙图解

一、罗洛斯遗址群三大寺(王朝早期未定都吴哥前的三个代表性建筑)

1、比列科寺(PreahKo),因为前面有三尊神牛石像,所以俗称神牛寺(在印度教神话中,公牛南迪是湿婆的坐骑)。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4)

(比列科寺)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5)

(比列科寺前的神牛“南迪”石像)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6)

(和神牛寺风格较像的豆蔻寺,供奉毗湿奴)

2、洛雷寺(Lolei),耶输跋摩一世后来发现了巴肯山这块更适合建立王都,各种原因之下放弃了修建洛雷寺。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7)

(洛雷寺局部)

3、巴孔寺(Bakong),它的主塔形态特征一眼就能辨别,是吴哥寺中央塔的“细长”版,更尖耸。自从巴孔寺以后,营造寺庙的规模越来越大,当然这也和逐渐上升的国力有关。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8)

(巴孔寺)

二、巴色占空寺(BakseiChamkrong)

也译为巴云寺,是在吴哥城外护城河对岸的树林中矗立着一座规模很小的寺庙,往往被人忽略,若非在此处约好半小时等突突车司机接我门,也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它是曷利沙跋摩一世祭祀先父耶输跋摩一世建立的祖宗神庙,祭祀的主神是湿婆,寺庙主体由红砖建成,建在三层台基上,比较陡峭,偶尔有见游客攀爬,我去爬过,很陡峭,有点吓人,体力不好最好别上去,它不像吴哥寺那样有辅助的铁楼梯。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19)

(巴色占空寺)

三、柏威夏寺(PreahVihear)

在这里是顺便说一下柏威夏寺,严格说柏威夏寺不属于吴哥古迹群,它是独立于吴哥古迹群以外的另一处世界遗产(柬埔寨共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吴哥古迹群、柏威夏寺、三波波雷古寺),柏威夏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建筑险峻而壮观。从暹粒开车过去大约要4个小时,路程较远因此游客较少。在扁担山摩艾丹崖顶开凿石制寺庙是异常艰难的,以至于这位国王到死都没有见到神庙完工,更夸张的是,历经吴哥王朝13代君王,大约耗费200多年,这座供奉湿婆的神庙才完工(小吴哥才花了35年左右),个人猜测柏威夏寺和接下去要聊的巴肯寺有一定关系。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0)

(柏威夏寺鸟瞰)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1)

(柏威夏寺平面图)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2)

(柏威夏寺的精致雕刻)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3)

(柏威夏寺中央圣殿的门楣)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4)

(柏威夏寺坍塌的石柱)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5)

(站在柏威夏寺的峭壁可以俯瞰柬埔寨平原)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6)

四、巴肯寺(PhnomBakheng)

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地区(今暹粒范围),此时的建筑形制慢慢有了帝国气质,不再像以前的地方小王国了。他选择了巴肯山作为自己的寺庙,巴肯寺建在通王城南旁边的山地上,山不高,但是周围很平,站在山上可以俯瞰柬埔寨平原,今天作为游客的我们还可以站在山顶远眺小吴哥。(顺便提一句,从山脚到山顶,我没看见有厕所,所以想去看日落的朋友最好自己早点准备)

看来这位君王很喜欢居高临下的地势,然而柏威夏寺所在的山崖太过于陡峭且不在吴哥范围内,所以这位君王并在生前见到神庙落成,而是耗费心力建造了巴肯寺。因此两座寺庙在很多地方有类似的情结,但是建筑结构截然不同,柏威夏寺属于“中轴线”型,巴肯寺属于“庙山“型。后者在吴哥王朝的神庙里见得比较多,因为是要用来象征印度教的圣山须弥山meru。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7)

(柏威夏寺和巴肯寺的平面布局方式差异)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8)

(站在巴肯山上俯瞰大地)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29)

(从巴肯山半山腰往下俯视)

巴肯山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吴哥王朝的伊始,此时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石像也开始昂扬挺拔。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0)

(巴肯山的石兽)

巴肯山的断壁残垣留存着巨大的弹孔,柬埔寨内战时期这里曾是军事据点。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1)

(巴肯寺中央塔的断壁残垣)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2)

(我们现场测绘回来以马克笔上色的巴肯山石雕)

五、吴哥寺(angkor)

吴哥寺又名小吴哥,是吴哥古迹群的精华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说,吴哥窟留给世人的文化财富比起古罗马和古希腊还要伟大。吴哥窟是高棉民族的精神图腾,也是柬埔寨人的国家符号,柬埔寨国旗上的图形正是吴哥窟。其建造者为苏耶跋摩二世,耗时35年竣工。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3)

(吴哥寺立面)

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二世缺少治国气魄,因此高棉国陷入各种混乱和危机,他的侄儿,也就是后来的苏耶跋摩二世发动政变,在大祭司谛婆柯罗班志达的支持下屠杀了他取得王位,苏耶家族作为王室的分支掌握了国家大权,他下令修建吴哥寺,供奉印度教的主神毗湿奴。吴哥窟的原名叫Vrah Vishnulok,意为毗湿奴的圣殿,而苏耶跋摩二世死后,也被后世尊为毗湿奴路伽,意为去了毗湿奴天国的人。关于苏耶跋摩二世的功绩历史上并没有太多渲染,然而从吴哥寺的规模可以看出,他在位时期的高棉国还是很稳定富足的,不然即使再高度集权的神庙建造欲望也难以维持如此庞大的开销。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4)

(吴哥窟浴池遗址的游客和僧侣)

顺便说插播一下,简单说说与吴哥窟有关的印度教。 印度教教徒超过十亿人,仅次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印度。从吠陀时代过渡到印度教时代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三相神成为了印度教至高无上的主神,分别是创世神梵天、护世神毗湿奴、以及灭世神湿婆。印度教最主要的三个大流派分别是湿婆派、毗湿奴派、性力排(性力派供奉湿婆的妻子萨克蒂女神,她又有许多分身和化身,如萨蒂、帕尔瓦蒂,以及杜尔伽九相和十慧母相中的迦梨Kali女神等,很复杂,这里不单独谈这个话题)。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5)

(吴哥窟随处可见的神鸟迦楼罗)

南印度湿婆派信众居多,北印度毗湿奴派信徒居多,如北印度著名的古城斋普尔,就可以看到很多毗湿奴像。两派信徒的额顶圣印画法不一样。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6)

(左为毗湿奴派,右为湿婆派)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7)

(印度斋普尔风之宫殿)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8)

(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奎师那)

关于吴哥窟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两大史诗中的《罗摩衍那》,个人猜想《摩柯婆罗多》实在是太长了,几百万字,不利于印度教在东南亚的推广,而且《罗摩衍那》中很有趣的故事很适合在高棉国民间传播。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教授前些年将其翻译成了中文。吴哥古迹群随处可见与诗中有关的浮雕,比如搅动乳海、罗摩和悉多的爱情故事等,以及吴哥特有的符号“阿普萨拉仙女”。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39)

(阿普萨拉仙女)

阿普萨拉仙女就是吴哥窟墙壁的女神浮雕,共计3000多尊,据说每一尊造型都有区别,这个我倒是没有仔细分辨,不过我见到了一尊漏出牙齿笑的仙女,不知纯属意外还是当年的工匠有意为之。印度教传说搅动乳海的时候从海洋里诞生出大量的萨普萨拉仙女,由此创作出来的仙女舞(柬埔寨皇家舞)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我们都认为仙女舞应该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事实上错了,仙女舞产生的时期并不是古代,而是前任国王西索瓦的王后改编而成,具有浓烈的高棉风格。现在在暹粒,晚上有一出大型歌舞叫做《吴哥的微笑》,里面有仙女舞,柬埔寨的仙女舞演员经过了十几年以上的训练,无论身形和指法都很专业,大约有上千种手势,分别带有不一样的含义,尤其是手指向后弯曲的程度令人惊讶。起初对这些景区的歌舞晚会有一种天然排斥,但是 《吴哥的微笑》一定要去看看,信息量很大。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0)

(仙女舞的基本动作)

修建吴哥窟用掉的石材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多,它们是优质的灰砂岩,来自荔枝山采石场。吴哥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一千多年前能从那那么远的地方运来巨型石料,而且在建造的时候还不用粘合剂,仅靠石块之间相互错位卡嵌,千年不倒。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1)

(相互错位的石块)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2)

(吴哥窟简要平面图)

1-中央塔;2-一层回廊;3-二层回廊;4-三层回廊;5-藏经阁;6-浴池遗迹;7-西塔门平台

(吴哥窟鸟瞰)

吴哥窟属于典型的庙山结构,分一层回廊、二层回廊、三层回廊,在三层回廊中心是中央塔。与传统寺庙不同,吴哥窟可能是自内向外修建。主塔高约65米,在暹粒有个规定,所有的建筑物不能超过小吴哥高度,所以整个暹粒市区见不到高楼。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3)

(结合现场照片和国外电脑复原图绘制出的吴哥窟莲花蓓蕾塔)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4)

(站在二层平台往外看)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5)

(我在吴哥窟的留影)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6)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7)

(站在一层回廊看二层回廊)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8)

(吴哥窟里的见到食物就抢的猴子)

吴哥寺的修建,其实曾经失败过,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因为它地下是沼泽,地基极差,但聪明的建筑师竟然想到了利用护城河的消落来调节地下水的办法,吴哥窟因此千年未倒,我在自己另一本旅行手绘中记录了建造吴哥的一些简单的建筑学原理: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49)

(吴哥寺供奉的毗湿奴神、平面图)

吴哥窟古城全景图(我的吴哥窟旅行记录)(50)

(结合现场照片和电脑复原图绘制的吴哥寺主建筑以及莲花池)

(吴哥寺的一、二层回廊、中央塔的陡峭石梯以及浴池遗迹)

(吴哥寺石材的开采、运输及打磨方法)

(吴哥寺立柱的安装方法)

(利用护城河调节地下水位巩固地基的方法)

六、崩密列(Beng Mealea)

崩密列的建造者为苏耶跋摩二世(即小吴哥的建造者),它距离小吴哥约四十公里,两座神庙的规模和建筑制式类似,崩密列直译为“荷花池”,但是中文翻译很妙,用了谐音的“崩”。可以想象,这座巨大的神庙已经损分崩离析得无法复原,只能从宏大的规模和依稀仅存的精美雕刻想象出当年的壮观。和小吴哥遥相呼应,崩密列作为一个破坏性遗址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虽然距离吴哥遗产的主流景区很遥远,但是新建的各种台阶、栈道、扶梯,说明现在已经有了明显规划的旅游路径,杂草丛生却又尽然有序。来之前我曾问导游(也是重庆人),崩密列恐怖吗,我会迷路吗,会遇到眼镜王蛇吗,导游笑了一下说,有可能哦 ,你要小心哈,来了之后才知道他是逗我的,崩密列很安全。

七、通王城(Angkor Thom)

通王城又称大吴哥,是吴哥王朝的国都,多次毁于战火并反复重建。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通王城大部分遗迹是阇耶拔摩七世所建。

7\1南门:

南门保存相对较完好,护城河从门口经过,桥上的栏杆石雕讲述是印度教“搅动乳海”的传说,一边是阿修罗拉着那伽蛇王的头,一边是天神拉着蛇尾,他们以曼陀罗山为杵,以毗湿奴神的第二个化身神龟俱利摩为支撑,搅动乳海以寻求长生甘露。现在的石像毁了不少,许多颜色较浅的是现在的复制品,其中蛇头被法国人敲了下来运回了他们国家,现存巴黎集美美术馆。

(南门、断掉的阿修罗与天神石像)

(搅动乳海的传说 示意图)

(南门不允许大型客车通过,只能通行小轿车或突突车。)

(我们就是坐的突突车逛完了通王城。)

(暹粒街景)

(一家叫做“高棉厨房”的网红餐厅,柬式炒饭和柬式春卷还行,其他的一般,尤其冬阴功不好吃。)

7\2巴戎寺(Bayon)

巴戎寺也被译为巴扬寺,是吴哥王朝达到巅峰的标志之一,在苏耶跋摩二世死后,朝政慢慢趋于混乱,后来占婆国(古越南)趁机入侵吴哥都城,屠杀了吴哥国王,流浪在国外的阇耶跋摩七世(此时他还不是国王,他原本应该继位,但不愿意继位,曾两次放弃了王位,然而看到国土被侵犯,所以和他勇敢的王后一起回来拯救高棉王国)收复故土,重建吴哥城。巴戎寺位于吴哥城中心,很好找,无论从哪个门进吴哥城,到正中央就是巴戎寺。

关于吴哥王朝最杰出的两位君主苏利耶跋摩二世(吴哥寺的建造者)和耶跋摩七世(光复吴哥,开创全盛时期),我画了一个简要的图表进行说明:

(吴哥王朝几位关键人物的示意图:王位世袭表)

(巴戎寺残存的石塔)

在巴戎寺的54座石塔上,每面都雕琢有阇耶跋摩七世的头像,这就是著名的“高棉微笑”。这位国王大兴土木(为父亲修建了圣剑寺;为母亲建造了塔布隆寺;为百姓修建了涅槃寺(医院);为自己重建了巴戎寺(巴戎寺的始建者其实是苏利耶跋摩一世,也就是柏威夏寺和巴肯寺的始修者)。

(“高棉的微笑”)

他作为柬埔寨历史上最有威望的君主,不仅做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事情,还把人们生活场景刻在了自己的神庙上,成为后人研究古高棉最有价值的史学证据,就有点像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的雕刻的勾栏瓦舍,反映了南宋民间的市井生活,两者异曲同工。当然,他被柬埔寨后人敬仰更重要的原因是结束了高棉国纷乱的现状,对外扩张,将吴哥王朝的疆土和国力推向了巅峰,吴哥王朝的黄金时代正式到来。在巴戎寺的石壁上能看到阇耶跋摩七世率领军士和占婆国王大战的场景,占婆国王被杀,士兵掉下湖被鳄鱼撕裂,这就是东南亚历史上著名的“洞里萨湖水战”。

(巴戎寺石壁上的“洞里萨湖水战”)

7\3巴普昂寺(Baphuon)

也译为巴方寺,为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所建国寺,供奉湿婆。它位于当时城中心,距离巴扬寺大约200米,紧邻皇家宫殿旧址。结构复杂,规模宏伟,不仅有大量的廊道,也有很长的引道。

(巴普昂寺长长的引道)

但是在柬埔寨内战时期,红色高棉政权赶走了国外专家屠杀了柬埔寨修复工匠,焚毁了图纸,导致散落一地的石块至今无法被还原。

(永远散落的石块)

(巴普昂寺的中央区域至今未开放)

7\4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象台又称战象平台,是国王的阅兵台,由阇耶跋摩七世建造,它与巴普昂寺毗邻,和消失的皇宫一起位于皇城的中心部位,现已损毁严重并且出现坍塌和变形,根据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中记载,象台应该有华美的廊道和附属建筑,但是这些木质结构伴随历史而湮灭,只留下依然能看见时断时续的石制基座平台。

7\5十二塔庙(Prasat Suor Prats)

在皇宫正对的广场外的草地上有12座相隔较远的单体石塔,沿着中心干道左右各分部六座,不少旅游攻略上称其为“十二生肖塔”,其实不合适,他们与十二生肖完全无关,而是周达观《真腊风土记》里提到的“天狱”,古代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能力都不完善,古代高棉国认为,在原告和被告之间分不出到底是谁说真话谁说假话的时候,就把他们关进其中一座塔,谁先撑不住就代表谁是错的,因为这是神的旨意。

八、塔布隆寺(TaProhm)

也翻译为塔普伦寺,在吴哥众多古迹群中独树一帜,人气颇高,是电影《古墓丽影》和《变形金刚3》的取景地,它是阇耶跋摩七世为其母亲而建的寺庙(为他父亲做的是而建的寺庙是圣剑寺),规模较大,由印度认养并修复,印度的修复原则是更加尊重建筑和环境的当下关系,强调植物种子的力量,引发人们对因果的思考,盘根错节的巨型植物根系和建筑的残垣断壁和谐共生,是塔布隆寺最显著的特征。

九、塔逊将军庙(Ta Som)

也译作塔逊寺,距离龙蟠水池不远处,规模较小,环境清幽,是吴哥古迹中罕见的不供奉王族而纪念功臣的寺庙。

(塔逊将军庙的东塔门是寺庙的精华,整座门被大树根系覆盖,融为一体,也因此被人戏称之为“小塔布隆寺”。)

十、茶胶寺(Ta Keo)

也译为塔高寺,距离塔布伦寺约几分钟车程,最初由阇耶跋摩五世于公元975年开始建造,供奉湿婆,之后继任的三位国王由于政局不稳,依然未完工。茶胶寺保存了大量未雕刻的粗胚,关于为何不继续完成的原因并无史料记载,它是吴哥王朝第一座全部由沙岩并未用红砖修建的寺庙,因而有特殊意义。

(茶胶寺未雕琢的建筑局部)

十二、周萨神庙(Chau SayTevoda)

周萨神庙建于公元12世纪初,和吴哥寺一样属于苏耶跋摩二世所建。19世纪后期入侵柬埔寨的法国军官迪科从当地人嘴里得知该神庙供奉周萨神(ChauSay ),故将其命名为周萨神庙。它在吴哥古迹众多遗迹里并不是热门,和塔布隆寺有着截然不同的修复理念,为中国修复队负责修复。

茶胶寺和周萨神庙的修复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和印度都承担了修复吴哥古迹的责任,但是两国的修复理念截然不同,中国在修复茶胶寺和周萨神庙的时候,用了复杂的基建行为,如夯实基础、复制雕刻等,印度截然相反,在修复塔布隆寺的时候,没有尽砍支撑起古寺的大树,让其和坍塌的建筑共存。两种修复方式和风格都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前者尊重历史,以尽可能逼真和还原的方式让现代人以及后人都能有机会亲眼目睹古迹的美,强调人文,后者尊重当下,更多的是诠释人力和自然的关系,强调环境,都是很不错的修复方式,各有优点,正是各不相同的修复理念,才让世人感受到了不同视角的吴哥窟。

(同为中国修复队修复的大足宝顶千手观音)

在网上大家容易一边倒,绝大部分人对印度修复塔布隆寺各种赞美的时候,在人们盲目沉浸于环境和古建筑的和谐共生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还原也是重要的。没错,塔布隆寺的修复是很成功,但是从另外的角度而言中国修复队对周、茶二寺的理念也非常成功。正如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在宋代修建的时候不可能也是破破烂烂的,应该也是端庄辉煌的,而当下的千手观音已经到了损毁得非常严重无法原样修复的程度,并且有反复损毁的迹象,我们最早看到的千手观音是破旧的,但我们又有何资格去规定一百年以后的人们选择看我们这个年代的破旧千手观音而不是宋代崭新的千手观音。如果吴哥寺所有的寺庙全部按照塔步隆寺的修复理念,那么人们看到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历史沧桑感,而看不到里面折射出来的人文辉煌感。古迹对人的影响不应该只有单纯的没落,也应该有立体的重生。正是各国团队不一样的修复理念,才使吴哥古迹变得更全方位地被世人了解,因为吴哥不是一座寺庙,它是一座古城,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十三、龙蟠水池(Neak Pean)

又名涅槃寺或者涅槃宫,距离圣剑寺和塔逊将军庙很近,相互不到几分钟车程,他是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医院(当时的医院和现代医院不是一个概念,“巫”“医”融合,更多的是祈祷作用而并非药物治疗)。之前谈到了这位君主的功绩,对外扩张了吴哥王朝的疆土,对内积极改进民生工程,包括修建医院、道路、水库等,在今吴哥地区,除了吴哥寺以外,其他大部分重要的遗产点几乎都与特有关。从主路进入涅槃寺前会经过一条长长的湖间木栈道,龙蟠水池就在这条路的尽头,水池中央有一座岛形小寺庙。顺便说一下,柬埔寨景区的菠萝蛮贵的,一个不大的菠萝1美金。

十四、比粒寺(PreRup)与东梅奔寺(East Baray)

把这两座不同君主建立但是却又几乎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神庙放在一起讲,因为它们太容易被混淆了。

粒寺又名变身塔,建造者是拉坚德拉跋摩(他晚年修建了吴哥古迹群里最精美的女王宫);东梅奔寺的建造者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两者在建筑形式上极为相似,都是典型的“三层五塔”须弥山结构。如果没有去过现场仅看照片,两者不易分别,而我们去了现场,其实也不容易分辨,虽然比粒寺规模大于东梅奔寺,但是在同样都是站在大体量的神庙里,人们是不容易直接感受谁大谁小的。但是登上最上层平台的时候能感受到,比粒寺更高,看得更远,这里也是欣赏日落的好地方。

(比起其他石材建造的寺庙,它们的红砖材质特别显眼)

比粒寺和东梅奔寺长得很像,不过有一个很好区分两座寺庙的点,那就是东梅奔寺基座四角分别各有一尊和真象等大的石雕大象,由整块石料雕琢而成,而比粒寺没有大象。

十五、圣剑寺(PreahKhan)

圣剑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修建的庙宇,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曾被修缮过。圣剑寺规模宏大,在寺庙的门口站立着数尊参与搅动乳海的天神与阿修罗,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圣剑寺的内部布局方式和其他庙山结构的寺庙截然不同,寺内极长的低矮通道,以十字形交通连接中央圣殿。

(圣剑寺的清幽环境)

(圣剑寺也有很多“门框”,很多人去留影,比如我)

(圣剑寺招牌的“藏经楼”)

十六、班蒂斯蕾寺(BanteaySrei)

班蒂斯蕾寺常被人们翻译为“女王宫”,即“女人的城堡”之意,然而它与后宫嫔妃完全无关,“女王宫”这个翻译并不恰当,它是一座湿婆神庙,它是罗真陀罗跋摩二世为表国师而送给他的僧舍,完成者是闇耶跋摩五世。这座红色砂岩修建而成的神庙代表着古代高棉石雕艺术的巅峰,精美繁复的石雕让人无法抗拒,一位名叫马尔侯的法国人于1923年从班蒂斯蕾寺偷走了四座女神像,准备偷运回法国,结果失败了,后来还成了法国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由于时间关系,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详细谈班蒂斯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